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房速)是指局限于心房的,节律规则的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起源于心房任一部位或与心房相连的解剖结构(如肺静脉、冠状静脉窦等),不涉及房室结。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文青教授以“房速的鉴别诊断和消融策略”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到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包括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通常在Ⅱ、Ⅲ、avF导联直立;常出现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呈现2:1房室传导者亦属常见,但心动过速不受影响;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与心房扑动时等电线消失不同);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仅加重房室传导阻滞;发作开始时心率逐渐加速。 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机制:触发活动或自律性增强、微折返。房速常用分类(偏重于电生理和射频消融视角):局灶性房速(心房各部位)、大折返性房速或房扑。房速体表心电图P波定位:所有导联记录到的P波有等电线提示局灶性房速,12导联心电图P波形态或向量分析,可大致判断房速的起源部位,对术前准备和指导消融靶点的标测具有帮助。 寻找P’的方法:P’波较小,容易被QRS-ST-T掩盖。推荐方法:P’波在下壁导联、V1及电压最小的导联如aVR上易见、增加电压和走纸速度、使A、V传导阻滞显出P’或使其更明显、改变P’与QRS的相对时间关系、Bix规则:若P波每次都规整地落在两个QRS的中点时,就很可能还有一个P’隐藏在QRS中、食道导联心电图。 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方法:注射腺苷、心室快速起搏、AV反应与A-A-V反应在局灶性房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可变的房室传导。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慢传导旁路的AVRT:心室起搏时,逆向夺获心房且与心动过速时心房激动顺序相同;心室起搏心动过速被拖带;希氏束不应时,心室期前刺激激动心房,由于心房提前激动,房室结发生阻滞,心动过速被终止;心室刺激拖带心动过速后,停止刺激后呈AV激动顺序(房速呈AAV激动顺序);房室结阻滞时心动过速终止(压迫颈动脉窦,静注ATP等);室性早搏终止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