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性心脏病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飞速发展,其中介入治疗领域有诸多新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涌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凤祥教授以“结构性心脏病室速的杂交治疗”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缺血性心肌病室速的导管消融推荐、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的导管消融推荐、以及ARVC的导管消融推荐,并指出结构性心脏病室速的标测与消融策略主要为:疤痕通道标测(SC)、、局部异常心室激动(LAVA)、疤痕核隔离(CI)、均质化消融、S2刺激递减激动标测、超高密度标测、VT的立体标测、酒精消融、放疗、带针的消融导管、杂交手术。随后还总结到,结构性心脏病VT的基质标测及消融策略包括晚电位、疤痕去通道、心室局部异常电位消融、疤痕核隔离、均质化、S2刺激电位递减激动标测、超高密度标测等;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病例可采用酒精消融、放射治疗、注射针消融;杂交手术是部分患者的必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