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鹏-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识别
播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教授以“真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识别”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识别真性LBBB的临床意义、LBB的解剖与生理、LBBB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迁、真性LBBB图形特征与可能解释、LBBB机制∶来自电生理研究的发现等内容。

 

识别真性LBBB的临床意义

1975-2016年(部分),19个大型研究证实 LBBB者,心血管死亡率、心脏性猝死、冠心病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

 

关于真性LBBB的几个共识与问题目前仍没有答案,包括:心衰合并真性LBBB对CRT/HBP/LBBP更有效;特发性LBBB是心脏性猝死的一个危险因素;如何提高ECG诊断真性LBBB的特异性?如何识别LBB传导延缓/可逆性LBBB?真性LBBB/临界LVEF需否起搏纠正?

 

LBB的解剖与生理

 

LBB主干长度≈10mm,起始部宽度≈5mm,远端宽度≈9mm。LBB激动LV的部位∶the Durrer concept。

 

左束支主干—右冠状动脉的房室结动脉(90%),中隔分支分布在室间隔左侧面,接受前降支血供。

 

LBBB心电图诊断标准的变迁

 

传统的LBBB诊断标准为:QRS ≥120ms;V1导联QS或rS型;I、V6导联呈纯R波,无q波;ST-T呈继发性改变。

 

AHA心电图标准化指南诊断标准为:QRS 2120ms;I、aVL、V5、V6导联R波切迹或顿挫;I、V5、V6导联无q波;V5、V6导联R波达峰时间>60 ms,ST-T方向通常与QRS波方向相反。

 

LBBB心电图诊断标准更新(Strauss标准)为:QRS波时限∶QRS≥140ms(男性)、QRS≥130ms(女性);QRS波形态∶V1、V2导联QS型或rS型,r波振幅小于1mm,aVL导联q波振幅小于1mm;QRS波伴有切迹或顿挫∶V1、V2、V5、V6、I、avL导联至少2个导联出现QRS波切迹;可能更能代表“真正的LBBB(而不是IVCD)。

 

真性LBBB图形特征与可能解释

 

LBBB图形并不意味着LBB传导一定阻断。束支传导速度减低可能造成束支阻滞图形,左快右慢∶RBBB;左慢右快∶LBBB。

 

LBBB定义更新依据∶QRS波时限、QRS波形态、QRS波切迹。

 

正常心室激动顺序,正常QRS波;左束支传导阻滞,右心室激动及穿过室间隔耗时40-50ms,抵达左室心内膜;激动整个左室(心肌传导)再耗时90-100ms;QRS宽度共计140-150ms。

 

真性LBBB特点(1)

真性与假性LBBB的根本区别是左束支是否有残存传导,这就要看室间隔的初始除极方向。1、假性LBBB室间隔残存传导及右室游离壁的激动都指向V1导联;2、真性LBBB无残存传导,使室间隔最早除极从右指向左。

 

真性LBBB特点(2)

完全性LBBB时,QRS波≥140ms(男性)或者130ms(女性)并伴切迹。第一峰出现在QRS波的前1/3处,代表右室和室间隔除极。第二峰出现在QRS波的后1/3处,代表左室除极,两峰间期约40~50ms。左胸导联间隔q波缺如。

 

LBBB机制∶来自电生理研究的发现

 

Strauss标准预测HBP效果敏感性尚可,特异性较差,符合Strauss标准可能是判断LBBB阻滞部位较高的前提,而心内标测结果敏感性、特异性较好。

 

LBBB仅是一种心电图概念,其并不意味着LBB传导一定是阻断的或者不可恢复的。真性LBB的阻滞部位大多数是在LBB系统的近段。Strauss标准是诊断真性LBBB较敏感的标准,但是特异性仍不足。确诊真性LBBB应结合QRS波时限+QRS波形态+/-左室腔内电生理标测。真性LBBB的预后差,尽早准确识别意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