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和血管损害(血管功能异常、血管结构病变)会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心脏血管重塑等事件发生,进一步造成动脉病变,血管缺血,最终导致卒中、心梗,甚至可能造成死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爱民教授以“主动脉疾病的血压管理策略”为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她在报告中提出,降低血压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血压的小幅下降可产生明显益处。SBP下降5mmHg,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下降13%;DBP下降2mmHg心肌梗死、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下降12%。
血压管理强调对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的综合干预、早期干预。诊室血压治疗目标推荐,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的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临床强调早期开始药物治疗,针对初诊高血压患者,首先要评估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患,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很高危患者,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中危患者应监测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1个月,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收缩压<140mmH和舒张压<90mmHg可继续检测;低危患者应监测血压及其它危险因素3个月,期间可多次诊室测血压或进行动态与家庭血压监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可继续检测。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此指南建议五大类降压药物均可作为初始和维持用药的选择。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单片复方制剂(SPC)是常用的一组高血压联合治疗药物,通常由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组成,与随机组方的降压联合治疗相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
常见主动脉疾病包括,急性胸主动脉综合征,主动脉瘤,遗传相关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损害,主动脉炎(大动脉炎),主动脉肿瘤等。造成主动脉疾病的原因中高血压占72%-80%。
治疗方式主要包括通过降低血压和心脏收缩力,减弱病变部位动脉的剪切力;戒烟(吸烟加速腹主动脉瘤扩张),适度锻炼(主动脉扩张患者不建议从事竞技体育;降压、控制心率:主动脉夹层:B-阻滞剂SBP100-120mmg,慢性病<140/90mmg(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降压药物,马凡综合征:β-阻滞剂、ACEⅠ、ARB减缓动脉扩张,减少并发症;他汀类:减缓动脉瘤扩张,改善SAA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介入治疗及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