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高达2.54亿,占比达18.1%,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新问题和挑战。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预计2050年我国将有近5亿老年人。
血管老化是导致多种器官衰老的共同病理基础,心血管年龄是机体年龄的真实反应,血管老化是机体心、脑、肾多器官衰老的主要病理基础,可能导致微血管缺血、脑卒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肾脏损害、冠心病、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等疾病。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以“肠道菌群通过次生代谢调控心血管老化”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肠道菌群在维持器官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神经、代谢、肠道疾病起到了关键调节作用。不同肠道菌群-次生代谢物调节肠上皮和代谢稳态也不同。肠道菌群通过次生代谢调节AS进展与斑块稳定,有研究证实高盐会影响肠道菌群花生四烯酸,从而导致高血压,红肉经过肠道菌群影响会转化为TAMO,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过去袁祖贻教授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方向为肠道菌群通过次生代谢调控心血管稳态及衰老。研究显示老年大鼠具有明显不同的菌群特征,老年大鼠菌群移植可成功定值于无菌小鼠肠道,老年大鼠菌群移植可导致肠绒毛变短、通透性增加,老年大鼠菌群移植可导致胰岛素抵抗,也可导致血管老化、内皮舒张功能不全。
短链脂肪酸(SCFA)是肠道菌群重要的次生代谢物,SCFAs与心血管老化:老年大鼠菌群移植加速年轻小鼠心血管衰老表型。AMPK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可延缓衰老。肠道菌群及其次生代谢物SCFAs通过AMPK/ATGs通路调节自噬活性,从而调控心血管老化。
心房颤动是种严重的增龄性心血管病,移植老年大鼠粪菌可增加房颤易感性及心房纤维化,LPS抑制剂可明显降低老年粪菌移植诱发的房颤,老年粪菌移植也可减少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老年大鼠移植青年菌群可改善肠屏障功能,也可减少房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