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颈动脉入路的TAVR操作要点及经验分享
播放
导语

尽管经股动脉入路TAVR治疗(TF-TAVR)有了新一代和更小尺寸的输送系统,但5%-15%的患者仍需要非股动脉入路进行TAVR。临床实践中,经股动脉入路出现血管严重钙化、狭窄、既往手术等问题,不能满足TAVR入路要求。颈动脉常作为TAVR的第二备选入路,即TC-TAVR,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在第八届武汉亚心国际心血管论坛上,来自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李妍教授为我们带来“颈动脉入路的TAVR操作要点及经验”。

经颈动脉入路TAVR

1.TC-TAVR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在非股动脉入路中,包括经下腔静脉、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腋动脉、颈动脉等,颈动脉引起暴露简单,操作轴向理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因此常作为非股动脉TAVR的首选入路,即TC-TAVR:

  • TC-TAVR于2010年首次报道;

  • 在多项注册研究中,接受TC-TAVR的患者比例约3.4%;

  • 死亡率和发病率方面与TF-TAVR具有相似的结果;

  • 随访30天到1年,症状和超声心动图改善与TF-TAVR一致;

  • 住院时间中位数4-7天。

在我国,颈动脉途径已成为仅次于股动脉途径之外的第二常用的入路。

多中心观察研究,对比TF-TAVR与非股动脉TAVR(经颈动脉、经锁骨):
  • 两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 非股动脉入路中风事件的概率没有增加;

  • 非股动脉入路TAVR,计划外血管修复的发生率反而较低(3.1% vs 6.7%,p<0.001)。

因此,无法进行TF-TAVR的患者,建议果断使用颈动脉替代入路。

 

2.颈动脉入路TAVR的优势及局限

优势:路径较短、直接,便于操作;可局麻进行;对既往手术限制少;无心肌、胸壁损伤。

 

局限:缺血性卒中风险;监测脑灌注;需切开处理;术者站位调整。

 

3.经颈动脉入路的术前评估

  • 无神经症状及脑血管病史患者,术前需行颈动脉、脑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评估,了解血管病变及解剖情况是否可以满足手术要求。

  • CT评估:血管内径(>6mm)、粥样斑块位置、迂曲程度、钙化程度。

  • 有相关脑血管病史者,应再行进一步评估,包括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及颅内多普勒,并与神经科医生讨论是否适合行颈动脉TAVR。

     

经颈动脉TC-TAVR:颈动脉走行与升主动脉轴向一致,距主动脉瓣环更近,鞘管、导丝、瓣膜假体能够得到精确控制,提高了手术过程精度。左颈动脉与锁骨下动脉分开可避免手术时左锁骨下动脉被阻断,然而TC-TAVR接近神经结构和呼吸道,卒中风险高,术前应该进行脑血管MR检查确保Willis环完整

 

A:术前心脏超声检查

B: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

C:颈动脉入路分析

D:脑血管MR检查(Willis环)

E:心脏团队与神经外科根据结果最终确定路径 

 

 

4.禁忌证

  • 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超过50%,锁骨下动脉、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 先天性主动脉弓变异;

  • 颈动脉走形过度迂曲;

  • 先前颈动脉内器械植入物。

 

要点:Willis环是大脑底部重要的动脉环;脑血管MRA检查,评估确定脑循环是否充分;TAVR期间大鞘对于颈动脉血流阻断,脑供血可以通过Willis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部的正常血液供应。

 

5.经颈动脉入路操作

A:切开皮下组织;B:执行颈动脉切开预留荷包;C:穿刺颈动脉;D:进行TAVR植入;E:术后缝合切开的颈动脉;F:缝合皮下和皮肤组织

 

颈动脉入路TAVR的操作要点:

(1)分离颈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前方,与锁骨平行的两手指宽上方做一个3-4cm切口,解剖暴露颈总动脉。

 

(2)在锁骨上方一或两手指宽处进行游离:靠上位置内径可能偏小,影响鞘管在血管内的部署。所选血管应容易夹住穿刺部位的上游和下游,以便后续修复。

 

(3)临床实际中预埋荷包缝合不常用,通常进行直视下鞘管穿刺然后置入6/8 Fr鞘管,最后由外科医生进行细致缝合。

 

 

(4)跨瓣:最常用AL1、JR4和MPA导管辅助跨瓣,跨瓣困难时可尝试直头导丝头端轻度塑形或更换超滑导丝。

  • 18F/20F引导鞘尽量晚植入,先使用6F鞘导丝跨瓣、更换Lunderquist后送入大鞘(缩短阻断时间),再行球囊扩张及瓣膜释放。

  • 引导鞘管容易滑动,手术时注意应该固定好引导鞘管,并使之与颈动脉走行一致。

  • 可用大单或者上侧皮肤切口辅助固定引导鞘管。

 

 

颈动脉入路时,大鞘在患者体内进入长度较短,术中应有一名助手协助固定露在体外部分的鞘管;或使用其他方法固定,如使用手术单包裹、或经皮穿刺皮下行走一段再进入血管,可以辅入路猪尾作为主动脉弓部参考,大鞘远端稍过猪尾导管位置即可,避免大鞘位置过浅脱出造成大量失血,也避免植入过深影响输送系统走向、瓣膜释放。

 

 

(5)颈动脉入路TAVR的站位参考-左颈

 

6.颈动脉入路TAVR的注意事项

(1)关于颈动脉血流阻断的处理建议

  • 可行脑氧饱和度及脑电图监测来评估脑灌注。

  • 颈动脉交叉夹闭试验:夹闭颈总动脉近端30s,观测夹闭期间脑氧饱和度是否良好,试验过程中如果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20%),则应中止试验,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与脑缺血风险相关。

  • 颈动脉阻断时间要尽量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建议在30min以内,最好20min以内。

  • 术毕关闭切口时注意清理穿刺点处的血管内膜,避免术后斑块脱落造成栓塞事件发生。

 

(2)选择左侧还是右侧入路

左侧:常规入路。更接近TF-TAVR,同轴性更好。

 

右侧:可提供一条更直、更直接的通往主动脉瓣的路径,但距离太近,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操作。

 

(3)移除鞘管后对颈动脉血管进行外科缝合,用超声或造影评价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及血管腔内损伤;患者醒后,需要观察有无神经功能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留置负压引流球,观察颈部情况,注意迟发出血致气管压迫。

 

(4)相较于经股入路,经颈动脉路径短,操作响应好,相对经股入路,牵拉力量不可过大,避免瓣膜移位。

 

 

病例分享
病例1

1.病史资料

男性,71岁,60kg。

间断胸闷、心慌1月。高血压病史2余年。

 

查体:血压120/60mmHg,心率79次/分,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舒张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

 

2.心脏彩超

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缩流颈宽约6.5mm;反流长度:78mm;导致二尖瓣前瓣开放受限;二尖瓣反流容积12ml;左室前后径:63/48mm;EF: 44%。

 

3.食道超声

 

4.术前CT分析

 

5.入路分析

该患者外院治疗未见明显效果不佳,腹主动脉可见迂曲、瘤样扩张,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走形迂曲,双侧髂动脉可见钙化斑块及瘤样扩张,经外科会诊共同评估其外周入路不佳,不具备经股动脉入路的条件。

 

 

颈动脉评估直径在6.5-7.3mm,斑块负荷小。

 

 

6.手术策略及风险评估

(1)特点及风险

  • 三叶瓣,法式窦结构大、无钙化。瓣环平均约25mm,左室流出道平均径约30.9,敞口型。

  • 左冠高度约8.9mm,右冠开口高度约11mm,STJ高度约39.6,窦部明显扩张,冠脉风险不高。暂不做冠脉保护。

  • 升主动脉未见明显增宽,心脏角度37°,左室扩大。

  • 结合主动脉根部整体结构,存在瓣中瓣风险,优选瓣膜型号32。

  • 腹主动脉可见迂曲、瘤样扩张,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走形迂曲,双侧髂动脉可见钙化斑块及瘤样扩张,风险高。

  • 可考虑颈动脉为主入路,主动脉弓部“三根毛”未见明显狭窄、未见发育变异,左颈动脉平均径约8.4mm,术前头颅MRA示头颅血管及Willis环良好。

 

(2)策略

  • 全麻、食道超声、左侧颈动脉入路;

  • 存在瓣中瓣可能;

  • 注意左颈动脉阻断时间。

 

7.手术过程

冠状动脉支架术:

 

主动脉根部造影:

 

导丝跨瓣:经颈动脉导丝确认进入主动脉。

 

瓣膜定位及释放过程:

 

术后食道超声:

 

8.术后心脏彩超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置换瓣位置形态良好,少许瓣周漏;

  • 二尖瓣前向血流略加速(平均压差4mmHg)伴轻度关闭不全;

  •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Ⅰ级);

  • EF:53%。

 

病例2

1.病史情况

女性,71岁,50kg。

间断胸闷2年,加重1周。高血压病史10余年。

 

查体:血压85/60mmHg,心率90次/分,律齐,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中量湿性啰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2.心脏彩超

主动脉瓣Type 0型二叶瓣;重度狭窄;最大血流速度4.25m/s;最高跨瓣压差:72mmHg;平均跨瓣压差:40mmHg;瓣口面积:0.52c㎡;左室前后径:69/59mm;左房大,EF:15%。

 

3.食道超声

 

4.术前CT分析

 

5.入路分析

股动脉入路无迂曲,分叉高度可。腹主动脉见有钙化,未见明显狭窄,右侧股动脉细,平均径约5.4mm,骼动脉最细处4.5mm。基于该患者EF值过低,计划使用ECMO。

 

 

6.手术策略及风险评估

(1)特点及风险

  • EF:15%,心功能极差,Type 0型二叶瓣,右无融合、瓣叶增厚、轻度钙化。有瓣周漏风险。

  • 瓣环平均径24.9mm。LVOT平均径34.2mm,喇叭口型,有瓣环撕裂风险。

  • 左冠高度13.4mm,右冠高度13.4mm,窦宽相对瓣膜可,冠脉风险不高。暂不做提前冠脉保护;STJ高度约21.3mm;升主动脉增宽,最宽处44.5mm,心脏角度50°,左室大,局部心肌薄弱。

  • 股动脉入路无迂曲,分又高度可。腹主动脉见有钙化,未见明显狭窄,右侧股动脉细,平均径约5.4mm,髂动脉最细处4.5mm。

  • 主动脉弓走形平缓,见少许钙化,主动脉弓“三根毛”开口未见明显狭窄,术前头颅MRA示头颅血管循环良好。

 

(2)策略

  • 全麻、食道超声、左侧颈动脉入路、ECMO辅助。

  • 心室壁薄,注意导丝。

  • 颈动脉入路注意颈动脉阻断时间。

 

7.手术过程

冠状动脉造影:

 

导丝跨瓣:经颈动脉导丝确认进入主动脉。穿刺过程中患者有少许喷血,第一次未成功,因此是先置入大鞘后跨瓣,然后球扩、定位开花。

 

 

第二次定位:操作过程中发现置入大鞘过深,瓣膜释放时及时回退大鞘。

 

 

瓣膜缓慢释放:瓣膜释放后看到左侧位置比开始定位更合适,在推输送系统时要缓慢,相比股动脉入路要轻。然后再行球囊扩张。

 

 

术后食道超声:瓣环位置、结构均较为理想。

 

 

总结

根据临床经验,颈动脉入路行TAVR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一个入路,容易暴露,术前精准评估脑供血及循环情况,术中监测血氧以及尽可能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总体来讲,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TC-TAVR并没有增加围术期脑卒中的风险。针对外周股动脉入路条件不具备者,颈动脉入路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