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教授: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内涵与临床实践
播放
导语

心脏康复是建立在生活方式改善和生活方式最终行为达成的效果上,在此基础上的生活方式医学起到奠定作用,它就像一种工具,不仅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例如血脂改善等,同时还对很多其他疾病,包括新冠的感染康复、肿瘤性疾病、心理类疾病和机体健康问题都会起到根本性改善作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冯雪教授在一次会议中,从心血管康复临床实践角度谈论了其对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的理解。

所谓“名”就是对生活方式医学的一个界定和范围,可以包括生活方式医学的外延和内涵。从生活方式医学的整体外延来看,可以包括几个方面:肢体(神经-肌肉康复)、脏器(心脏康复、肺脏康复、肾脏康复和心肺肾康复)和心理。而且,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因为对肢体的改善实际上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来达到这一目的,例如会在肌肉组织的筋膜层对脏器产生深层的影响,此外心理功能和脏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在一些文献中也达到了循证医学的证据。

 

 

通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生活方式医学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九久方案即:运动康复、饮食调整、呼吸训练、传统医学、药物依从、健康教育、戒烟限酒、睡眠调理、压力管理。

 

所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生活方式医学有了明确的界定和范围后,还是需要一个工具去填充和完善,并思考在临床上或生活中到底借助什么来架构,使得生活方式可以真正改变或落实。冯教授在总结团队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后,归纳了姿势、呼吸、运动、三餐、睡觉几个方面,本次主要探讨姿势和呼吸两方面。

 

体态——于无声处积劳成疾 

一个人的姿势或体态可以在无形中对身体造成巨大影响。比较直观的印象是,拿手机的角度决定了颈椎负重的多少。

 

 

虽然这一体态跟骨科关系密切,但其对心肺的影响不容小觑。一项研究显示根据使用智能手机的持续时间,头前倾姿势、肩胛骨指数和呼气峰流量存在显著差异。仅仅是2周时间的检测对比,就发现了其对肺功能数值的显著影响。因此,我们看到骨骼的功能和肌肉的改变,事实上对内脏的影响极其巨大。

 

 

此外,中国人身体肌能尤其骨盆内脏器在到50岁以后会出现弱化,不同人差异较大。据研究显示,这些差异80%都来源于自身的体态或姿势,进而造成尿失禁、性功能减退,甚至肿瘤等疾病。我国女性的骨盆前倾,男性的骨盆后倾都占较大比例,这些都会对骨盆内包裹的生殖脏器等产生巨大影响。

 

由此可见,包括坐姿、站姿、跑步等滴水穿石的力量都会影响未来机体的功能。

 

 

体位——物理治疗的基础

体位不仅会在预防中导致疾病,它就跟生活方式导致心血管疾病一样,未来还可以运用生活方式的力量来治疗心血管疾病,形成这种“一正一反”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姿势可以导致疾病,用体位又可以治疗疾病。体位也是整个物理治疗的基础,可以利用重力对身体的影响,通过调整体位和姿势,优化心肺功能,从而达到最佳氧转运功能。

 

 

常用的体位治疗方式有:对于肺不张或肺炎,可以用侧卧位来治疗上下肺功能的不同,可以把患侧肺摆在上侧位,让它尽可能舒张恢复。

 

 

对于新冠的重症肺炎,可以采取俯卧位通气,进而让背部肺组织进一步扩张,通过俯卧位也可以顺利拔罐,通气时间减少。

 

 

对于慢性气道受限或哮喘的患者,可以采用头低位来治疗疾病;但对于呼吸肌疲劳,出现COPD、心衰的患者,则需要采取头高位来治疗。

 

 

呼吸肌力量决定呼吸力量。在安静和用力呼吸状态下,参与吸气肌和呼气肌会有很多不同的肌肉。

 

 

而且呼吸肌肉显然还受到神经调控。一项研究分析了术前吸气肌训练对于术后结局及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影响。BMJ证明了预防性呼吸物理治疗,硬膜外镇痛,加速康复理念和针对性的血流动力学疗法可将PPC的相对风险降低25%,术前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心脏手术的结局。

 

 

对于术后吸气肌训练对于改善结局及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影响。以下两个数据显示IMT显著降低了肺部并发症,IMT减少了住院时间。

 

 

对于呼吸处方上,可以参照呼吸肌力、呼吸肌耐力、呼吸模式、气道廓清来全面评估和训练,以致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呼吸肌训练的方法,需要参照训练强度,如起始强度 15%-40%MIP,进阶范围在每周5%,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训练频率,如每天20-30min,每天1-2次,每周3-7天;训练疗程,如4-12周,至少4周。

 

 

还可以采用正念呼吸的方法:

(1)以最自然最轻松的方式坐下来 

(2)可以自行判断要不要将双眼闭上、戴上耳塞,只要能确保不受外界的光田线、声音干扰即可。

(3)一边注意用鼻子缓慢且大口地呼吸,而注意力也放在感受自己胸口的起

伏上。

(4)若是在感受自己胸口的起伏时产生了杂念,就睁开眼睛休息一下,接着再次投入呼吸中

(5)从一个呼吸开始练习,慢慢著重在专注时间的延长上,开始注意自己的

每一个呼吸,以能够专注1分钟,完全不浮现其他杂念为准。

 

正念呼吸神经机制

 

关于正念呼吸CVD益处的循证,有研究显示正念呼吸改善焦虑水平,时间越长越明显;改善皮质醇水平;改善血压水平,舒张压更明显。

 

 

关于高血压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支持,2020全球高血压实践指南明确将正念冥想写进其中:

  • 对于所有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均作为线推荐;

  • 除了过去的证据,新增了对降低压力正念冥想的推荐,并提到了空气污染的影响;

  • 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正念冥想可降低血压,减少压力,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入正念冥想;

  • 研究证据表明,从长期来看,空气污染会对血压产生负面影响。

 

高血压正念减压流程

 

形而上学谓之道。健康的修行,举心动念处,全部生命的动静运作处处皆修行。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运动时运动,呼吸时呼吸。

 

心脏康复——生活中的医学智慧

行于所当行,

止于所当止,

生活的枝枝末末,

无处不医疗,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专家简介


冯雪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心肺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心脏康复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精准预防与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胸麻醉协会围术期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控专委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康复专委会秘书长。人民日报、人民网、健康时报“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特聘专家、“得到”健康科普特聘老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西医结合一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系列丛书》总主编、《中国循环杂志》、《高血压杂志》编委。

扫码观看会议回放
PC版观看链接(复制使用浏览器打开)https://in.docbook.com.cn/meetingHome/6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