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周学术前沿 | TAVR术中脑保护:争议、共识与临床决策——从潘文志教授讲座引发的思考
TAVR围术期脑卒中是一个沉默却高发的“隐形杀手”。脑保护装置(CEP)作为其防线,临床证据究竟几何?应在哪些人群中常规使用?本文基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潘文志教授在“中国结构周2025”的精彩讲座,梳理证据,厘清争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HONG KONG VALVES 2025 | 潘文志教授:“以标准为基,以数据为翼”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建设的体系化探索
2025年10月17日-19日,亚洲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Hong Kong Valves 2025在中国香港成功举办。作为开幕式首位讲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潘文志教授向与会专家系统介绍了中国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的建设历程与阶段成果。该报告全面展示了中国在应对心脏瓣膜病这一公共卫生挑战时,如何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标准化建设为支撑、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构建起一个高质量、广覆盖的现代化诊疗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瓣膜中心模式”。
ESC 2025|潘文志教授解读2025 ESC/EACTS瓣膜指南:瓣膜病治疗的“决策核心”与“中国创新”
ESC 2025大会上,《2025 ESC/EACTS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正式发布。新版瓣膜管理指南在管理理念、适应证推荐、决策模式等方面均有重要更新。我们特别邀请国内瓣膜介入治疗领域专家对新版指南进行系列、深入解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围绕多模态影像、终身管理、器械创新等分享他的见解。
- 1
- 2
- 3
- 4
- 5
- 6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