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专栏 | 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文献合集

随着生物可降解材料与介入技术的不断突破,可降解封堵器已从理念走向临床现实,成为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本期《可降解学苑 | #MemoSorb文献合集》汇聚了近年来可降解封堵器在ASD、PFO、VSD及PDA等领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及专家共识,重点呈现了可降解封堵器在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方面的循证依据。从《JAMA》登顶的中国原创技术研究到Circulation与Science Bulletin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可降解封堵领域的原创成果与学术影响力。

低风险且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TAVR?还是SAVR?

PARTNER 3 低风险随机试验表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 1 年时的结局优于外科手术,但组间差异在 5 年随访期间逐渐减小。目前外科生物瓣膜的优良耐久性已有 10 年或更长时间的报告,但早期瓣膜衰败可能在 5 至 7 年内发生。随着 TAVR 在更年轻、预期寿命更长的患者中越来越多地实施,了解长期经导管和外科瓣膜的耐久性对于指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决策至关重要。

PCI钙化结节的新希望?|3D导丝技术可实现ARCADIA技术联合旋磨术治疗钙化结节

钙化结节(CN)是PCI手术中极具挑战的病变类型,并与术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同时,CN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已知诱因。近年来,针对钙化病变的处理已涌现多种处理技术,如旋磨术(RA),轨道旋磨系统(OAS)、血管内碎石术和定向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等,但目前的斑块减容方法在治疗钙化病变的中长期疗效数据仍不充分。

梧州首例 | 可降解封堵器治疗22mm大型房缺合并肺高压的病例分享

近日,梧州红十字会医院心胸血管外科陈桂荣主任团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李俊杰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医院首例22mm大型房间隔缺损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的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该患者房缺直径达22mm,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显著增加,对封堵器要求较高。团队通过术前精确评估与术中缜密操作,植入BDASD-I 32可降解封堵器,实现了精准、稳固封堵。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可降解封堵器在复杂房缺应用中的又一次突破,不仅验证了其在大型房缺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为后续临床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

名院大查房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诡异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活动时间:2025年11月12日12:00-13:00 教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全景手术复盘|宋雷教授、崔成教授深度解析激光消蚀与血栓抽吸术在复杂冠脉病变中的应用

9月18日,全景手术复盘系列课程首期教学内容在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主持下,崔成教授通过一例“高血栓负荷编织样血管介入治疗”的特殊病例复盘,深入解析了激光开通血管的策略选择与操作要点,并展示了血栓抽吸术在快速恢复冠脉血流、减少远端栓塞中的关键技巧,为临床复杂冠脉病变应对处理探索了新策略。

可降解专栏 | 全降解封堵器案例合集#MemoSorb

本期《可降解学苑》特辑聚焦全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实践与多中心应用,系统汇总其在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中的典型病例与手术演示。内容涵盖多类型复杂结构、多路径及长期随访结果,全面展示全降解封堵器在复杂先心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其规范化临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AHA 2025重磅!马长生团队Circulation原创研究揭示达格列净未减少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

2025年11月7日至10日,美国心脏协会年会(AHA 2025)在美国新奥尔良盛大召开。由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蒋超教授作为主要研究者开展的DARE-AF研究(Dapagliflozin on Recurrence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成功入选本次大会的Late-breaking Science环节。

“北三心声”第26期丨多发性骨髓瘤引发心脏淀粉样变?罕见胸痛病例的诊治过程揭晓!

在本期的大查房活动中,专家们将目光聚焦于一位罕见胸痛患者,怀疑多发性骨髓瘤引发心脏淀粉样变性,下一步诊治该何去何从?

GW-ICC/AHS.25 | 多学科跨界融合,长城会AI论坛——续写心血管诊疗创新篇章

在第3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互联网医疗与人工智能”主题论坛第二场接续登场,与第一场形成学术呼应。孔桂兰教授、尹德春教授、余强教授、高颖教授四位专家联袂执掌主持台,来自多学科领域的学者们聚焦技术落地、学科交叉与基础研究,展现人工智能赋能心血管诊疗的多元维度,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具实践价值的创新活力,两场论坛层层递进,共同勾勒出“医疗+AI”的全景式发展蓝图。

GW-ICC/AHS.25 | AI赋能心血管诊疗——擘画健康新蓝图

第3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互联网医疗与人工智能”主题论坛成为核心亮点,汇聚国内心血管领域权威学者,围绕AI技术在疾病诊疗中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度研讨,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GW-ICC/AHS.25 | 难治性高血压与肾动脉去神经论坛:从药物新靶点到器械治疗,多维策略破解"难治"困局

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难治性高血压与肾动脉去神经论坛”专场成功举办。论坛分“难治性高血压”与“肾动脉去神经术”上下两节,分别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汪朝晖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孙伟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海英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贾楠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英教授等国内高血压领域知名专家联袂主持。与会专家围绕难治性高血压的管理策略、药物新靶点以及肾动脉去神经术(RDN)的前沿进展与临床应用展开了系统性、多维度的深

中国原创技术登顶《JAMA》|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近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IF:55.0)在线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成果:由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团队与乐普心泰医疗共同研发的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在全球首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证实,其疗效与安全性不劣于传统金属封堵器,并在植入后两年内实现近乎完全降解。这是JAMA创刊近150年来发表首个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研究,标志着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创新器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北三心声”第27期丨先天性心脏扩大竟是“假象”?直背综合征诊治过程起底!

先天性心脏扩大竟是“假象”?直背综合征诊治过程起底!

GW-ICC/AHS.25 | 肺动脉高压介入与影像评估新进展:从精准诊断到个体化干预

在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肺动脉高压影像与介入治疗"专场汇聚了该领域的顶尖专家。本专场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荆志成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碧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玉成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亮教授共同主持。与会专家围绕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和精准评估等展开了深入探讨,涵盖房间隔造口术、Potts分流术、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等创新技术,以及右心导管(RHC)和心脏磁共振(CMR)在诊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系统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最新进展与临床实践策略,

GW-ICC/AHS.25 | 成人先心病与PFO论坛:从可降解器械到无植入缝合,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迈入新时代

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成人先心病与PFO论坛”专场成功举办。论坛分上下两节,由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秦永文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宋治远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朱航教授及四川省人民医院曹云山教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张文琪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伍伟锋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孙伟教授等国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知名专家联袂主持。与会专家围绕成人复杂先心病的介入策略,以及卵圆孔未闭(PFO)治疗的前沿进展,特别是从可降解器械到无植入缝合技术

GW-ICC/AHS.25 | 心血管表观遗传论坛:从病毒复活到代谢重塑,多维解析心血管疾病表观新图景

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心血管表观遗传论坛”专场成功举办。论坛分“表观遗传与心脏疾病”和“表观遗传与血管疾病”上下两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潘振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利教授、深圳大学苟德明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俊楠教授、复旦大学孟丹教授、青岛大学王昆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李一飞教授及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冼勋德教授等联袂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心血管表观遗传学前沿,系统探讨了从内源性病毒复活、相分离调控、代谢重编程到免疫衰老等表观遗传新机制在心脏及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

GW-ICC/AHS.25 | 心血管健康教育与管理论坛精华速递

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心血管健康教育与管理”论坛由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社陈刚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胡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芦燕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盛瑾教授担任主持,并由北京大学武阳丰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王连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徐磊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通达教授分别就相关议题进行学术分享。

共 13736 条
  • 1
  • 2
  • 3
  • 4
  • 5
  • 6
  • 687
前往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