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王彬副主任医师团队为一位罕见“三房心合并房颤”患者实施“ICE指导下行房颤合并三房心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手术。
“北三心声”丨第十八期:54岁男性急性心梗并发心源性休克,心脏压塞,连环并发症下的救治策略揭秘!
2025年8月4日-10日,由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主办,广东省人民医院承办的“2025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岭南瓣膜会/大湾区抗栓会(VMDT 2025)”将于广州如期而至。本次大会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其中,8月4-7日为线上手术演示,8月8-10日为线下会场学术内容。在此,我们诚邀您共赴这场融合学术智慧与岭南风情的医学盛会。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是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临床救治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血运重建技术的普及、机械循环支持设备的革新以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完善,其治疗策略不断优化,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新的契机。 基于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崔鸣教授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现代治疗策略”为题,对此展开了深度介绍。医谱学术特此整理,以飨读者。
会议时间:7月8日 [周二] 19:00-20:10 本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吕强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携手多位领域专家,一同对心衰规范化诊疗进行充分探讨!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的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团队,应用国产球扩瓣成功为一名84岁高龄、全主动脉瓷化钙化合并极细股动脉(4.4mm)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完成高难度TAVR手术。 患者术前跨瓣压差高达65mmHg,且存在左室肥厚、双瓣反流及冠脉高风险(LCA阻塞风险预测值2.8mm)。面对高难度的“瓷化主动脉+极细入路”复合挑战,团队创新采用14F可扩张鞘联合可调弯输送系统,精准植入TAV23瓣膜。术后平均跨瓣压差降至10mmHg,无瓣周漏及冠脉阻塞。
心脏瓣膜病(VHD)的进展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其自然病程往往难以预测。目前临床尚缺乏能够有效延缓或阻止VHD进展的药物疗法,对于严重VHD患者,手术修复或瓣膜置换仍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然而,对于无症状的严重VHD患者,如何早期评估、及时干预,是临床面临的关键挑战。 近期发表于《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一项重要研究为这一临床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系统评价了左心瓣膜病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应用价值。医谱学术特此整理,以供临床参阅。
本例患者为特殊解剖结构的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走行特殊,经测量房间隔缺损距离冠状动脉-回旋支仅6mm左右,若植入传统14-16mm金属封堵器可能因镍钛合金的刚性结构会对周围组织(尤其是异常走行的冠脉)造成挤压,远期运动后有压迫冠脉造成心肌缺血的风险。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由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和聚乳酸(PLA)组成,均是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相比金属封堵器更为柔韧,植入后对相邻的组织压迫较小,机械损伤的风险也较低。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内皮化稳定后逐步降解,植入后1年左右最终转化
经导管瓣中瓣主动脉瓣置换术(ViVTAVR)为主动脉瓣外科置换术后衰败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然而,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的ViVTAVR临床结局的数据仍然很少。 方法:我们分析了JTVT(日本经导管瓣膜治疗)注册中心的数据,其中包括日本所有TAVR中心,数据收集时间为2018年7月(ViVTAVR获批)至2022年12月。小主动脉瓣环定义为术前CT分析测量的主动脉瓣环面积≤314 mm²。假体患者不匹配(PPM)定义为术后30天内超声心动图评估有效瓣口面积指数<0.85 cm²/m²。
在2023年版The ESC Textbook of Heart Failure 中,Groenewegen等学者将心力衰竭描述为一种流行病;目前,全球约有6400万人受其影响,由于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在增加。量化心力衰竭的负担是一个困难的挑战,这是由于该疾病的复杂特征以及心力衰竭定义随时间的演变。
CCA TV金牌栏目“名院大查房”2025年将继续结合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特点,为广大专培学员提供专业的临床教学查房培训,深入促进各基地间经验交流与病例分享,全面提升各基地教学能力,精进专培医师临床思维,为新形势下全国心血管病学专培工作注入新动力!每周三,约名院,大查房。
025 年上半年专栏已发布44篇详实生动的典型病例、13篇聚焦热点的前沿资讯、1篇高价值学术文献,并邀请4位顶级大咖授课,呈现10场手术演示,构建起内容多维、形式丰富的学术传播体系。自2024年6月正式上线至今,专栏总浏览人次已突破124万,已成为国内结构心领域“可降解”专题交流的重要阵地。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教授团队成功开展ScienCrown全国首台主动脉瓣+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后置换手术。
本例患者年仅3岁,考虑到金属封堵器对心脏发育以及未来学业上可能的影响,在封堵器选择上,选择无金属植入物的全降解封堵器。
2025年亚洲心血管临床研究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碰撞与交融,更是一次合作的深化与展望。会议汇聚了亚洲乃至全球的智慧与力量,为应对心血管疾病挑战提供了新策略、新视野。
在本期的大查房活动中,专家们将目光聚焦于一位34岁的年轻患者,该患者频发室速+右冠起源异常+心肌延迟纤维化,病因究竟为何?该如何治疗?
马翔教授就RDN在新疆地区的开展情况、RDN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基层高血压诊疗等话题分享宝贵经验。
近年来,去肾交感神经术(RDN)作为难治性高血压的创新型治疗手段,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临床的探索应用。伴随着技术迭代与循证证据的积累,RDN的长期疗效评估、国产器械的真实世界应用以及高血压治疗路径的系统优化,正成为临床关注核心议题。基于此,医谱学术“对话RDN”学术专栏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RDN患者术后疗效及国产RDN器械临床应用情况,以进一步传递RDN高亢之声,将为患者健康谋福祉的理念落到实处。 本期“对话RDN”,我们有幸邀请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马学平教授,就RDN系统临床应用实践、国产技术
CCA TV金牌栏目“名院大查房”2025年将继续结合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特点,为广大专培学员提供专业的临床教学查房培训,深入促进各基地间经验交流与病例分享,全面提升各基地教学能力,精进专培医师临床思维,为新形势下全国心血管病学专培工作注入新动力!每周三,约名院,大查房。
2025年6月,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正式发布了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急诊医师学会(ACEP)/美国国家急救医疗系统医师学会(NAEMSP)/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25ACS指南”)。该指南整合了多项最新证据,取代了之前的多项指南,并旨在加速临床实践中最新推荐的采纳。本文将介绍2025ACS指南的三项核心更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