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发布丨1月16日 2025年上海市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年会、第八届心源性脑卒中防治高峰论坛日程一览

1月16日08:30,不见不散

推荐意见一览丨《泛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正式发表

近日,《专家共识》正式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发表。围绕泛血管疾病的管理,《专家共识》共给出8条推荐意见。

亮点一览 | 2025年上海市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年会、第八届心源性脑卒中防治高峰论坛即将精彩开启!

2025年1月15日-19日,由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主办,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指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2025年上海市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年会、第八届心源性脑卒中防治高峰论坛” 即将拉开帷幕!

“北三心声”丨68岁心衰患者病因成谜,左束支阻滞性心肌病是“罪魁祸首”吗?

在本期的大查房活动中,专家们将目光聚焦于一位68岁的患者。该患者主述间断胸痛、胸闷症状长达10余年,且近1月余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经本次入院检查,已明确诊断为心力衰竭。然而,其心力衰竭的具体病因尚未明确,亟待进行详细探究。

精彩日程 重磅公布丨2025年上海市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年会、第八届心源性脑卒中防治高峰论坛将于1月15-19日召开!

为进一步促进各级医院瓣膜技术交流、提高我国心源性卒中的防治水平,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将于 2025年1月15日-19日在上海举办“2025年上海市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年会、第八届心源性脑卒中防治高峰论坛”。

为高风险患者保驾护航!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率先在浙江地区完成新型左心室辅助器械iVAC 2L保护下的高风险PCI手术

2025年1月1日,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专家、心脏中心主任陈晓敏教授带领冠心病介入团队成功应用新型左心室辅助器械iVAC 2L,为一例高风险患者完成高难度PCI治疗。这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25年完成的第一例左心室辅助器械保护下的高难度PCI手术,也是浙江省第一家独立应用搏动式左心室辅助装置iVAC 2L进行高风险PCI手术的医院。

房颤消融,最佳时机在哪里?

在多项随机试验中,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AF)可更大程度地避免房颤复发,并提高生活质量(QoL)。至少在阵发性房颤(PAF)中,消融术作为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已得到充分验证。基于这些数据,学界普遍认为,“越早越好”的原则应该普遍适用。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潘文志教授: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F-TAVR之复旦中山创新技术

在中国结构周2024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以“单纯主动脉瓣反流TF-TAVR之复旦中山创新技术”为题,分享了针对PAR患者行TAVR的术中技巧和全新经验。医谱学术特此整理,以供临床参阅。

西藏首例:可降解封堵器在PFO相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本例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作性右肢麻木,偶伴呼吸困难,疑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供应短暂不足引起的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性、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被视为脑梗死的先兆症状,尤其在其早期阶段,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显著升高[1]。因此,明确TIA可能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明显改善5年偏头痛:成功应用可降解PFO封堵器实施介入治疗案例分享

本例患者拥有长达5年的偏头痛史,每次头痛发作持续几小时到数日不等,各方治疗未有缓解,且近一年加重。经神经内科排查,患者无其他可能致病原因,且右心声学造影可在超声下观察到大量右向左分流,因此考虑封堵PFO。患者年仅18岁,为高三在读学生,年纪尚轻,对植入封堵器所带来的生活和工作影响有所顾虑。可降解PFO封堵器在植入后1年左右降解并被自体组织替代,不会影响患者的职业选择和日常生活,亦不会限制核磁等检查,对患者的学业工作无影响。因此经综合考虑,选用2424规格的可降解PFO封堵器实施封堵,封堵器紧密贴合房间隔,

JAHA|严重退行性二尖瓣反流中,右心室功能障碍对预后影响不容忽视

JAHA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大规模队列,分析了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RVD的患病率,并评估了在药物治疗以及二尖瓣反流外科手术后,RVD对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医谱学术特此整理,以供临床参考。

重磅丨2024年结构性心脏病年度报告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祥龙辞岁去,金蛇舞春来。岁末年初发布过去一年的结构性心脏病年度报告,已经成为自2020年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的传统主题节目。2024年度结构性心脏病年度报告将在2025年1月18日下午“2025上海市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年会、第八届心源性脑卒中防治高峰论坛”期间,正式发布!

首部!我国心内膜心肌活检指南发布,这些心脏疾病推荐做活检

数据显示,我国仅有51.5%的三级医院开展了心内膜心肌活检 (EMB),其中多数医院及诊断机构仅给出描述诊断而非结论性诊断,反映了对EMB和病理检查认知水平的滞后和操作能力的不足。

李捷教授:AS合并CAD的治疗策略

当AS与CAD同时出现时,如何精准把握二者的干预时机,并筛选出最为适宜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对患者预后的优化,已成为亟待攻克的临床难题。

追求卓越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团队完成高难度交界区反流MitraClip™-TEER手术一例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在孙英贤教授、郭亮教授的带领下,应用MitraClip™系统成功救治一名混合型交界区脱垂极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团队不断挑战高危复杂病例,勇敢闯入TEER手术的“交界禁区”。

共 1277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639
前往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