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儿童医院胸心外科翟波教授团队通过经右腋下小切口路径,成功完成3岁患儿室缺与房缺一站式同步封堵,分别植入全降解封堵器与可降解ASD封堵器。该患儿既存在膜周部室缺伴部分膜部瘤形成,又合并中上部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较大且解剖距离主动脉根部0mm,给封堵治疗带来不小挑战。翟波教授团队应用可降解封堵器,不仅顺利修复了患儿心脏缺损,更为其未来的生长发育消除了异物负担,探索并实践了“无痕修心”的创新治疗路径。本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河南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在复杂情况下的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也展现了国
在TCTAP 2025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携团队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理学评估的最新研究成果惊艳亮相,着眼当前评估手段的不足,构建新型评估体系,助力临床更加准确识别PCI术后生理性完全血运重建状态。
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国循环杂志协办的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于2025年4月7日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学术盛会。4月7日-9日线上会,先心版块可降解封堵系列内容连续三天6台手术直播/录播+4大CSHDC培训课程,全面覆盖PFO、ASD、VSD及PDA等先心病种,领域内众多专家参与点评讨论,模块化、系统化拆解了操作流程与技术精要,进一步深化临床对可降解封堵技术的系统理解和实践掌握。
作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心血管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于4月7日至13日隆重召开,持续一周的高质量学术交流为与会专家搭建了优质的学术互动平台。
本例患者于母亲孕期发现室间隔缺损,出生后无明显症状且新生儿不适合做介入手术,故随访观察,未做处理。患者出生后定期随访观察,平素无症状,心肺功能未受明显影响。近期查体发现有心脏杂音,给予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到伴假性膨出瘤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基底9×8mm,右室面部分被三尖瓣遮挡。患儿年纪已有6岁,符合适应证,故收治入院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 End - 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MemoSorb®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成功封堵近主动脉根部儿童房间隔缺损 可降解ASD封堵器成功治疗8月龄发育迟滞患儿:腋下经胸微创路径封堵房间隔缺损 30年头痛显著缓解,术后1年随访追踪: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治疗长隧道PFO病例分享 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治疗斜卧呼吸-直立性低氧血综合征病例分享 点击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近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志松教授团队在纯超声引导下成功完成院内首例MemoSorb®无Mark点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术。术中采用PannaWire介入引导导丝(以下简称超声导丝)通过缺损,全程超声引导,无需辐射,避免了射线辐射对生殖细胞的潜在影响,同时所采用的可降解封堵器,术后1年左右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既保障了患者备孕安全,又符合现代医学“绿色介入”理念。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该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特殊人群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新选择。
TCTAP 2025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团队尹栋教授、高国峰教授向全球心血管医生在线直播了一台高难度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充分展示了中国术者在复杂PCI领域的卓越水平与非凡成就。
近日,香港嘉诺撒医院林逸贤教授、黄文灏教授团队成功完成香港地区首例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成功为一名大型膜部瘤室缺患者实施封堵治疗。此前,香港地区已成功开展可降解PFO封堵器植入手术,此次进一步拓展至复杂室缺领域,标志着香港在可降解介入封堵技术应用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作为一项里程碑式进展,此次手术不仅实现了香港地区全降解封堵器的"零突破",更为两岸三地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协同与前沿探索贡献了宝贵实践经验。
2024年是中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展四十周年,也是XIENCE支架在中国上市十五周年。十五年,是勇往直前的青春记忆,从微弱星光,汇聚成璀璨光芒;十五年,是风雨相伴的心向远方,从一颗种子,萌芽长成参天大树;步步坚实、厚积薄发,终于破茧成蝶,反哺临床,迈入精准PCI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为纪念这特别时刻,特别推出《XIENCE支架经典传承15周年,安心守护每一天》系列专访,邀请国内多位冠脉大咖参与访谈。本期特邀候静波教授接受采访,带领我们一起回首PCI发展的心路历程中初见XIENCE支架的惊喜与体会,畅谈介入技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海波教授就单纯超声引导下经导管PFO缝合技术的技术背景、初步临床应用、操作步骤等进行系统阐述,并结合多例复杂病例,探讨其在PFO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近日,TCTAP 2025已发布收录摘要,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一项基于真实世界超声心动图的研究,为亚洲人群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TEER)提供了重要的治疗参考。医谱学术特此整理,以供临床参考。
哈医大二院心内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麻醉科、体外循环、超声医学科、输血科等多学科联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强强联手,成功为左主干急性闭塞导致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完成急诊ECMO+IABP桥接人工心脏(LVAD)置入手术。这是哈医大二院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治疗领域的又一里程牌式突破,实现“介入+外科”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全面开启人工心脏治疗的“心”时代。
右心对肺高压(PH)的适应是决定患或有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临床结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肺动脉高压世界研讨会最近将PH重新定义为平均肺动脉压>20mmHg,基于丰富的流行病学证据,强调了即使是轻度升高的平均肺动脉压对主要不良临床事件的显著影响。较低的PH诊断阈值重新燃起人们对超声心动图及其在早期检测和筛查、精细血流动力学评估和纵向监测中的关键作用的兴趣。然而,对右心的系统评估仍然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平时多为关注左心评估,对右心超声技术的熟悉程度有限,以及缺乏定义正常右心大小和功能的参考数据。因此,系统、
近日,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团队在 Life Metabolism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termittent fasting inhibits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thrombosis through the intestinal metabolite indole-3-propionate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间歇性禁食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新机制。
本期“对话RDN”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进军教授,从安徽省高血压防控现状、RDN临床应用、Netrod®星带™RDN系统在真实世界中的操作体验等维度出发,深度剖析RDN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独特之处。
五月的北京,繁花似锦,生机勃发。在这孕育希望的季节,我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5年第二届心脏重症多学科菁英论坛”的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