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专栏 | 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文献合集

随着生物可降解材料与介入技术的不断突破,可降解封堵器已从理念走向临床现实,成为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的代表性成果之一。本期《可降解学苑 | #MemoSorb文献合集》汇聚了近年来可降解封堵器在ASD、PFO、VSD及PDA等领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及专家共识,重点呈现了可降解封堵器在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方面的循证依据。从《JAMA》登顶的中国原创技术研究到Circulation与Science Bulletin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可降解封堵领域的原创成果与学术影响力。

梧州首例 | 可降解封堵器治疗22mm大型房缺合并肺高压的病例分享

近日,梧州红十字会医院心胸血管外科陈桂荣主任团队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李俊杰教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医院首例22mm大型房间隔缺损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的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该患者房缺直径达22mm,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显著增加,对封堵器要求较高。团队通过术前精确评估与术中缜密操作,植入BDASD-I 32可降解封堵器,实现了精准、稳固封堵。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可降解封堵器在复杂房缺应用中的又一次突破,不仅验证了其在大型房缺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为后续临床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参考。

可降解专栏 | 全降解封堵器案例合集#MemoSorb

本期《可降解学苑》特辑聚焦全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实践与多中心应用,系统汇总其在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中的典型病例与手术演示。内容涵盖多类型复杂结构、多路径及长期随访结果,全面展示全降解封堵器在复杂先心治疗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其规范化临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原创技术登顶《JAMA》|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与传统金属封堵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近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IF:55.0)在线发表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成果:由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潘湘斌教授团队、四川大学王云兵教授团队与乐普心泰医疗共同研发的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在全球首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证实,其疗效与安全性不劣于传统金属封堵器,并在植入后两年内实现近乎完全降解。这是JAMA创刊近150年来发表首个中国原创医疗器械研究,标志着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创新器械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可降解专栏 | 生物可降解PFO封堵案例合集#MemoSorb

本期《可降解学苑》特辑聚焦卵圆孔未闭(PFO)的介入治疗前沿,汇聚全国多中心的临床实践与手术精粹,深度解析可降解封堵器在长隧道型、合并膨出瘤等高难度PFO治疗中的应用策略与长期疗效,通过真实案例、手术实战和“大师讲”课程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这一创新技术的安全、规范与普及化应用。

新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近期,一项刊登于国际顶级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IF=38.6)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非劣效性临床试验,首次通过直接比较,证实新型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在安全性与有效性方面不劣于传统镍钛合金封堵器。更值得关注的是,超声心动图随访显示,该器械在24个月内可完全降解并“消失”,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权威验证,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无植入时代提供了坚实的临床循证基石。

可降解专栏 | 生物可降解ASD封堵案例合集#MemoSorb

本期《可降解学苑》特辑聚焦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实践,荟萃全国多中心的最新病例与手术演示,解析不同类型ASD治疗中可降解封堵器的应用策略与长期疗效。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份权威、实用的操作指南,助力技术普及与规范应用。

全球首例!上海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主动脉窦瘤破裂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开创RSVA介入治疗新路径

上海长海医院郭志福主任团队秦永文、白元教授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经导管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

可降解案例检索 | 《可降解学苑》秋季汇总:多中心病例实践、最新文献及前沿资讯

金秋时节,学术硕果盈枝。伴随可降解封堵技术在临床中的深化应用,《可降解学苑》阶段汇总特辑再次应时而至——系统呈现全国多中心最新病例实践、核心文献与前沿资讯,全面展示学术成果与临床探索的多重收获,助力医者高效掌握可降解封堵的标准化路径与操作要点。

GW-ICC/AHS.25 | 2025"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

扎根临床,百炼“封”芒!10月18日,2025“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全国总决赛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历经预赛、半决赛的层层选拔,15位来自国内顶尖医疗中心的菁英医师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巅峰角逐!现场选手们各擅胜场、激辩争锋,以扎实的临床功底、严谨的诊疗逻辑,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医师卓越的专业素养与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再发顶刊!吴文辉、蒲俊舟教授PFO封堵术中发现罕见冠状静脉

吴文辉教授团队在为一例卵圆孔未闭(PFO)患者行封堵术过程中,发现一根极为罕见的起自左心房的冠状静脉分支——永存左主静脉(Persistent Left Common Cardinal Vein),在世界上首次完成该血管的顺行造影,这一发现可能从另一个角度阐释PFO导致卒中或斜卧位直立低氧血症的机制。蒲俊舟医生将结果报道在国际顶级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IF:35.6),这也是团队近年来再次将PFO研究领域成果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杂志,展现了

可降解PFO封堵器应用于长隧道PFO合并29mm下腔静脉瓣病例分享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琦光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极具挑战性的长隧道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患者房间隔解剖复杂,12mm长隧道缺损伴房间隔略向右房膨出、右心房见29mm下腔静脉瓣,多因素叠加增加手术难度。手术团队通过缜密的术前评估及娴熟的术中操作,成功植入BDPFO-I 2424可降解PFO封堵器,术后封堵器精准、稳固夹持缺损两侧,无残余分流,手术效果满意。

圆满收官!“长城杯”2025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总决赛

扎根临床,百炼锋芒!10月18日,2025“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全国总决赛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历经预赛、半决赛的层层选拔,15位来自国内顶尖医疗中心的菁英医师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巅峰角逐!现场选手们各擅胜场、激辩争锋,以扎实的临床功底、严谨的诊疗逻辑,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医师卓越的专业素养与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

巅“封”对决10月18日!“长城杯”2025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总决赛即将开赛

本届大赛由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组委会与北京心脏学会联合主办,聚焦“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的精准医疗发展目标,以前沿可降解封堵技术为核心,构建集优秀临床案例展示、影像评估体系研讨、个体化治疗策略优化、全周期管理规范于一体的多维交流平台。通过全国顶尖医疗团队的同台竞技与思想碰撞,推动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实现从“技术迭代”到“诊疗范式革新”的跨越升级。

荆志成教授:可降解ASD封堵器成功封堵房间隔缺损伴房间隔膨出瘤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荆志成教授成功应用MemoSorb可降解ASD封堵器治疗一例合并房间隔膨出瘤的大房缺患者。该患者房间隔缺损较大,四腔心切面测量缺损合并ASA为24.7mm,且膨出瘤局部组织薄弱、边缘偏软,使手术操作更为复杂,并对封堵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荆志成教授团队基于对病例特征的深入评估,凭借对可降解封堵器降落伞成型锁定设计特点的精准把握与深厚的技术沉淀,术中实现稳固封堵并有效夹闭膨出瘤,术后超声确认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手术效果满意。此次手术的成功,为可降解封堵器在复杂A

术后一年随访:可降解PFO封堵器应用于PFO合并偏头痛病例分享

本病例报道一例合并偏头痛的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志松教授团队完成可降解封堵器介入治疗并随访一年。患者术前长期受头痛、头晕困扰,综合评估后植入BDPFO-I 2424可降解封堵器。术后即刻及6月内随访均提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残余分流;术后1年随访封堵器基本降解完毕,房间隔已完成重塑,患者自述头晕头痛症状显著缓解。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在实现有效封堵的同时,可逐步降解并促进房间隔组织重塑,充分展现了其安全性与远期临床价值。

【日程通知】2025“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南区半决赛!

2025年9月21日09:00-11:30,由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组委会与北京心脏学会联合主办的“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南区半决赛将率先在长沙北辰洲际酒店2楼会议室1+2拉开帷幕。

【投票开启】第36届GW-ICC “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 “人气奖”线上投票通道开启!快来为你心中的TA投票吧!

本届“长城杯”全国结构性心脏病可降解封堵大赛自启动病例征集以来,得到了全国各中心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响应。目前,随着“人气奖”材料征集工作接近尾声,现正式面向公众同步开启线上“人气奖”投票通道。最终线上获得票数最高的参赛者(个人或团队),将在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决赛现场,被授予“人气风采奖” 殊荣,并获得组委会颁发的特别奖励!

2025“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半决赛晋级公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略,推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发展,促进创新生物可降解封堵技术规范化临床应用,同时提升中青年医师的科研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由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组委会与北京心脏学会联合主办的“长城杯”全国结构心可降解封堵病例大赛半决赛如期而至。

术后半年随访 | 可降解房缺封堵器纯超声引导下治疗前缘短小房间隔缺损病例分享

本病例报道一例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结构心团队完成的纯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手术全程在无放射线暴露、未使用铅衣防护的条件下,通过超声实时引导实现了可视化操作,成功完成封堵。 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6.2×4.5mm,主动脉侧前缘短小。经全面评估,深阜结构心团队决定采用可降解房缺封堵器进行治疗。术中通过精细化操作,封堵器精准展开并牢固锁定,术后即刻超声检查未见残余分流。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随访结果均证实封堵器位置稳定、形态完整,无残余分流,进一步验证了可降解封堵器在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安全性

共 24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3
前往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