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近4年随访 | 可降解房缺封堵器长期随访病例分享

本病例报道一名青年女性,2021年年底接受MemoSorb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术,并完成了术后近4年的随访。 随访结果显示,该封堵器在术后即刻实现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并于植入约1年时实现完全降解与房间隔重塑。此后近4年随访期间,患者房间隔形态及功能均保持正常,无残余分流及相关并发症,充分验证了可降解封堵器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

文献速递 | 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经皮和经胸途径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手术策略及有效性和安全性

经皮途径和经胸途径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均安全有效,其中经皮途径更倾向于选择年龄和体重稍大、室间隔缺损较小患者,所选封堵器型号较大。

20mm房缺成功封堵:可降解封堵器成功应用于主动脉侧无缘的大型房缺

近日,在张智伟主任的指导下,玉溪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胡国春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39岁女性患者实施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 患者3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经术中复测确认为18×20mm大型ASD,主动脉侧无缘。在DSA配合经胸超声引导下完成可降解ASD封堵器精准释放。术后即刻超声显示封堵器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充分验证了可降解封堵器在大型ASD以及边缘不良型ASD治疗中的可靠效果。

可降解封堵器成功封堵偏头痛合并长隧道大量分流PFO病例分享

在方臻飞教授的技术指导下,湘潭市中心医院黄浩波教授团队谢立强教授成功应用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为一例“长隧道型PFO”伴大量右向左分流的中年女性患者实施了介入封堵治疗,有效缓解了其长期偏头痛的困扰。术后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超级心声|PAN Procedure先心病介入手术研讨会·第二期圆满收官!原创超声引导技术体系助力先心介入迈向全面“可降解”时代

2025年8月下旬,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组织开展的“超级心声——无放射线超声引导经皮介入技术(PAN Procedure)先心病介入手术研讨会(第2期·生物可降解专场)”圆满收官!本次会议特邀粤港澳大湾区心血管领域专家齐聚一堂,通过手术实战、模拟操作及圆桌研讨等形式,系统展示了超声引导下生物可降解封堵术的临床优势,进一步深化该技术体系在临床的规范化应用与普及,加速推动心血管介入治疗迈向更安全、精准的“中国方案”新阶段,持续为全球诊疗模式革新贡献中国智慧。

西部首例!双降解封堵器同步植入,精准应对双孔房缺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万荣华教授团队成功完成西部地区首例“MemoSorb双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植入术,为一名19岁复杂双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治疗。该团队创新应用双降解封堵器完美封堵2-3mm、8mm双发房间隔缺损,手术全程在TEE精准引导下完成,术后封堵效果理想,无残余分流。双缺损+双降解方案不仅确保了当前治疗效果,更为患者未来保留再介入通道,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此次手术不仅标志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先心病介入领域实现重要突破,也成功带领医院成为西部地区该领域的技术标杆。未

全降解封堵器经胸小切口封堵大型膜部瘤VSD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谢少波教授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

介入引导导丝与生物可降解房缺封堵器联合应用:纯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主动脉无缘的房间隔缺损

近日,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彭帮田主任团队成功为一名10岁患儿实施纯超声引导下MemoSorb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超声显示患儿房间隔II孔中部发育薄弱,范围约15mm,缺损大小5mm,距主动脉无残端,综合评估后选用BDASDⅡ-14可降解封堵器。手术在纯超声引导下精准操作,充分发挥PannaWire介入引导导丝的显影优势与安全特性,顺利完成封堵。术后即刻超声显示封堵器形态稳定,无残余分流,实现了"无辐射、无植入、无残留"的绿色介入目标。

根植临床·规范致远|《可降解学苑》阶段汇总:病例精析、文献速递与手术示教

盛夏如火,学术深耕正当时。为进一步助力临床医师高效掌握可降解封堵技术的标准路径与实操规范,《可降解学苑》持续汇总阶段性成果,精选病例解析、核心文献、手术视频等权威内容,构建可降解封堵技术规范化应用的“临床智库”。医谱学术本期分类整理,一键直达,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提供可降解循证支持与技术垂范。

可降解封堵器纯超声引导下封堵长隧道型PFO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外科团队在赵琦峰教授的指导下,成功为16岁的青少年实施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患者术前超声显示为10mm长隧道型PFO,故而选择BDPFO2424可降解PFO封堵器实施封堵。手术在纯超声引导下进行,术者团队规范操作,封堵器在超声下清晰展开。术后彩超显示无残余分流,充分验证了可降解封堵器在PFO复杂解剖结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精进求臻 规范先行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可降解PFO封堵规范化诊疗培训班圆满举办!

近年来,随着卵圆孔未闭(PFO)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等疾病关联研究的深入,PFO介入封堵术已成为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如何实现手术规范化操作、提升成功率,并推动技术向基层医院普及以促进区域医疗同质化发展,仍是当前PFO介入治疗领域的关键问题。为此,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办,联合医联体单位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及陕西省西乡县中医医院共同参与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可降解PFO封堵规范化诊疗培训班"于2025年7月23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可降解房缺封堵器成功封堵儿童主动脉侧无缘18mm大型房缺病例分享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樊志勇、周尔能教授团队在张智伟教授指导下,成功为一名4岁患儿实施MemoSorb可降解房缺封堵术。患儿术前超声显示房间隔缺损直径达18mm(大型缺损),且距离主动脉侧0mm。团队选用BDASD-I 24可降解房缺封堵器,术中即刻及术后心超复查显示封堵器成型良好,稳定夹持缺损,房水平分流消失,证实了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大型房缺的可靠性。

可降解PFO封堵器成功封堵29mm长隧道型且大型PFO病例分享

近日,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心血管内科罗亦斌主任、曾向辉副主任及丁赛良副主任医师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凭借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为一名41岁患者完成29mm长隧道型且大型PFO的介入封堵。可降解封堵器材质柔韧,可自适应填充长隧道,术后无残余分流,效果满意。

文献速递 | 经超声引导下生物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一年随访研究

为降低金属封堵器相关并发症,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已应用于经胸途径介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生物可降解封堵器封堵儿童膜周部VSD的可行性及一年随访结果。

可降解ASD封堵器成功封堵25*13mm大型膨出瘤房缺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郭曦教授团队成功应用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为一名19岁女性患者精准封堵房间隔缺损合并25×13mm大型膨出瘤。术中通过经胸超声实时引导,封堵器稳固贴合,夹闭膨出瘤,术后即刻封堵处无残余分流,充分体现了可降解封堵器在ASD合并大型膨出瘤及复杂解剖中的优异适应性和精准封堵能力。

文献速递 | 镍钛合金与新型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相关偏头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本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接受PFO封堵术的158例偏头痛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右心声学造影(cTTE)确诊PFO合并II-III级右向左分流(RLS)。根据封堵器类型分为镍钛合金组(n=77)和生物可降解组(n=81)。比较两组临床基线特征、超声参数、手术数据、预后安全性、残余右向左分流分级及偏头痛严重程度(采用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量表[MIDAS])。主要终点为术后偏头痛缓解(MIDAS评分降低≥50%),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事件发生率及残余分流率。

5年头痛显著缓解:可降解封堵器治疗PFO一年全周期随访病例分享

患者自诉5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右侧为甚,伴颈部疼痛,入院行右心声学造影,示RLS Ⅱ级合并肺水平分流Ⅱ级,考虑卵圆孔未闭(PFO)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偏头痛与PFO存在高度相关性[1]。可能的机制包括:右向左分流使得未经过滤的微栓子、炎性因子或致敏神经递质进入脑循环,从而引起脑部缺氧或皮层扩散性抑制(CSD),进而诱发偏头痛发作[2]。《中国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临床操作专家建议》及《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临床应用路径中国专家共识》均指出,对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经规范

可降解ASD封堵器成功封堵儿童21mm的大型房缺病例分享

本例手术在DSA和经胸超声引导下进行。对于较大的ASD,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存在多重技术难点。大型房缺意味着对封堵器的稳定性要求更高。本例手术中,封堵器锁定后,牵拉试验时超声下可见封堵器结构稳定,无位移或散开。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双盘内扣,且有独特的专利降落伞成型锁定设计,相比金属封堵器有效提高1.8倍封堵器夹持力,即使缺损较大也可以稳定夹持。

22mm大型房间隔缺损成功应用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封堵!

术中超声复测缺损大小为22mm(含软缘),经综合评估后,决定经股路径介入封堵,选择BDASD-I 32封堵器、16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手术全程通过超声+DSA引导进行。

共 22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2
前往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