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例患者为特殊解剖结构的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走行特殊,经测量房间隔缺损距离冠状动脉-回旋支仅6mm左右,若植入传统14-16mm金属封堵器可能因镍钛合金的刚性结构会对周围组织(尤其是异常走行的冠脉)造成挤压,远期运动后有压迫冠脉造成心肌缺血的风险。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由聚对二氧环己酮(PDO)和聚乳酸(PLA)组成,均是可降解的生物高分子材料,相比金属封堵器更为柔韧,植入后对相邻的组织压迫较小,机械损伤的风险也较低。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内皮化稳定后逐步降解,植入后1年左右最终转化
025 年上半年专栏已发布44篇详实生动的典型病例、13篇聚焦热点的前沿资讯、1篇高价值学术文献,并邀请4位顶级大咖授课,呈现10场手术演示,构建起内容多维、形式丰富的学术传播体系。自2024年6月正式上线至今,专栏总浏览人次已突破124万,已成为国内结构心领域“可降解”专题交流的重要阵地。
本例患者年仅3岁,考虑到金属封堵器对心脏发育以及未来学业上可能的影响,在封堵器选择上,选择无金属植入物的全降解封堵器。
术后1年随访|MemoSorb可降解封堵器治疗14.4mm长隧道PFO病例分享
2025年6月18日-21日,世界瞩目的CSI Frankfurt 2025在德国法兰克福召开。大会首日,中国原创生物可降解封堵技术惊艳世界舞台。CSI创始人、法兰克福心血管中心Horst Sievert教授、Kolja Sievert教授联袂完成一台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同步大会首台手术直播,向全球专家展示这一革命性技术方案的卓越表现。
“护心无形 介入无痕——大师讲” 系列学术活动第九期将于2025年06月19日19:00在可降解学苑线上精彩开讲!本期特别邀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莫绪明教授深度解析先心病治疗从传统开胸到微创路径的演进过程,聚焦可降解封堵器设计理念、技术优势与临床应用实证,结合多例经胸与经股典型病例,展示其在VSD、ASD治疗中的突破应用。
本例为菜花型膜部瘤,造影可见室间隔右室面凸向右室腔的瘤样结构,头端呈分叶状,有多个出口与右室相通。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单忠贵教授、周小彪主任、王佳茂医师团队在纯超声实时引导下局麻操作,成功为一名因卵圆孔未闭导致持续5年反复头痛的22岁青年实施了可降解PFO封堵术,完成福建首例局麻纯超声下引导可降解PFO封堵术。术中全程无X线辐射,封堵器精准释放且即刻无残余分流,患者术后48小时顺利出院。此次突破不仅体现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绿色介入领域的技术实力,也进一步彰显了国产可降解封堵器在复杂病例中切实落地的临床价值,为后续在福建乃至华南地区推动可降解技术规范化应用、实现更大规模临床转化奠定
该病例入院后术前测量剑下双房切面断距约7.7mm,术中TEE实测房间隔缺损大小为 5.58mm,断缘距下腔静脉14.7mm(残缘质韧),断缘距上腔静脉13.2mm(残缘质韧);大动脉短轴切面断距约6.1mm,断缘距主动脉0mm,断缘距主动脉对侧壁10.9mm(残缘质韧),四腔心切面断距约5.7mm,断缘距二尖瓣13.2mm(残缘质韧)。
2025年5月29日-6月1日,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于上海世博中心圆满收官。今年的东方会再攀高峰,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冠脉介入等各大论坛全方位突破,赢得国内外各界高度赞誉!其中,"可降解封堵器介入专场" 及 "结构性心脏病先心/PFO综合管理" 热点专题汇集领域内大咖阵容,围绕生物可降解封堵术临床应用突破、多中心实践经验、专家共识解读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凝聚共识,规范标准,共同推动这项革命性技术更安全、更广泛地服务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近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白明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8岁房间隔缺损患儿完成甘肃省首例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该手术的成功,是继全降解室缺封堵术、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甘肃首个全面开展先心可降解封堵技术的医院中心,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提供了“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的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经股路径介入封堵,选择BDASD-I 32封堵器、16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手术全程通过超声+DSA引导进行。
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在ICE引导下介入封堵巨量分流PFO
全降解封堵器成功封堵左室右房分流合并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
本例患者有罕见的镜面右位心,发病率约0.01%,其形态犹如心脏的镜面观,血管通路与常人相反。
本病例患者年龄较小,动脉导管主动脉端开口大于肺动脉端开口,为“漏斗型”PDA,术中实测最窄处为4.71mm,主动脉侧开口大小为10.23mm,长度为7.48mm。
该病例是东北地区首例应用经胸小切口全降解封堵器的成功案例,接受手术的患儿年龄仅8个月,为目前全降解封堵器临床应用中年龄最小的患者
作为大会核心板块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与可降解封堵器论坛",于5月17日汇聚领域内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革命性成果——MemoSorb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研发创新、临床应用、共识制定解读与技术培训体系建立等展开全天深度研讨,将进一步推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可降解”创新技术全国地区的普及落地与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本例患者4年前产后出现无明显诱因头痛,症状明显,术前评估PFO封堵的潜在获益高于潜在风险,患者为年轻女性,为保障生活质量,行生物可降解PFO封堵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