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以“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汇聚全球顶尖专家、临床精英与科研先锋,聚焦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与诊疗革新,打造一场融汇学术、技术与创新的全球性盛会。
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5)期间,BHF PROTECT-TAVI结果正式公布。BHF PROTECT-TAVI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中常规使用脑栓塞保护装置(CEP)对术后卒中的预防效果。
2025年3月1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PFA)的日间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小时即安全出院,实现了“当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的高效诊疗模式。
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位 54 岁男性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因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血症入院治疗,检查中发现其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存在较大赘生物。之后,我们采用 Inari FlowTriever 装置对赘生物进行了抽吸处理,并通过血管内激光技术将导线移除。
近日,在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CC 2025)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团队展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病例研究,该研究展示了双心室起搏(BiVP)不仅能改善心脏功能同步性,还能有效消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实现了真正的“一石二鸟"治疗效果。
为促进我国早产儿PDA微创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发展,雅培公司特别策划“Piccolo大咖e起谈”系列线上学术活动。本系列会议旨在搭建国内顶尖专家交流平台,重点围绕早产儿PDA介入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低出生体重儿封堵手术的操作技巧与围术期管理;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治疗方案等话题开展分享。
CSHC 2025首日,阜外医院团队以超声引导下TAVR手术拉开大会序幕
2025年2月24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病区刘煜昊主任、陈同峰教授、王小虎教授、赵一品博士,超声科田新桥主任、李亚南教授共同协作,成功为一名77岁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实施了TAVI+TEER一站式手术,整个过程仅耗时2小时,手术效果显著,目前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2025年3月11日“潜心问道”直播,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谭晓燕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莹教授围绕着2024 ESC的相关热点研究,以“PCI围术期个体化抗栓治疗——2024 ESC热点速递”为题展开学术分享。医谱学术特将其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以供临床参考。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赵琦峰教授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团队成功应用MemoSorb®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在纯超声引导下完成一例青少年PFO合并偏头痛的介入治疗。此次手术是浙江省心外科领域首次成功应用可降解封堵器治疗PFO的临床案例,标志着该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上的创新与进步,同时也为未来浙江省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