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王建安院士团队FLAVOUR II研究登顶《柳叶刀》,冠心病精准治疗迎来新突破

2025年3月30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FLAVOUR II研究。该研究同步在202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5)上作为最新突破性临床试验(LBCT)重磅发布,引发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

日程首发 | 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进入倒计时:日程亮点全解析,引领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新纪元

2025年4月7-13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和《中国循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以“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汇聚全球顶尖专家、临床精英与科研先锋,聚焦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与诊疗革新,打造一场融汇学术、技术与创新的全球性盛会。

祝贺!于波教授、李国庆教授荣获2024年度“白求恩奖章”

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等四部门公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

ACC.25丨TAVR术中用脑保护装置有效性再审视

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5)期间,BHF PROTECT-TAVI结果正式公布。BHF PROTECT-TAVI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中常规使用脑栓塞保护装置(CEP)对术后卒中的预防效果。

阜外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日间手术

2025年3月1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团队成功完成全国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PFA)的日间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小时即安全出院,实现了“当日入院、当日手术、当日出院”的高效诊疗模式。

免开胸!经导管机械抽吸终末期肾病患者右心室导线巨型赘生物

在此,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位 54 岁男性患者的病例。该患者因耐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血症入院治疗,检查中发现其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导线存在较大赘生物。之后,我们采用 Inari FlowTriever 装置对赘生物进行了抽吸处理,并通过血管内激光技术将导线移除。

ACC中国研究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团队分享“一石二鸟"双心室起搏病理报告

近日,在美国心脏病学年会(ACC 2025)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团队展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病例研究,该研究展示了双心室起搏(BiVP)不仅能改善心脏功能同步性,还能有效消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实现了真正的“一石二鸟"治疗效果。

10年偏头痛缓解:可降解PFO封堵器在纯超声引导下治疗合并膨出瘤的长隧道PFO一例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鲁锋教授团队成功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MemoSorb®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在纯超声引导下完成了院内首例治疗长隧道型PFO合并膨出瘤的复杂病例。为患者解决了长达10年的偏头痛困扰。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彰显了医院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更多PFO相关病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会议通知 | PICCOLO 大咖e起谈 第一期将于4月10日正式召开!

为促进我国早产儿PDA微创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发展,雅培公司特别策划“Piccolo大咖e起谈”系列线上学术活动。本系列会议旨在搭建国内顶尖专家交流平台,重点围绕早产儿PDA介入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低出生体重儿封堵手术的操作技巧与围术期管理;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治疗方案等话题开展分享。

北医三院唐熠达教授团队:甘油三酯与LDL-C靶点联合打击,冠心病风险获益更大

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团队于《美国医学会心脏病学杂志》(JAMA Cardiology)发表了一项创新性研究,揭示了同时降低甘油三酯(TG)治疗靶点(APOC3)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靶点水平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额外获益,叠加效应使冠心病风险降低10%。

可降解房缺文献|单纯超声引导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一例

目前,经皮介入封堵是解剖条件合适的房间隔缺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介入手术使用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植入后终生存于体内,导致部分患者发生金属过敏、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为克服金属存留的近远期并发症,同时避免放射线和金属毒性等医源性损伤,本文报道1例单纯超声引导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金属过敏的儿童房间隔缺损患者,取得良好手术效果。

CSHC 2025 | 交叉创新专场、临床研究及方法学专场亮点速递!

2025年4月7日,第六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CSHC 2025)手术转播板块已率先于线上拉开帷幕。而备受瞩目的交叉创新专场与临床研究及方法学专场也将相继于4月12日正式亮相登场。

周菁教授│肺静脉隔离的难点:心外膜肌束在肺静脉隔离中的启示

肺静脉隔离(PVI)作为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其术后复发率仍存在显著挑战。近年研究发现,心外膜肌束可能形成隐匿性电传导通路,导致解剖隔离后电学传导恢复。这些跨越冠状沟的“电桥”结构绕过了传统心内膜消融平面,揭示了单纯内膜面消融可能遗留外膜传导缝隙的机制缺陷。心外膜肌束的三维分布特征及其与Marshall韧带等结构的复杂关联,为理解消融失败提供了新的解剖电生理视角,推动着消融策略向跨壁性损伤与心外膜干预方向演进。近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周菁教授在学术大会上针对该问题通过病例介绍和国内外研究分享进行阐述,以期与

CSHC 2025丨超声引领“心”突破!阜外医院团队超声引导下TAVR手术点亮结构性心脏病大会序幕

CSHC 2025首日,阜外医院团队以超声引导下TAVR手术拉开大会序幕

倒计时1天丨“双效共护,喜赢心生——心血管疾病诊疗新进展巡讲会”邀您共探前沿热点!

“双效共护,喜赢心生”,2025年3月22日14:30—17:50,邀您共探心血管前沿热点!

“北三心声”第11期丨50岁患者不明原因血压升高:醛固酮瘤是否为“元凶”,深度筛查揪真凶!

一例50岁中年女性患者,不明原因血压升高合并肾上腺结节,醛固酮瘤是否为“元凶”,背后的病因究竟如何?

共 17210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61
前往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