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刚教授:房颤脑卒中管理策略之我见
房颤号称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其症状虽有轻有重,但危害却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致死率近20%,致残率近60%,对房颤脑卒中进行规范管理刻不容缓。
在近期举行的“第五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作“房颤脑卒中管理策略之我见”学术分享,医谱学术特将精彩内容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房颤患者的识别及综合管理
2022年发表于《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的一项研究[1]显示,中国成年人的房颤总患病率为1.6%,远高于此前的估计,与2004年的研究[2]相比增加了146%。与过去20年的发病率相比,房颤目前在中国成年人中更为普遍,而老年、男性和既往心血管疾病是房颤的主要危险因素。
上海市房颤趋势亦不容乐观,李毅刚教授团队发表于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的研究对上海市房颤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3],结果显示,2015~2020年间3000余万全医保人群筛查出26.8万名房颤患者,非瓣膜性房颤占98.7%,房颤患者合并症众多,其中女性较男性有着更多的合并症。
可见,中国房颤管理任务艰巨,亟需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措施。基于此,李毅刚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多位专家团队,结合欧洲地区备受推崇的“CC to ABC”方案[即在确诊房颤(Confirm AF)、对房颤患者进行结构化的个体评估(Characterise AF)的基础上,进行卒中预防、优化症状控制(节律、室率控制)和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管理三位一体的房颤综合管理],牵头研制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房颤综合管理方案“ACC to ABC”。
新增A
“A”意为在上海卫健委、医学会指导下,整合国内外房颤管理指南推荐,以实现各级房颤中心完成“全市一张网”的全程、同质化方向管理,而ABC中也更多基于我国国情及房颤管理现状,新增了一站式手术、改良术式、中医中药等中国特色。
确诊房颤(Confirm AF)
2020ESC指南推荐在75岁人群及卒中风险高危人群中系统性筛查房颤(lla,B);在高血压患者(1,B)及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lla,c)中选择性筛查房颤 。
当前,可穿戴设备发展快速,国内外正在探索可穿戴智能设备应用于房颤诊断和筛查的可能性。
可穿戴智能设备
有研究[4]设计了一种基于腕带式Fitbit设备的PPG(脉冲光学体积描记术)信号的新算法,结合Android或ios智能手机,在美国22岁以上无房颤的成年人中进行房颤的筛查。结果显示,通过可穿戴设备进行房颤筛查的阳性诊断率显著提高,既往在苹果手表(Apple Heart Study)和华为手表(MAFA研究)中房颤阳性预测值为84%和87%,优化算法后,PPG信号的阳性预测上升至98%。
个性化评估(Characterise AF)
通过4S评估策略[对卒中风险(Stroke)、症状严重程度(Symptom severity)、房颤负荷(Severity of AF burden)和房颤基质(Substrateseverity)]进行个体化评估,全面掌握房颤特征,帮助制定治疗决策,有助于房颤患者的优化管理。
“ABC”路径管理
“ABC”路径
A 抗凝/预防卒中:除低风险患者,其余患者应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卒中的发生;
B 更好的症状管理:通过药物、消融等措施更好的控制心律和心率;
C 心血管合并症管理:加强对高血压等其他并发症和生活方式的管理,例如:戒烟、减肥、避免饮酒过量和适当运动。
“ACC to ABC”房颤管理方案之最佳组合
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策略
LAAC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策略。研究[5]显示,LAAC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不劣于华法林,并可减少大出血事件(特别是出血性脑卒中)和总死亡率。PRAGUE-17研究[6]中位随访时间为3.5年,根据改良意向性分析,LAAC组的主要复合终点不劣于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组。两组间心血管死亡、全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事件发生率相似,LAAC在预防卒中高风险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主要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事件方面不劣于NOAC。
PRAGUE-17研究的主要复合终点
导管消融治疗是节律控制的重要手段
目前指南推荐,当I类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不能耐受时,建议对肺静脉隔离(PVI)患者进行房颤导管消融以控制心律。
术式探索:新华改良术式
环肺静脉隔离+肺静脉口部线性消融
PVI是阵发性房颤的基本消融术式,但单纯PVI并不足以使所有患者维持窦性心律,为此,李毅刚教授团队展开了优化房颤术式的探索,创新性提出PVI+6L策略。PVI+6L策略是指在PVI基础上加入6条消融短线(左肺消融环的1点、3点和6点方向,右肺消融环的6点、9点和11点方向)。
PVI+6L策略
研究[7]结果显示,常规组(单纯PVI)与改良组(PVI+6L)相比,成功率有显著区别,PVI的12个月成功率为73.6%,而PVI+6L的12个月成功率为81.2%。PVI房颤负荷为1.95%,而PVI+6L的房颤负荷为0.53%。
PVI vs PVI+6L
阵发性房颤之基质改良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明龙教授团队发表了STABLE-SR III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结果。研究[8]纳入438名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65-80岁,平均年龄70.5±4.4岁,219名男性),共14家中心参与研究,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最终有41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队列[其中STABLE-SR组209例,环肺静脉隔离(CPVI)组205例]。研究结果显示,STABLE-SR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独CPVI组(15% vs. 24%,HR 0.61,95% CI 0.38-0.95;P =0.03)。在亚组分析中,在所有存在额外低压区(LVA)的患者中,与CPVI相比,CPVI+LVA消融可使房性心律失常复发风险降低51%。
持续房颤策略之基质改良
在持续房颤基质改良方面,也有诸多探索。在此前的多中心STABLE-SR研究[9]中,229例症状性非阵发性房颤(NPAF)患者1:1随机分至STABLE-SR组(n=114)和Stepwise组(n=115),STABLE-SR组窦律维持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74.0% vs.71.5%,P=0.325),提示STABLE-SR术式对65-80以外人群的获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STABLE-SR研究
另有研究[10]验证了心脏核磁共振(MRI)指导下的持续性房颤PVI附加纤维化基质消融在改善房颤手术结果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MRI引导的纤维化基质消融加PVI与单纯PVI导管消融相比,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
还有研究[11]探索了2C+3L+VOM术式在持续性房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提示,2C+3L+VOM能在2C+3L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持续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2C+3L+VOM持续房颤消融成功率更高
房颤脑卒中之“一站式”预防策略临床实践
一站式治疗的临床实践
一站式治疗的进展
全球主要一站式治疗研究汇总
新华经验
至2023年5月20日,新华医院左心耳封堵器械植入1750例,具体为:WATCHMAN2.5 1390例,WATCHMAN FLX 66例,LACbes 276例,Lamber 18例。其中1595例为“一站式”,占总植入的91%。1595例一站式手术方案中,冷冻球囊(CRYO)+LAAC一站式治疗31例,先消融后封堵1565例,占比98%。
李毅刚教授团队对2017年3月-2021年10月接受“一站式”手术的1114例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结果显示,与CHA2DS2-VASc评分估算的事件率相比,“一站式”减少了76%的血栓栓塞事件;与HAS-BLED评分估算的事件率相比,“一站式”减少了80%的大出血事件。
一站式术后相对风险降低
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LAAO)一站式手术的优势
美国NRD数据的回顾性研究[13]显示,LAAO+导管消融(CA)患者的MACE和全因30天再入院率与仅LAAO或仅CA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三种术式全因30天再入院率
另有研究[14]发现,与单纯房颤消融相比,一站式手术多可停用抗凝药物,研究中一站式手术组和仅LAAC组大多数患者停用了抗凝药物,而只消融组61.8%的患者仍然应用抗凝药物。而且,与单LAAC相比,一站式手术可使更多患者保持窦性心律。
李毅刚教授团队另一项发表于Am J Cardiol的研究[15]显示,“一站式”和消融+抗凝组间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相似(HR,1.162;95% CI,0.665-2.030;P=0.598)。而相较于消融+抗凝组,“一站式”组大出血、全因死亡率更低(HR,0.401;95% CI,0.216-0.746;P=0.004;HR,0.528;95% CI,0.281-0.989;P=0.046)。同时,“一站式”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更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HR,0.711,95% CI 0.502-1.005,P=0.053)。结果提示,相比于房颤导管消融后维持长期口服抗凝,消融联合LAAC预防卒中和MACE事件达到非劣效结果,在预防大出血和全因死亡上达到优效性结果,并且不会带来额外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在房颤消融术后的高危卒中患者中,LAAC是一种合理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两组间各终点事件生存曲线
还有研究对LAAC、联合术式对心房大小、功能的影响展开了分析,结果发现,LAAC与左心房排空分数的改善有关,但对其他参数没有显著影响[16];相比于单一手术,房颤消融联合LAAC可在减小左房容积的同时改善左房重构[17]。
房颤脑卒中之“一站式”预防策略的其它获益
卫生经济学
有研究[18]入选了1000位患者,通过10年随访,使用马尔可夫模型评估了CA+LAAC和CA+口服抗凝药(OAC)两种策略的经济效益,结果证实,联合手术对卒中风险较高(CHA2DS2-VASc风险分数≥3)的患者更具成本效益优势。
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发表于J Am Heart Assoc的一项前瞻性研究[19]连续入组了50例射频(RF)消融+LAAC患者以及48例RF消融+OAC患者,结果显示,RF消融+LAAC组评估认知功能的MoCA评分更高;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相似。
不同性别一站式获益
李毅刚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20]纳入931例房颤患者进行消融+LAAO“一站式”手术,其中女性402人,男性529人。通过分析发现,在术前,女性有更低的AFEQT综合评分和四个单独维度(症状、日常活动、治疗顾虑和治疗满意)的评分;在术后,虽然女性AFEQT综合评分仍然较低,但与男性的差异较术前显著缩小,且对“一站式”治疗满意。研究结果提示,不同性别患者接受“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和长期有效性相当,且女性患者术后有更大程度的生活质量提升。性别不应成为决策房颤患者是否行消融+封堵“一站式”手术的顾虑。
左心耳电隔离对左心耳血栓及栓塞事件的影响
有研究[21]分析了左心耳电隔离(LAAI)对左心耳(LAA)血栓及栓塞事件的影响,研究中LAAI 116例(PVI+LA线性消融+基质改良达LAAI),对照组116例(PVI+LA线性消融+基质改良未LAAI),LAAI组平均随访4年,LAA血栓发生例数为22例(23.2%),17例栓塞事件;对照组平均随访4.3年,LAA血栓发生例数为2例(2.2%),2例栓塞事件。值得注意的是,LAAI组22例血栓患者中,发现血栓时有20例(90%)正在恰当的抗凝治疗中,这说明抗凝未能有效预防这些LAAI患者血栓形成。研究中48例(41.4%)患者行LAAC治疗,2例(4.2%)发生栓塞事件,而未LAAC组有15例(22%)发生栓塞事件,故对所有LAAI患者,均建议行LAAC。
基线特征、超声心动图和不良事件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总 结
房颤的早期识别及综合管理可减少脑卒中发生。房颤脑卒中之“一站式”预防策略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段,适应证也在不断扩大。一站式策略可改善心房重构和心功能、改善认知功能,有较好的长期效价比,且可以减少或停用抗凝药物,减少脑卒中发生率。一站式治疗已成为房颤脑卒中预防的重要方案,但仍需更多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专家简介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