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邓捷教授团队顺利首开MitraClip™术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强荪院长及邓捷教授率领心脏瓣膜介入团队,首次应用雅培经导管二尖瓣夹及可操控导引导管系统(MitraClip™),成功为一例功能性二尖瓣大量反流(FMR)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本次手术由邓捷教授主刀,倪雅娟医生、张恒医生担任助手,超声引导由金鑫教授指导完成。邓捷教授团队术中于患者二尖瓣的2/1区植入1枚MitraClip™二尖瓣夹,反流由术前大量减小至术后少量,即刻效果理想,在西安交大二附院的心内科、超声科、麻醉科、介入护理团队等多学科的共同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取得了成功的手术效果。
一直以来,邓捷教授团队致力于结构及瓣膜领域内疾病的诊疗与救治,此次MitraClip™疗法的开展,开拓并提升了西安交大二附院在二尖瓣疾病介入治疗领域内的技术水准,为院内中重度及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项。此外,据悉,MitraClip™疗法为国内唯一针对FMR患者通过NMPA认证过的TEER领域内器械。
患者病史
患者11年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7年前轻微活动后胸闷、气短明显,伴心前区疼痛,每次发作持续2-3分钟,休息可缓解,后疼痛逐渐加重,发作较前频繁,夜间上厕所时出现头晕、恶心,伴晕厥,后意识恢复。患者多次于西安交大二附院住院治疗,给予纠正贫血、抗感染、抑酸、抗血小板聚集、纠正心衰等治疗后好转出院。1周前于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心慌,活动及平卧睡眠时加重,双下肢中度水肿。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门诊以“慢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入心血管内科。
术前TEE评估
患者,男,77岁,FMR,因左室扩大,引发二尖瓣大量中央性反流,反流主要来源于2/1区。根据超声影像显示:患者LA约51mm,LV约60mm,EF值为32%,瓣口面积约4.5cm2,可用房间隔穿刺高度大于40mm。此外,经过食道超声精细化测量:2/1区AML长约25.4mm,PML长约11.2mm。


术前二尖瓣大量反流(两束)
2/1区AML约25mm,PML约11mm


可用房间隔穿刺高度约 4.03cm
瓣口面积约 4.5 cm2
经胸影像下反流分两束,2/1 区尤为显著
术前MitraClip™策略
经过术前评估,本次手术存在以下挑战:
1、 二尖瓣反流存在两束,且距离较远
2、 2/1区为腱索丛林,有很大缠绕风险
3、 2/1区瓣叶质量欠佳,可能存在撕裂风险
经过邓捷教授团队多次充分的讨论评估,结合病人家属的强烈治疗意愿,最终一致性决定采用MitraClip™为患者进行治疗。
考虑到内侧反流距离较远且反流量较低,计划仅对2/1区进行钳夹修复。由于后瓣叶长度充足,预计植入1枚MitraClip™-XTR于最大反流束中央,确认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手术过程
患者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后,邓捷教授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建立右侧股静脉入路,并精准的进行了房间隔穿刺,然后分别将可操控导引导管(SGC)和二尖瓣夹输送系统(CDS-XTR)送入左心房,之后于左房内完成这枚XTR的定位,使其垂直于二尖瓣瓣环平面。接着,于瓣叶上方将这枚XTR的夹臂打开,借助3D Enface切面,调节这枚XTR的夹臂垂直于二尖瓣对合缘,这是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中很重要的一步。最后,在TEE-BICOM-Xplane切面及彩色多普勒下,将这枚XTR定位于2/1区最大反流束的劈叉上方,最终在食道超声的引导下,将其推送至左心室瓣叶下方,并对关闭不全的前后瓣叶进行捕获,并予以夹合。


房间隔穿刺高度39.5mm
SGC成功插入至左房


成功撤除扩张器和导丝
顺着 SGC,插入CDS系统
最终将CDS-XTR定位于反流束位置,并进行弹道测试

TEE 3D下打开夹臂,调节其Orientation垂直于对合缘
上彩再次确认XTR的定位
最终推送这枚XTR进入左室,并捕获瓣叶后进行夹持
夹持结束后,缓慢闭合这枚XTR的夹臂,此时3D下二尖瓣形成一道结实的组织桥,并且瓣口由单孔变成双孔,彩色多普勒显示2/1区术前的大量反流几乎消失,仅残余内侧术前就存在的微量反流。此外,患者的肺静脉逆流即刻得到改善,肺静脉频谱显示S峰大于D峰。最后,平均跨瓣压差为1mmHg,不存在狭窄,遂决定将其释放。
XTR闭合后,彩色多普勒下反流几乎消失


3D下形成结实的组织桥
3D彩色多普勒证实反流几乎消失
释放后这枚XTR的运动及形态都非常稳定

释放后平均跨瓣压差为1mmHg
肺静脉逆流明显改善:S>D
这枚XTR的夹持非常有效,也很稳定,手术效果也达到预期。由于患者的心功能非常不好,术后需要同时结合GDMT药物治疗,才能最大化从MitraClip™手术中获益。恭喜邓捷教授团队完成如此成功的一例MitraClip™手术!
邓捷教授的术后Tips分享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心脏瓣膜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基数庞大,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其不仅需要打开患者胸腔,还要停跳患者心脏,所以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TEER-MitraClip™疗法成为近年来对于外科手术高危的中重度及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新希望。我们近期成功开展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首台MitraClip™疗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手术效果,后续我们也会在TEER这个领域内不断积极精进,探索经验,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的TEER技术会越来越成熟,让更多相关患者从这样的介入诊疗技术中获益。
二尖瓣反流(MR)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当二尖瓣无法充分闭合,导致左心室收缩时血液回流进左心房,出现二尖瓣反流。患者存在各种衰弱症状,如呼吸短促、心悸、头晕和疲劳。这些患者面临生活质量差、活动明显受限、因心力衰竭反复住院和死亡率增加等风险。
MitraClip™系统是一种基于外科缘对缘修补技术的经导管治疗系统,也是首款获准上市的基于导管的二尖瓣反流治疗器械。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Clip™无需开胸、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支持、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可用于心功能严受损、全身情况较差的高危患者。
MitraClip™于2020年6月获得NMPA对DMR适应证的批准,2021年4月获得FMR的适应证。该系统目前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批准,全球有超过20万例患者接受了MitraClip™手术。国内于2021年1月份首台植入,至今已经超过30个省市自治区、大于150家医院开展,累计手术已经3千例。该技术对患者症状的近远期改善效果在全世界已经有了充分的临床证据,使得更多的外科高危患者具备了手术条件,值得推广和普及。
专家简介
- End -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