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微球室间隔消融+二尖瓣钳夹联合手术
术前诊断
患者邱先生,因反复活动后气促3年,加重3个月入岳阳市中心医院,邱先生步行不到200m就因乏力气促得停下休息。经多家医院就诊,确诊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因为异常肥厚的心肌阻挡了左心室连接主动脉的流出道,使患者一增加活动量就出现心输出量减少而导致需要休息的症状,且世界公认猝死率很高。此类疾病国际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风险高,微创的方法有传统的无水酒精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经皮室间隔穿刺消融术(LIWEN术式)、经导管室间隔消融术、无创放疗室间隔减容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每种方法疗效都不肯定或并发症较多或尚在临床试验阶段。
邱先生术前的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流出道肥厚心肌最厚处达20mm,左室流出道静息时最高压差86mmHg,心导管检查激发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超过100mmHg,当心率超过100次时,血压下降至60mmHg以下,属于猝死高危人群,且因左心室流出道常年的流速增快导致临近的二尖瓣瓣叶收缩期前移,从而加重流出道梗阻和二尖瓣反流。
术前TEE LVOT切面
术前TEE LVOT上彩
潘港主任团队经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周密术前检查及多次和院外专家讨论,设计了经导管微球室间隔心肌消融(PTSBME)+二尖瓣钳夹(TEER)联合手术,经过和病人充分的沟通后,病人选择了此项微创手术。
手术过程
全麻麻醉后,在超声科团队的帮助下手术团队先确定了导致梗阻的最肥厚出心肌的靶血管-粗大的室间隔支进行定位,经导管缓慢注入微球室间隔栓塞,栓塞完毕后,选择性超声声学造影显示此处供血明显减少、心肌收缩力明显下降,第一步手术完成后进行了心导管检查,显示压力阶差只有轻微下降,且超声显示二尖瓣瓣叶收缩期前移及二尖瓣反流仍明显。
静置微粒球
微粒球室间隔栓塞
手术团队按照原计划进行了二尖瓣钳夹术,钳夹术完毕后二尖瓣反流基本消失,再次行心导管检查,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至20mmHg,激发试验后压力阶差小于50mmhg,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二尖瓣钳夹术
二尖瓣钳夹术后Color
复查结果
6月12日病人如约来院进行了复诊随访,此时病人可步行上五楼无明显症状,术后一个月进行的心脏彩超、心脏核磁、左心导管的检查随访,均提示手术效果良好。
6月12日复查心脏彩超
结语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种“一站式”的治疗方法不仅简化了手术流程,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一创新的联合手术策略也为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将两项手术联合进行的想法源于国内外部分医学中心针对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外科开胸手术实施联合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二尖瓣成形的成功报道。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脏中心团队将这一手术方式改良为微创介入,既减少了病人的手术风险和创伤,同时手术效果也媲美外科手术。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整个心脏中心大团队的协作和努力。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岳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该科室也将积极推广这一创新技术,为更多此类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