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首例!江西省人民医院首次成功应用国产脑保护装置顺利完成TAVI术
2024年8月26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心血管病医院二科副主任尹秋林团队首次采用国产抗栓塞脑保护装置,成功为一例患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
病例介绍
患者简介
患者男性,70岁
主诉:反复胸闷气促3年,胸闷痛2天
入院诊断
主动脉瓣狭窄
术前检查
心脏彩超提示:
▪主动脉瓣功能性二瓣化畸形(Type I 型)退行性病变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合并轻度关闭不全,钙化体积1001mm2
▪左房增大,左室壁增厚,升主动脉增宽
▪左室舒张功能降低
颈动脉超声提示:
▪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伴斑块形成
▪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斑块形成
术前 CT分析-弓上血管:
左颈总动脉距开口2cm处直径7.20-8.37mm。
头臂干距开口2cm处直径14.35-14.39mm。
经评估患者右桡-右锁骨下动脉血管入路合适,目标血管直径满足器械要求。
手术策略及过程
手术策略
术前尹主任带领团队对该例患者病例进行了仔细分析并制定详细的手术策略:头臂干开口处有缩窄且头臂干与左颈总开口距离不足1cm,此例受试者主要难度在于弓内过弯,拟于降主动脉弓内调弯,鞘管尖端进入左颈总动脉后上提调弯器,完成调弯和鞘管输送。
手术过程
手术开始后,团队通过左右股动脉成功进行穿刺,顺利置入大鞘和猪尾管,同时完成了右桡动脉的穿刺。接着,进行弓内造影,详细观察了弓上血管的解剖结构,尽管左颈总动脉显影不明显,团队依然从容应对。
当输送鞘和调弯器到达主动脉弓时,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与猪尾导管的轻微擦碰。手术团队凭借卓越的手术意识和丰富的经验,迅速调整操作,将猪尾导管精确地引导至主动脉瓣位置,成功为后续操作腾出升主动脉的空间。在调弯器出现过度弯曲的情况下,团队通过灵活调整手柄,使调弯器恢复至理想的弯曲形状,顺利进入左颈总动脉开口。固定调弯器后,输送鞘推进至左颈总动脉与腋窝上方约2厘米的位置。随后,撤出调弯器并推送脑保护装置,远端滤器成功进入左颈总动脉,经过精确调整后,近、远端滤器顺利释放,位置平齐,达到最佳保护效果。
随后,团队顺利完成了TAVI术,成功释放了主动脉瓣膜,脑保护装置成功撤出体外,回收滤器,成功捕获若干碎片。
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情况良好。
专家点评
尹秋林主任表示:“抗栓塞脑保护装置可捕获头臂干动脉及左颈总动脉的碎片组织,阻止其流向大脑,降低TAVI术后脑卒中风险,尤其是致残性卒中的发生,可极大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的成功放置为患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希望,也进一步展示了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心血管病医院在处理复杂心脏手术方面的卓越能力。未来,尹秋林主任和他的团队将继续致力于结构性心脏病的研究和治疗,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图文|省心血管病医院二病区 周学敏 黄丽
- End -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