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IVUS-OCT同步成像系统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成功应用

浏览量:1520

近日,在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负责人、常务副院长赖珩莉教授的带领下,著名心血管专家洪浪教授的指导下,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二病区负责人尹秋林教授带领团队使用国内首家,也是国产唯一一家自主研发的IVUS-OCT同步成像系统成功为一位76岁的老爷爷开展了介入手术,术中深穿透力IVUS和高分辨力OCT优势互补,图像清晰,成像速度快,标志着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冠脉介入诊疗新技术取得新突破,进一步证明了国产血管内同步融合成像技术已然走向国际前沿。

 

病例信息

 

患者76岁,老年男性,一月前胸闷,伴有咳嗽,活动后胸闷加重入院,冠脉CTA检查见多支冠脉重度狭窄,考虑冠心病。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未见斑块及狭窄,前向血流Timi3级;前降支近段弥漫性斑块,狭窄约80%-85%前向血流Timi3级,可见间隔支向右冠发出侧支循环;回旋支全程弥漫性斑块,近段狭窄约40%,远段第一钝缘支处最重,狭窄约80%,前向血流Timi3级;右冠脉全程弥漫性斑块,中段狭窄约90%,段后三叉慢性闭塞,TIMI血流0级。

 

向家属说明冠脉病变情况后,尹秋林教授团队决定采用IVUS-OCT同步成像设备进行精准介入手术。

 

首先处理右冠,在使用2.0*15mm、2.5*15mm预扩球囊对右冠中远段病变充分预处理后,接着送入IVUS-OCT同步成像导管(选择单模IVUS成像):IVUS图像清晰,显示右冠中远段第二弯后弥漫性斑块,且以纤维斑块为主,最狭窄处位于中段,MLA:1.72mm2,直径1.49mm,斑块负荷74%(图1),结合IVUS检查结果,患者此处病变有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指征,术者团队讨论后最后选择植入2.0*30mm药物球囊进行治疗。

 

图1

 

其次处理前降支,送入IVUS-OCT同步成像导管(选择IVUS-OCT同步同屏成像模式)到前降支中段,通过一根导管一次回拉获取IVUS和OCT同时同位的图像信息(兼顾高分辨力OCT:精准判定斑块性质和深穿透力;IVUS:精准识别EEM,自动计算每帧图像的斑块负荷),图像显示前降支以纤维斑块为主的斑块,最重处位于前降支近段处管腔面积1.64mm2,斑块负荷87%(图2,同时可见钙化斑块(图3),以及预处理后产生的夹层(图4)

 

 图2

 

图3 OCT可以测量钙化厚度,IVUS穿不透钙化,能够识别钙化角度

 

图4

 

接着术者选择于前降支近段植入一枚3.0*22mm药物洗脱支架,并使用3.0mm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再次送入IVUS-OCT同步成像导管,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需要减少造影剂使用,于是再次选择单IVUS模式进行成像:IVUS成像效果良好,图像显示支架贴壁良好,支架远近端无夹层(图5),患者无不适主诉,结束手术。

 

图5

 

术后反馈

 

 

术后,尹秋林教授团队对IVUS-OCT同步成像系统在本次病例的精准指导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系统不仅图像清晰,成像速度快,测量精准,运行稳定,而且一根IVUS-OCT同步成像导管可切换4种成像模式(单IVUS成像、单OCT成像、IVUS-OCT同时同屏、IVUS-OCT同步融合成像),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精准评估,优化介入,就像是临床医生的两只眼睛,不仅看的清,而且看的深,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诊断数据信息。

 

相信未来IVUS-OCT同步成像技术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冠脉疾病的诊断,冠脉斑块性质的判断,以及PCI手术策略方案的制定和术中评估,让更多患者获益,同时提高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

 

 

文图/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二病区 黄丽 张学洪

来源/江西省心血管病医院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学术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