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 2024|高润霖院士: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携手共助中国结构介入迈上新台阶

浏览量:571

2024年10月9日-16日,“第八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第八届中国结构周”)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召开。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中国结构周一直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推广创新的治疗技术。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邀您十月第二周相约中国结构周。

 

 

高润霖院士

大会主席

 

 

 

>>>展示中国原创力量,分享临床经验

高润霖院士表示,回顾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中国的临床医师总结了我们的患者特点和手术经验,走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结构之路。比如,中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二叶式较多,虽然国外有一些临床研究已经开始对二叶瓣进行研究,但仍缺乏相关的循证依据。中国医师同道们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归纳出了对应的治疗策略,并且在器械研发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拿出了中国证据和方案。目前,已有多款中国原创瓣膜器械进入到临床应用中,并且还有更多器械在临床验证或开发中,期待这些原创瓣膜器械更够更好地契合我国患者特点,为患者带来更优效的治疗获益。

 

>>>聚焦患者全程管理,加强团队建设

自2010年葛均波院士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TAVR手术以来,我国瓣膜介入治疗一直在高速发展,诞生出了诸多优秀成果,但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挑战,例如开展手术的单位数量较少,并且不同单位的治疗水平不均衡。因此亟需进一步普及、推广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技术培训、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促进该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

因结构性心脏病具有复杂性,想要做好介入治疗,则需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心脏团队,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高润霖院士认为,一个优秀的心脏团队离不开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影像科、ICU等不同科室医务人员的紧密合作。今年会议多个专题均注重多学科团队合作,意在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了解疾病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升团队水平,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创新、合作、交流,助推结构介入发展

 

中国结构周历经七年发展,一直在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在传统手术直播、学术报告的基础上,通过病例讨论,展示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病例,还设置了培训工坊,为参会医生提供模拟手术场景,提高手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让参会者学习、了解国际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理念。高润霖院士表示,目前的瓣膜介入治疗仍有很多未被解决的临床问题,包括瓣膜耐久性、脑保护、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有合并疾病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处理以及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信国内外的专家同道共同探讨,碰撞思想火花,一定能迎来新突破!

 

 

掌握好基础是临床医师的首要工作,中国结构周通过手术转播的线上教学和专题讨论的线下交流,基于真实的临床病例,向广大参会者展示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最新理论、技术和器械。希望中国结构周能与世界携手同行,让参会者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继续推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

 

 

专家简介 

高润霖 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该院院(所)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等。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