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丨马长生教授:房颤节律控制药物与导管消融选择
导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以“房颤节律控制药物与导管消融选择”为题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房颤进入NOAC/节律控制/综合管理时代
1785年,英国医生William Withering首次用洋地黄治疗房颤,他发现患者用药后,脉搏变得"more full and more regular"。20世纪初,荷兰Karel Wenckebach首次报道应用奎尼丁转复房颤。
AFFIRM研究
4060例≥1个卒中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平均69.7y,FU 3.5y。节律控制组2/3服用胺碘酮,38%交叉至室率控制组。5年窦律维持率∶节律组 63%,室律组35%。
RACE研究
RCT,522例CAF(中位时间1年)电复律后,随访2.3年。节律组起始索他洛尔,复发后更换为胺碘酮。窦律维持率∶节律组39% vs.室率组10%。
AF-CHF研究
房颤合并CHF(EF<35%)1376例,随访37个月。12个月时82%使用胺碘酮,4年时房颤率27% vs.70%。节律组21%交叉至室率组,室率组10%交叉至节律组。
房颤患者维持窦律与低死亡风险相关AFFIRM研究事后分析
AAD维持窦律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AFFIRM研究未能明确说明节律与室率控制孰优孰劣。采用不良反应较小的手段维持窦律可能获益。
节律控制与5年后低死亡率相关Quebec地区65岁以上房颤队列(1999-2007)
26130例AF住院患者,节律控制(n=6402)vs室率控制(n=19728)。FU 3.1y死亡率∶节律控制48.3%;室率控制50.1%。前4年生存率相近,第5/8年节律控制略优于室率控制。
节律控制与低栓塞风险相关Quebec地区65岁以上房颤队列(1999-2007)
节律控制组16325例患者,室率控制组41193例患者。平均随访2.8年,两组栓治疗率近似。
节律控制与HFpEF房颤死亡风险降低相关GWTG-HF队列,2008-2014
15628例65岁以上HFpEF合并AF患者。1857例节律控制,13825例室率控制,FU 1年。
早期节律控制改善房颤患者预后EAST-AFNET4研究
2789例合并危险因素的新诊断AF(确诊≤1年,中位诊断时间36d),26.7%CAF,30%无症状。平均FU 5.1y,因证明了有效性提前终止研究。
EAST-AFNET4节律组干预
每周2次单导心电监测,2年窦律∶节律组82% vs.室率组60%。未报告2年后预情况及窦律维持率,失访率较高(9.0%,6.6%)。
EAST-AFNET4与AFFIRM区别
早期节律控制与房颤预后改善相关韩国健保数据库,2011-2015
22635例AF患者,FU2.1年,70%诊断后1年内接受治疗。早期节律控制与不良结局风险较低相关;在房颤超过1年才结束治疗的患者中没有发现这种关联。
节律控制与房颤患者痴呆减少相关台湾健保数据库
3382例65岁以上房颤,平均76岁,FU 4.9±3.8年。414例痴呆,节律控制组发生率更低,特别是在应用阿司匹林患者中。
早期节律控制改善房颤合并心衰预后EAST-AFNET4亚组分析
798例AF合并HF,平均FU 5.1y。HFpEF, HFmEF, HFrEF分别为55%,28.5%及16.5%。HF类型不改变早期节律控制获益。
2020ESC房颤指南抗心律失常药物推荐
部分AAD增加房颤患者全因死亡
丙吡胺、氟卡尼、普罗帕酮证据不足,无法得出结论。59项RCT,20981例房颤患者,平均随访10.2个月。
永久性房颤决奈达隆增加不良事件PALLAS研究,RCT
3236例永久性房颤合并CVD危险因素,FU 3.5m。因安全原因提前终止。
决奈达隆减少HFpEF患者心血管事件ATHENA研究事后分析
4628例PAF/PeAF, HFpEF和HFmrEF 平均73y,FU 21m。决奈达隆与主要终点风险降低有关 (HR 0.76(0.69-0.84)),不同HF状态之间差异不显著。
导管消融未改善房颤预后CABANA研究
RCT,2204例房颤,平均年龄68岁,阵发房颤42%。AAD组27.5%交叉至RFCA;RFCA组9.2%未消融。需要更大规模RCT才能检出改善预后获益。
导管消融改善房颤预后
18项RCT,2286例消融 vs.2178例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改善心衰合并房颤预后CASTLE-AF研究
ICD/CRT-D的房颤合并心衰363例,随访37.8个月。主要终点∶全因死亡率、心衰在再住院率。局限性∶人群高度筛选,不具代表性,外推性差,未改变指南。
导管消融改善心衰合并房颤预后荟萃分析,6项RCT
3598例AF&HF患者,1112例比较RFCA与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改善心衰合并房颤预后CABANA研究事后分析
消融组全因死亡率下降43%(HR=0.57),且减少房颤复发。相比药物治疗,导管消融改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导管消融改善心衰合并房颤生活质量RAFT-AF研究,RCT
411名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随访5年。因未改善死亡和心衰事件提前终止研究。导管消融组6分钟步行试验,LVEF,NT-proBNP改善明显。
房颤导管消融与痴呆风险较低相关韩国健保数据库 2005-2015
9119例消融,17978例药物,平均随访52个月。导管消融与痴呆风险较低相关。
导管消融与房颤卒中脑出血降低相关韩国3项队列研究
消融组患者随访51个月。药物治疗组缺血性卒中(IS)风险显著高于导管消融组及无房颤人群,导管消融组IS风险接近无房颤人群。
房颤初始治疗导管消融优于AADEARLY-AF研究,2017-2018
303例未治疗阵发性房颤,平均房颤病史1年。大多数AAD组患者应用氟卡尼。
房颤初始治疗导管消融优于AADSTOP AF First研究
203例未接受节律控制的阵发性房颤,随访12个月。冷冻消融作为PAF节律控制的初始治疗优于药物治疗。
阵发AF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优于AAD荟萃分析,纳入6项RCT(2000-2020)
纳入1212例患者,609例消融,603例AAD,平均56Y。相比AAD,导管消融也减少了症状性房性心律失常(P=0.001)和住院(P<0.001),主要不良事件两组无显著差异(P=0.19)。
射频消融延迟阵发房颤进展优于AADATTEST研究
255例阵发性房颤,40%患者完成3年随访。射频消融延缓阵发房颤向持续房颤进展优于AAD。
房颤合并心衰节律控制导管消融优于AAD
房颤导管消融指南推荐
无复发因素证据等级A;有复发因素证据等级B。心动过速性心肌病Ⅰ类推荐;其他心衰患者Ⅱ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