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心声第15期 | 心门之锢与血径迷途:双重枷锁下的生命之殇

浏览量:2

2025年5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重磅推出的《北三心声》栏目——第15期精彩再度袭来。本期大查房目光聚焦于一位以低流速、低压差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为重要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合并存在其他原因与心力衰竭治疗方案和疗效息息相关。病例复杂、诊疗挑战重重,引发多学科深入讨论。患者心力衰竭是何原因所致?药物治疗如何精准调控?何时实施瓣膜干预、应选择怎样的治疗路径?

 

让我们紧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学科领域权威专家的诊疗思路,深度剖析这一复杂病例病情,共同探寻下一步精准、科学的治疗方案。

 

 

病例信息

 

 

患者为75岁男性,主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10天。

 

◾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10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伴活动后呼吸困难,主诉步行5000步即出现气促,较以往可步行10000步耐力明显下降。夜间高枕卧位休息时无呼吸困难。同时伴乏力、纳差。无下肢水肿及尿量减少。无胸痛、心悸、黑曚、晕厥等症状

 

患者曾就诊于社区医院,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疗效欠佳。

 

入院前7天起,出现咳红色泡沫痰,活动耐力持续进行性下降,其余症状无明显加重。

 

入院前1天于北医三院急诊就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如下:

NT-proBNP:1520 pg/mL ↑

肌钙蛋白I (TnI):0.14 ng/mL ↑

CK-MB:26 U/L ↑

•超声心动图

左房、左室增大

左室壁运动弥漫减低

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伴轻度关闭不全

低流速低压差

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左房压增高(19 mmHg)

肺动脉高压(PASP:51 mmHg)

左心射血分数(LVEF)32%

•胸部CT:双肺多发炎症,双侧胸腔积液

 

急诊给予对症处理:利尿、头孢曲松抗感染、化痰、雾化治疗,并联合阿司匹林、他汀等冠心病一级预防药物。为进一步诊治,收入CCU。

▲上下滑动查看▲

 

◾ 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与家族史

既往史:平素未规律体检。高血压病病史20年,血压最高160/90mmHg,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未规律监测血压。陈旧性脑梗病史23年,表现为左上肢无力,现已无症状。

•个人史:无吸烟史,饮酒10余年,4两52°白酒/天(酒精量约100g/天)。

•婚育史:育有1子1女,爱人及孩子体健。

•家族史:否认心脏病家族史及遗传病史。

▲上下滑动查看▲

 

 

入院诊疗

 

 

 

◾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108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19/82 mmHg。身高178 cm,体重90 kg,腰围120 cm,体质指数(BMI)为28.4 kg/m²。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率108次/分,心音低弱,A2>P2。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未闻及额外心音及心包摩擦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 辅助检查

 

•ECG

ECG提示:窦性心动过速,HR 107bpm;左束支传导阻滞;偶发房性早搏。

 

•UCG

UCG结果显示:左房、左室增大,左室壁整体运动弥漫性减弱;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伴轻度关闭不全——低流速、低压差;二尖瓣及三尖瓣轻度反流;肺动脉高压(中度),肺动脉收缩压(PASP)为51 mmHg;LVEF32%。

 

•胸部CT


 

▲上下滑动查看▲

 

◾ 初步诊断

1.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脏扩大

心律齐

心功能IV级(NYHA分级)

2. 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伴关闭不全(轻度),低流速、低压差

3. 肺部感染

4. 高血压病2级(很高危)

5. 陈旧性脑梗死

 

◾ 治疗用药

冠心病二级预防给予阿司匹林及他汀。心力衰竭治疗包括间断无创通气、鼻导管或高流量吸氧、出入量管理;应用利尿剂、静脉硝酸酯及新活素缓解症状;联合螺内酯及达格列净以改善预后。为去除诱因,予头孢曲松抗感染,辅以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化痰治疗。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病例总结

 

 

 

病例特点

患者为老年男性,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以典型的左心衰为主,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及活动耐量下降。患者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并伴有陈旧性脑梗死及脊柱畸形。影像学检查显示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明显,提示存在长期慢性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心电图示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患者存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伴低压差、低流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至32%,符合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诊断标准。

 

◾ 病因分析

患者HFrEF可能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是明确的基础结构性心脏病变,可导致心脏后负荷持续升高,引发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促发心力衰竭。此外,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提示存在冠心病基础,进一步影响心肌灌注与功能。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心衰患者中常见,可能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加重射血分数下降。长期高血压作为慢性负荷状态,同样在心肌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另需考虑患者既往饮酒史是否提示潜在酒精性心肌病,虽当前证据尚不充分,亦不能完全排除。

 

 治疗策略

在治疗策略方面,需重点考虑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所致心衰的特殊性。传统抗心衰治疗,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及改善预后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RAAS系统抑制剂等)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背景下疗效受限,甚至可能引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明确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治疗指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低流速、低压差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需结合主动脉瓣口面积(<1.0cm²)、平均跨瓣压差(<40mmHg)、左室射血分数(<50%)及每搏量指数(SVi <35ml/m²)等参数进行综合评估,可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以鉴别真性重度AS与假性重度AS,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查房目的

明确心力衰竭的病因

明确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低压差、低流速的治疗

 
 
 

 

1

超声分析

 

患者二维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开放明显受限,主动脉瓣最大跨瓣血流速度2.5 m/s,平均压差16 mmHg,符合轻度狭窄的标准,但连续方程法计算瓣口面积仅0.8 cm²,提示重度狭窄。结合患者整体左心功能明显减退,需进一步通过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明确诊断。 给予多巴酚丁胺后,跨瓣压差仍未超过40 mmHg,瓣口面积仍<1.0 cm²,不完全符合典型“低流量低压差”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标准,但鉴于其瓣膜钙化严重,瓣口面积始终<1.0 cm²,考虑为重度狭窄,心脏收缩功能储备下降。

 

此外,患者左室短轴显示后壁和侧壁活动略好,而其他室壁运动差,提示前降支和右冠供血区域受影响,回旋支供血区域较好。需结合后续冠脉检查进一步明确供血情况。
 

2

心内科分析

 

本病例需从多病因、多机制角度综合评估。患者射血分数下降、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可能存在其他病因。长期饮酒史提示需警惕酒精性心肌病,此外,超声所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冠状动脉钙化支持合并冠心病的可能性。尤其心室壁未见增厚、升主动脉未见扩张,不符合长期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造成相应改变,提示患者在瓣膜狭窄负荷增加前,患者已出现心功能减退,说明心肌基础病变可能已存在。

 
因此,术前应全面评估心肌可逆性与心功能恢复潜力。建议行心脏磁共振,评估心肌纤维化程度。此外,虽然QRS波未达CRT标准,仍建议进一步UCG评估心肌运动同步性。
 
药物治疗方面,抗心衰药物应个体化调整,心率控制尤为关键,若β阻滞剂不耐受,可考虑伊伐布雷定。利尿剂使用需谨慎,避免前负荷过度减少。

 

在干预策略方面,当前感染尚未完全控制,心衰处于过渡期,需稳定内环境,为择期干预创造条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该患者中较为显著,结合高龄和心血管危险因素,若行TAVR或外科手术,可能需同步处理冠脉病变,故冠脉造影应尽早安排以指导治疗路径。

 

术前干预时机的判断需权衡风险与预期收益。若主动脉瓣狭窄已致失代偿,即使轻微诱因亦可能加速病情恶化,不应延迟干预。

 

综上所述,该病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复杂心肌病变,需从多病因、多机制角度综合评估。团队应在明确冠脉及心肌状态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以实现最佳的预后管理。

 

3

心外科分析

 

该患者从CT影像中可以看到其冠脉钙化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进一步明确冠脉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该患者表现出典型的低流速、低压差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且患者升主动脉未见增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其可能从未经历过高流速状态,而是始终处于低压差、低流速的狭窄状态。这种表现可能与冠心病引起的缺血性心肌病有关。从心室壁厚度不足、心腔扩张、心功能明显下降等表现来看,患者可能存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的情况。

 

因此,建议在控制感染和肺部情况后,尽早进行冠脉造影,评估是否适合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若冠脉钙化严重、不适合PCI,则可考虑小切口搭桥术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不过,由于患者存在严重肺部感染及水肿,术前需改善肺部状态,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麻醉专家补充表示,无论选择哪种干预方式,围术期风险均非常高,需术前与家属充分沟通并进行周密准备。

 

综上所述,该患者病情复杂,治疗风险高。建议先控制肺部感染及水肿状态,在此基础上明确冠脉及心肌病变情况,并综合多学科意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无论采用何种治疗路径,围术期管理和家属沟通都不容忽视。

 

本病例具高度复杂性,需多学科协作联合评估。患者表现为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心力衰竭,核心问题在于明确其心衰机制。当前倾向于冠心病导致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可能性较大,亦需考虑酒精因素参与,但不作为主要致病因素。

 

建议在感染及心衰相对稳定后尽早进行冠脉造影,以明确是否存在需干预的病变,判断心衰与主动脉瓣病变之间的因果关系。如确有冠脉病变,进一步明确是否具备介入适应证,并评估是否可同期进行TAVR。鉴于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已呈现“断崖式”变化趋势,单纯药物治疗难以逆转,应尽快制定明确的干预策略,及时启动治疗流程。

 

综上,此例高风险、同时存在多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复杂型患者,需在多学科密切合作下,通过精准判断和果断决策,把握窗口期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