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马翔教授:从数字赋能到RDN的范式应用,再谱新疆地区高血压防治新蓝图

浏览量:3024

近年来,去肾交感神经术(RDN)作为难治性高血压的创新型治疗手段,正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应用。其中,RDN的长期疗效评估、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高血压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等始终是临床聚焦的核心议题。基于此,医谱学术“对话RDN”学术专栏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RDN患者术后疗效及国产RDN器械临床应用情况,以进一步传递RDN高亢之声,将为患者健康谋福祉的理念落到实处。

 

本期“对话RDN”,我们有幸邀请到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就RDN在新疆地区的开展情况、RDN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基层高血压诊疗等话题分享宝贵经验。

 

 

释疑·洞察·展望

 

马翔 教授

Netrod®星带™RDN系统,凭借网篮状六电极设计、出色的贴壁性能和学习及操作曲线短等显著优势,助力RDN更加安全、高效开展。

 

创新降压 高效施治

RDN技术临床应用与典型病例解析

 

RDN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疗法,其效果已被业界公认,在适应证人群的选择上,临床始终高度聚焦。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在马翔教授及其团队的主导下,科室已成功开展多例RDN手术,经验丰富。

 

在适应证人群的选择上,马翔教授分享到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已出现靶器官损害或处于损害早期阶段的患者,他们是RDN治疗的最佳适应证人群对于强化药物治疗方案长期不耐受且已出现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RDN可作为有效治疗手段。此外,随着RDN技术在器械研发、治疗理念和临床路径等方面的持续革新,对于部分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未来在建立更为严格、科学的适应证评估体系基础上,RDN或可成为此类患者的可选方案。

 

随后,针对中心开展过的多例RDN手术,马翔教授特别分享了2例患者。

 

 

  • 第一例患者于2017年接受RDN治疗,为中心开展的首个RDN临床试验病例。该患者高血压病史超过20年,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症,具有多重心血管高危因素,尽管长期服用四种降压药物,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属于典型难治性高血压伴多器官功能损害。通过严格地筛选,同时考虑患者强烈的治疗意愿,最终对该例患者进行了RDN手术。术中马翔教授及其团队采用网篮六电极Netrod®星带™RDN系统,于双侧肾动脉共消融87个位点。术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目前在随访过程中血压仍在持续改善。

 

  • 第二例患者于2024年接受RDN治疗,高血压病史18年,最高血压200/100mmHg,虽暂未出现严重靶器官损害,但仍属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难治性高血压。因患者治疗意愿迫切,经评估后行RDN手术。

     

    该病例的特殊性在于其双侧肾动脉及其分支解剖结构异常,表现为腹主动脉严重扭曲且左侧肾动脉扭曲严重、分支角度大(见图1),进一步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术中采用网篮状六电极Netrod®星带™RDN系统,通过其优异的血管顺应性及稳定的贴壁性能,成功完成62个位点的有效消融。术后降压效果显著(术前血压179/100mmHg,术后138/82mmHg),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该案例表明,对于肾动脉解剖结构复杂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Netrod®星带™ RDN系统可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图1 双肾动脉CTA

     

Netrod®星带™RDN系统的安全、高效降压术后,目前,这两例患者均在长期的随访过程中表现出持续的降压疗效,获益明显。马翔教授说到,未来科室也将持续跟进随访RDN患者的血压情况,以进一步明确RDN在术后患者中的疗效。
 

匠心精进 智启新城

助力RDN高效开展,开启高血压治疗臻境界

当前,RDN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但是对于部分经验较少的中心,如何成功开展第一台RDN手术仍是手术操作者关注的核心。基于此,马翔教授分享了他的三个关键“诀窍”:

 

  • 术前制定缜密的治疗方案。可通过肾动脉CTA造影对患者血管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评估,包括肾动脉开口位置、行方向、分支分布、与腹主动脉的夹角等,同时需预先设定好需消融的位点,以及需要采用的特殊设备及启动时间等。基于这些数据,制定出个体化的消融策略。

 

  • 设备的选择与操作技巧至关重要。推荐优先选用操作便捷、学习曲线短且疗效确切的消融器械,网篮状六电极Netrod®星带™RDN系统设计符合肾动脉解剖原理,能有效提升手术效率,术中使用感受良好,可进一步助力手术安全、高效开展。

 

  • 对于操作者来说,需要有耐心。术中保持精细轻柔的操作手法,能避免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循证拓新 规范致远

RDN技术未来发展三大战略方向解析

RDN临床应用近二十余载,国内外医学界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从多种成熟器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到大量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研究的开展,再到共识指南的不断完善,RDN技术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

 

然而,在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临床实践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就此,马翔教授直言未来RDN技术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持续发力:

 

1)规范操作流程,需进一步明确标准化操作方案,确保在临床实践中选择适宜的器械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合适的患者群体。2)严格患者筛选,亟需建立更精准、高效的筛选体系,避免盲目扩大适应证人群,确保RDN治疗精准覆盖真正获益的患者。3)探索适应证人群拓展,未来可在严格遵循伦理规范和循证医学原则的前提下,探索RDN在联合治疗及新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信未来随着RDN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循证证据的积累,其必将为更多高血压患者造福。

 

广域挑战,精防破局

从“就医难”到“精准防控”

新疆高血压防治的地域特征与体系创新

为我国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基础,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发展不均衡,各地基层高血压防治工作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就新疆地区而言,在基层高血压的防治上呈现出如下特征:

 

(1)患者就医可及性较低,由于新疆地域广阔且人口分散,尤其是基层农牧区居民居住偏远,导致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和定期随访的依从性较差。(2)医疗资源配置存在结构性失衡,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于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中心城市,而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农村牧区的卫生服务供给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慢性病防控需求。(3)地域性危险因素较为突出,受多民族聚居形成的独特饮食文化影响,导致其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对偏高。

 

对此,作为新疆地区的领头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了多项系统性创新实践:

 

构建数字化健康教育体系。依托智能化手机终端及社交媒体平台,多渠道开展患者科普教育,重点强化高血压危险因素认知与规范就诊意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积极推进基层诊疗规范化建设。通过组织指南培训、专家巡讲及病例讨论等形式,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与临床共识,全面提升基层医生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建立区域性分级诊疗网络。通过中心人才梯队培养、本土医疗资源整合优化、远程会诊平台建设等举措,完善高血压三级防治体系,确保患者获得长期、连续、稳定的治疗服务。

 

结 语

本期“对话RDN”,通过对话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翔教授,让我们进一步领略到了RDN在新疆地区的开展情况和基层高血压防控策略,为我们全国RDN有序、规范化开展和高血压防治提供了独属于新疆的智慧和思考。

 

相信未来,随着医疗科技的持续进步与临床循证数据的不断完善,RDN技术必将进一步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向更高层级发展。让我们一同期待,RDN必将大有作为!

Netrod®星带™RDN系统由肾动脉射频消融仪和一次性使用网状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组成。

其注册证号为:国械注准20243011385,国械注准20243011387

 

 

 专家简介 

马翔 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中心常务副主任

新疆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担任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副组长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基层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研究与转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介入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培训导师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

长期致力于胸痛中心建设、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冠心病、先心病、瓣膜疾病、主动脉疾病介入诊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新疆重点研发专项,入选天山英才、天山雪松等人才工程。主编、参编论著9部,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10篇。

- End -

 

精彩内容推荐

 

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贺玉泉教授:三擎聚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高血压建设的破局之道

对话RDN丨刘进军教授:以RDN革新之力,擘画皖北高血压防治蓝图,引领高血压诊疗臻境界!

对话RDN丨许向东教授:星带照山河,Netrod®开启RDN高血压治疗臻境界!

对话RDN丨储慧民教授:例鉴真知,前瞻RDN未来之路!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