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5|殷伟贤教授:视野革新,知行合一

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第九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中国结构周2025)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召开。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台北振兴医院殷伟贤教授诚邀您相约2025中国结构周,共赴结构性脏病领域的学术之约!

大会执行主席 殷伟贤教授
在当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蓬勃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正面临诊疗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殷伟贤教授指出,面对常伴有多种合并症的瓣膜性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群体,传统碎片化的诊疗模式已显不足。培养“整体观”思维,实现从“治病”到“治人”的理念升华,成为对每位心血管医师的时代要求。这一转变迫切需要多学科的深度协同。心脏内、外科,影像学,麻醉科,护理团队乃至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的专家需要共同构建完整的患者诊疗生态。中国结构周设立了超声、影像、护理等多个支撑学科专题,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患者诊疗生态。同时,为进一步拓宽视野,大会的国际前沿论坛将邀请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思想领袖亲临现场,分享他们对行业未来的预判与思考。在这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技术的对比中,与会者将开拓决定未来职业高度的国际视野,真正理解如何为复杂的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整体化治疗方案。
殷伟贤教授表示,任何医疗技术唯有建立在规范化基石之上,才能行稳致远。为此,中国结构周将“规范化”作为核心教学理念,系统性规划会议内容。
大会构建了从基础到高阶的完整学习路径:内容涵盖典型病例演示、高难手术解析及TAVR、二尖瓣、三尖瓣等专场;同时,线下会场还精心设计三场递进式专题会——从立足全球循证的“进展篇”,到直面临床现实的“共病管理篇”,最终抵达追求卓越的“策略优化篇”。这一体系旨在通过扎实的规范化示范与深入的个体化病例讨论,帮助医师在掌握普适规范的基础上,提升针对具体患者的精准治疗能力。这种“规范”与“个体化”完美结合的学习机会弥足珍贵,必将让所有参与者在学术洗礼中收获丰硕成果,为临床实践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结构周2025不仅是一场技术展示会,更是一次诊疗理念的升级之旅。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让我们齐聚这场盛会,在观摩中学习,在思辨中成长,共同推动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事业迈向一个更加注重整体、更富有人文关怀、更追求卓越品质的新时代!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