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5|Hasan Jilaihawi教授:精准诠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每一步

浏览量:12

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第九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中国结构周2025)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召开。大会北美执行主席、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Hasan Jilaihawi教授诚邀您相约2025中国结构周,共赴结构性脏病领域的学术之约!

大会执行主席 Hasan Jilaihawi教授 

精准之巅:一场技术与智慧的盛会
Hasan Jilaihawi教授表示,中国结构周早已凭借其惊人的规模与高质量的内容,成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他对本届大会抱有极高期待。他指出,中国结构周最吸引他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智慧的盛宴。尤其是手术直播环节,其价值远不止于观看一台器械的释放,更是见证一个周密规划过程的最终呈现。他期待着在中国结构周2025的会场上,能听到更多为何选择特定策略的深入讨论,以及心脏团队如何应对那些事先已被识别的复杂解剖挑战。Hasan Jilaihawi教授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所在,中国结构周2025必将再次成为一场融合了顶尖技术与智慧精度的“大师课”。
术前规划:介入治疗的“第一台手术”
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脏团队”的协作是一切的基石,而影像专家与术者的关系如同“联合飞行员”。术前规划阶段,应视为手术本身的第一部分。它不是一份独立的报告,而是一场交互式的战略会议。Hasan Jilaihawi教授表示,术者应主动与影像专家一起坐在工作站前,提出问题,挑战假设;而影像专家的角色也不仅是测量瓣环,更要成为患者解剖结构的“代言人”,预见每一个潜在风险并清晰地传达。他相信,正是这种伙伴关系产生的协同效应,才能将一台好手术提升为一台卓越的手术,而中国结构周正是展示这种顶级团队合作的绝佳平台
中国创新:源于对解剖的深刻洞察
谈及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飞速发展,Hasan Jilaihawi教授表示这是令人惊讶的成就。中国各大中心对术前CT规划技术熟练应用,是拥有卓越临床结果和低并发症率的基石。他进一步指出,这种深厚的影像学专长也极大地推动了器械创新。新一代的中国国产器械,其设计显然是基于对本土人群独特解剖特征的深刻理解,而这只有通过系统性地收集和分析高质量影像数据才可能实现。这是一种源于临床、忠于解剖的、极具生命力的创新模式。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精准”二字更深刻的诠释。Hasan Jilaihawi教授表示,中国正在这条追求极致精准的道路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热切地期待着在中国结构周的平台上,与中国及全球的同道们进行深度、数据驱动的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将术前规划的智慧转化为患者的最佳获益。他诚挚地邀请所有致力于精准治疗的同仁,金秋十月,相聚上海,共同开启结构介入的“上帝视角”!

扫码观看直播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