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5|Thomas Modine教授:内外融合,结构“心”时代的最佳搭档

浏览量:21

2025年10月20日至26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第九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中国结构周2025)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同步召开。大会欧洲执行主席、法国波尔多大学附属医院Thomas Modine教授诚邀您相约2025中国结构周,共赴结构性脏病领域的学术之约!

大会执行主席 Thomas Modine教授 

融合之道:超越内外科边界的共同舞台
Thomas Modine教授表示,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医师能够参与进来,一起为推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Thomas Modine教授表示,中国结构周代表了心脏关怀的未来,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那种合作而非竞争的精神。在这里,心内科和心外科之间的传统界线变得模糊,所有讨论的唯一核心,是为患者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他强调,一个倡导这种精神的会议,不仅是一场教育活动,更是一股塑造专业未来的文化力量。来到中国结构周,不只是为了看新器械,更是为了亲眼见证内外科专家同台分享、相互尊重地辩论、并从彼此手术直播中学习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协同作用。
心脏团队最好的术者是“团队”而非个人
心脏团队,可谓是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先决条件。Thomas Modine教授认为,心脏团队必须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其基础是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的共同决策。他指出:最好的术者不是某一个人,最好的术者是整个团队。尤其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团队讨论绝不应是“我的技术对你的技术”,而应是“针对这个特定的患者,我们能共同提供的最安全、最持久、创伤最小的方案是什么?”这需要各方都保持谦逊。外科医生必须拥抱介入技能,内科医生必须理解外科原则。中国结构周将所有学科的专家汇聚一堂,正是为这种必要的思想交叉与融合创造了最完美的环境。
外科医生的新角色拥抱创新的合作伙伴
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的创新,以其速度创造力临床相关性为特点,积极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Thomas Modine教授强调,手术刀和导管不是对手,而是我们工具箱中的伙伴。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正在为这个工具箱增添更多强大而精良的工具。外科医生必须主动拥抱这些新技术,理解它们的优缺点,内科医生也需要积极了解外科瓣膜的特点,整个团队深度参与到临床评估中,成为技术革新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中国结构周正是内外融合、相互协作精神的最佳倡导者和实践平台。Thomas Modine教授期待能与中国的内外科同道、以及富有创造力的工程师们深入交流,共同探索技术融合的无限可能。他向所有心怀开放、勇于创新的同仁发出邀请:金秋十月,齐聚中国结构周,打破壁垒,携手定义一个属于患者、属于团队、属于创新的新时代!
 
扫码观看直播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