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AHS.25 | 张俊杰教授:2025 TAVI临床证据重塑,干预时机前移与适应症拓展成新趋势

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亚洲心脏论坛: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联合论坛成功举办。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2025TAVI最新临床研究进展”的主旨报告。他系统回顾了2025年在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TAVI)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里程碑式研究成果,并深入解读了新版ESC指南的重大更新。报告指出,TAVI的治疗时机正向无症状及中度病变患者前移,同时在主动脉瓣反流(AR)等新适应症领域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张俊杰教授:2025TAVI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张俊杰教授首先指出,2025年是TAVI领域的“丰收年”,新版ESC瓣膜性心脏病指南的发布带来了多项重要更新。新指南明确,若术前CT已能清晰评估冠脉,则不再常规推荐TAVI术前行冠脉造影(IIb类推荐)。
张教授对本年度五项关键临床研究进行了深入解读。首先,EARLY TAVR研究为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干预时机提供了里程碑式的证据。该研究入选近900例无症状重度A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TAVI组与临床随访组。中位随访3.8年,早期TAVI组的主要终点(全因死亡、卒中或非计划性心血管入院)发生率(35.1%)显著低于随访组(51.2%),风险降低50%。获益主要源于非计划性心血管住院率的显著降低(26.3% vs 46.7%)。基于此项研究,新版ESC指南已将无症状重度AS患者的早期TAVI干预提升为IIa类推荐。
其次,TAVR-UNLOAD研究探索了TAVI在中度AS合并心衰(EF<50%)患者中的应用。该研究入选了180例患者,虽以替代终点为设计,其意向性治疗分析未达主要终点,但PP(per-protocol)分析显示TAVI组能带来获益,特别是在改善生活质量(KCCQ评分)方面效果显著。张教授认为,该研究为后续更大规模的RCT研究(如PROGRESS和EXPAND TAVR II)指明了方向,点燃了中度AS干预的希望。
在TAVI技术层面,DOUBLE-CHOICE研究(即张教授提到的2x2双因子研究)为极简式TAVI策略提供了证据。该研究在750例患者中,比较了单纯局部麻醉与清醒镇静策略。结果显示,单纯局麻在安全性上达到了非劣效性终点(25.8% vs 22.9%),证实了极简式TAVI的可行性,但患者的焦虑度可能略高。该研究同时比较了两款自膨瓣,Acurate Neo瓣膜达到了优效性终点,其起搏器植入率(11.2%)显著低于Evolut组。
在围术期药物治疗方面,DAPA-TAVR研究证实了SGLT2抑制剂的获益。这项来自西班牙的多中心研究入选了1200余例TAVI术后患者,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使用达格列净将主要终点事件率从20.1%降至15%。获益主要源自于心衰恶化事件的显著减少(9.4% vs 14.4%),而全因死亡无显著差异,但需注意尿路感染和低血压等不良事件。
最后,针对TAVI治疗主动脉瓣反流(AR)这一前沿领域,ALIGN-AR研究的单臂数据显示了JenaValve瓣膜良好的安全性。该研究入选500例中高危AR患者,其结果推动了新版ESC指南将TAVI治疗AR列为IIb类推荐。但张教授也强调,高达23.3%的起搏器植入率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对比TAVI与外科手术(SAVR)治疗中低危AR患者的ARTESIA研究正在进行中。张教授也介绍了其团队牵头的国产瓣膜治疗AR的CD-AR研究,该研究已完成入组,预计明年将公布一年随访结果。
结语
张俊杰教授的报告全面展现了2025年TAVI领域的快速进展。从EARLY TAVR研究确立无症状重度AS的早期干预,到TAVR-UNLOAD研究探索中度AS的治疗潜力,从DOUBLE-CHOICE研究优化TAVI技术流程,到DAPA-TAVR研究完善术后药物管理,以及ALIGN-AR研究开拓AR治疗新局面,一系列重磅研究正不断拓宽TAVI的治疗边界。这些循证证据的积累,预示着瓣膜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正迈向一个更早期、更精准、更微创的新阶段。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