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瓣膜反流致病人“奄奄一息”,医生施巧手让患者“起死回生”

浏览量:2184
导语

81岁的王先生来自江苏盐城,因长期受心脏病的折磨,已经奄奄一息;原来他的左边心脏的两个瓣膜(主动脉瓣和二尖瓣)都有严重的关闭不全,导致他的心脏明显扩大,心力衰竭,双下肢长期浮肿,坐在床上都会感觉气喘。经过辗转多家医院,都被告知不能手术只能姑息治疗了。去年底患者慕名来到上海胸科医院何奔教授门诊寻求帮助,我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及团队在经过严谨的评估后,认为患者心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外科换瓣手术治疗;的确对于这样的病人,现在大多数医院也只能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措施,治标而不能治本地姑息性治疗。然而面对患者强烈的求生愿望与家属殷切期待的目光,胸科医院心脏团队决定迎难而上,给患者实施双瓣膜微创介入治疗。

主动脉瓣与二尖瓣都存在严重反流,微创一起介入治疗全球的经验也很有限。胸科医院心脏科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决定迎难而上;经过评估,认为如果先解决主动脉瓣,有可能减少二尖瓣反流;如果二尖瓣反流经过一个月不能减少,则可以再进行微创解决。未曾想,在患者成功地接受了主动脉瓣植入解决了主动脉反流的问题后,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席卷而来,本来该一个月复查的病情拖了近3个月,当春天来临,大地回春之际,患者终于可以来上海复查了。此时的心超提示主动脉反流已经完全消失,可二尖瓣反流却没有任何改善。尽管临床心衰症状已经有所改善,但患者仍有胸闷心前区压迫感,于是,医生们决定为患者实施二尖瓣反流的微创介入手术,也就是目前最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缘缘对合(TEER)技术。
2023年2月28日,手术由何奔教授亲自主刀,超声引导由心内科范怡婷博士操作,耗时不足30分钟,仅用一枚夹子就牢牢夹持住二尖瓣前后叶,完全阻挡了血液的反流。术后当日,患者即刻感觉胸闷压迫感消失,次日患者的运动耐量明显上升,日常活动恢复良好,胸闷气喘的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紧紧地握着何奔教授的手,激动地说“感谢胸科医院给我第二次生命”。
“该患者的成功介入治疗, 是胸科医院历史上首次单用内科介入技术为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解决多个瓣膜问题的成功案例,也是胸科医院心脏瓣膜中心临床实践的成功典范”,何奔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I)和经皮二尖瓣缘缘对合(TEER)都是心内科领域新兴的微创瓣膜治疗技术,是心脏介入领域中最先进、最挑战的手术;针对联合瓣膜病变但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两者的结合是一种可行的、创新大胆的替代方案。上海胸科医院何奔教授团队在两种技术中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论在术前评估、术中影像指引、技术操作、并发症防治、术后随访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成熟且具有丰富经验的团队。与传统开胸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及二尖瓣置换术相比,TAVI手术和TEER手术避免了传统置换手术需要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等危险因素,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手术麻醉时间短,患者感受良好。患者术后不会有较大的伤口,未破坏胸廓的稳定性,伤口愈合快,患者可早下床活动,恢复快。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还表明,对于主动脉瓣,经皮置换比外科体外循环下手术置换,瓣膜的耐久性更好。

  病史介绍 

患者:81岁男性

主诉:反复胸闷气促7年余

诊断:心脏瓣膜病: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既往史: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贲门癌切除史。

术前检查

心脏彩超:

术前经胸超声检查提示左房室增大伴左室壁整体收缩活动减弱,EF41%;主动脉瓣钙化伴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二尖瓣重度反流。

术前超声影像

术前讨论

术前,何奔教授组织心脏团队进行病例讨论,认为该患者为外科手术高风险患者,不适合行外科开胸的主动脉瓣+二尖瓣修复手术。另外,对手术适应证及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经充分评估,决定首先为患者施行TAVI术解决主动脉瓣反流,再根据术后二尖瓣反流的改善情况决定是否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手术经过

按照术前策略,患者首先接受了TAVI术。何奔教授团队根据术前CT和术中主动脉根部造影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解除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经过3个月的药物调理后二尖瓣反流改善不明显,故按照方案,何奔教授团队继TAVI术后为患者施行了联合TEER术。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经食道超声和DSA引导,经皮经股静脉建立路径,穿刺房间隔,瓣膜夹通过输送系统送入左心房,顺利到达病变二尖瓣区域。在经食道超声和DSA的辅助下,术者同时抓捕前后瓣叶,于2区置入一枚长宽的DragonFly™瓣膜夹后反流即刻消失,整个过程耗时不足30分钟即取得圆满成功。

术后超声图

 

主动脉瓣疾病联合二尖瓣疾病在中国这个老龄化社会并不少见,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升高。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甚至猝死的风险。多瓣膜病变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随着介入手术的多样化及日趋成熟,微创技术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胸手术,成为治疗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联合介入手术成为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案,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心内科医生的重视,并在各个三级心脏中心逐步开展。而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作为赛道上的一员,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拓展治疗思路,开展多项介入技术联合应用解决心脏的多种问题,为患者提供最优、最完全的医疗体验。

 

专家简介


何奔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各种高难度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手术预防房颤脑卒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皮二尖瓣修复手术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80多篇,总影响因子400多分,论文H指数35。先后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ESC),美国心脏造影与介入学会专家会员(FSCAI),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协会左心耳封堵学组组长。曾获“上海市十佳医生”、“中国十大口碑医生”;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科室主页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3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