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S 2020|陈忠在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授课分享(8.19)侧记
6029人阅读

8月19日,由于疫情原因,在改为线上举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CAVS 2020)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的陈忠教授,以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会长的身份,就“当前形势下中国血管外科的未来发展之路”这一话题进行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在整个医疗学科领域血管外科不断发展壮大,所占地位今非昔比,以后将何去何从,血管外科人将如何应对?血管外科作为新兴学科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血管外科与既往的各个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交叉,是良性竞争、守城自封还是积极拓展、实现共赢?当前全世界范围都严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学术交流空间被迫压缩,患者就医环境被迫改变,医用耗材可能面临短缺风险。面对当前这些局势,中国血管外科学科发展将会受到哪些影响,血管外科人的未来之路是什么?陈忠会长将为我们一一解惑。



1、要正视自己:国家医疗科目中的地位

血管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艰辛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也从外科领域下的分支学科,成长为独立的专业学科。中国血管外科医生队伍由30年前的几十人发展至今已有过万人,速度之快,数量之大令人欣喜。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与血管外科疾病庞大的患者人群相比,血管外科的学科建设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需求。血管外科学科建设要从每个医院的血管外科做起。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的发展要依靠全体血管外科医师共同珍惜和努力。血管外科人才培养,即血管外科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与准入制度更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2、学科间竞争:与兄弟学科之间在治疗领域的交叉

在各个交叉学科的竞争中,血管外科医师要在做好自己可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各地区医疗状况和患者疾病特点,根据自己的真实业务水平和外部条件积极开展更多工作。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治疗领域。学科开展工作之初,强调规范化诊疗,尽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是学科建设站稳脚跟的基础。正视竞争、加强合作是变恶性竞争为良性竞争、多学科共赢的发展模式。



3、疫情带来的影响
近半年来,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肆虐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让整个世界停下了脚步,一切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
(1)学术活动由线上交流替代了以往的线下交流成为主流:尽管线上交流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部分局限性,很多行业内部话题探讨的安全性存在巨大隐患,专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无法开展线下会议,如何弥补线上会议的这些不足是学术交流必须正视的问题。
(2)患者就医模式改变:疫情很大程度上阻断了人口流动,这对外地患者就医占比较大的省、市级医院冲击较大。这一现状迫使网络就医和基层就医模式提前到来,然而当下这一全新就医模式的具体操作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这一情况也在倒逼基层医院的血管外科学科发展,进一步突显了城乡医疗水平综合平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3)医疗耗材可能面临短缺风险:目前国内医疗耗材严重依赖进口,当前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使医疗耗材成品甚至原材料的供给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影响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就医模式。自力更生、求实创新推动医疗器械本土化,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创新和发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办法,也是国内学科领域专家、临床医生、研究人员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方向。


4、未来发展之路

(1)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2)扩大治疗领域,不能有所偏颇
(3)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专业工作
(4)开展多学科合作、互相取长补短
(5)施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准入,科学化、专业化地培养专业人才

(6)适应新形势,积极推动网络医疗

(7)鼓励创新,加速推动耗材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