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VS2020 | 吴丹明《血管外科在VTE防治中的角色》
3159人阅读

2020年8月19日-22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血管外科专业领域中临床进展与多学科协作、手术和诊疗技术的演示与培训、执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等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现场演示,全方位展现血管外科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本期为大家带来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疝外科主任吴丹明教授的精彩演讲《血管外科在VTE防治中的角色》。


重点内容解读

VTE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全球VTE确诊患者约1000万例,60%VTE事件与住院相关,从战略角度出发,VTE将是我们血管外科重要拓展领域,提高血管外科医师对VTE院内防治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 VTE院内防治体系的对VTE的防治至关重要。

VTE院内防治体系的建设,需要我们建立VTE院内防治专家与管理团队,搭建VTE院内防控体系,采取预防措施、专业会诊与转诊、定期考核等措施,并与医院其他相关科室通力协作,全力保障VTE防治体系的顺利运行。


吴丹明教授强调,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所有住院患者应进行VTE风险评估。住院患者常规VTE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


目前针对我们外科的VTE风险评估主要采用Caprini血栓评估模型,简单易行,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对于住院患者除进行VTE风险评估外,我们均应动态患者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VTE相应症状,应警惕DVT或PE的发生。


在DVT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中,吴丹明教授着重强调了D-二聚体监测及彩超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PE的临床评估常用简化Wells评分或修订版Geneva评分,对于疑诊PE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采用不同诊断策略。

近年来,新型口服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VTE的治疗指南也相应做出调整。


VTE防治作为我们血管外科未来重要拓展领域,加强对院内VTE高危科室疾病宣讲责无旁贷。同时我们要走到社区,走到院外去宣教,借助媒体进行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