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F2021倒计时 | 冠脉介入论坛主席刘兆平教授:适应心形势,贴合心需求,迎接心挑战
2970人阅读

冠心病介入论坛

本次大会冠心病介入论坛可谓精彩纷呈,介入诊疗培训部分分为介入诊疗基础、策略及规范、操作技术、并发症防治四个小节,包括大会发言、专题病例分享、疑难病例讨论、学术观点辩论、资深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同时还设立两场复杂病变专场,由多家医院带来复杂CTO的手术演示,展示高超技巧。冠心病介入论坛从基础出发,更加注重特殊临床情况的患者,聚焦分叉病变和钙化病变,关注创新技术,将带来一场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学术盛宴。本次大会冠脉介入论坛不仅仅只为传播相应知识,更在于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透过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共同交流心得与体会,分享经验与教训,最终提高冠脉介入诊治水平,促进区域内学术交流合作。

欢迎辞
以更加精湛的医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医务工作者永恒的使命。自新冠疫情以来,全国上下一心取得了对抗疫情的阶段性胜利,人民工作生活稳步向前,医改进程持续推进和深化。在春暖花开之际,即将召开的第24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1)将继续与全国心血管学科同仁携手前行,4月23-25日,中国苏州,欢迎您的到来。

彰显特色亮点,精彩内容不休

CCIF2021冠脉介入论坛包括多个学术版块/单元,这里重点跟大家介绍冠心病介入培训教程、复杂冠脉介入、病例讨论3个学术环节。总的来讲,这几个版块都坚持立足本土,贴合基层所需,同时聚焦介入技术新问题、新挑战,以帮助与会者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各个版块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1.在冠心病介入培训教程学术环节,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次更加注重特殊群体,比如,高龄、合并心衰患者的策略和技术选择;也更加关注一些新器械,比如,生物可降解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延长导管的规范、合理使用,这些器械曾经是非常高大上的“王谢堂前燕”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医院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

2.复杂冠脉介入学术版块聚焦分叉和钙化等临床上最令人感到棘手的病变,力争让与会代表们听得懂、学得会。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将由东道主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李春坚教授来负责安排。

3.病例讨论学术环节,从全国各地投稿中精选高质量病例,内容涵括复杂病变、复杂临床情况、并发症、药物使用等,典型病例各有独到之处,相信将达到启发医生临床思维、令人举一反三的效果。

PCI相关抗凝有望“双拐”变“单拐”

PCI相关抗血小板治疗目的在于抑制血管损伤所致血小板激活、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事件风险。目前常规应用两种抗血小板药(双联),旨在通过不同的机制/途径/通道抑制血小板功能,以尽可能地降低血栓事件风险。基于之前的循证证据,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相比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更多。但是,对于血栓事件较低的PCI患者,如果单药/单一通道能充分抑制血小板功能,第二类药将可能不再是必需。

ASET研究对PCI患者个体化抗凝进行了有益探索,虽然试验对象是出血和血栓事件低风险人群,并且对支架进行了严格界定,至少提示我们,PCI相关单药抗血小板有可能是可行的,针对PCI患者开展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将是接下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是否需要通过血小板功能监测来选择对普拉格雷反应较好的人群应用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反之,仍首选双联抗凝,需要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争生命每一分生机,多“心肌”每一秒希望


据CAMI注册研究显示,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从症状发作到再灌注平均时间为5.5h,不过,考虑到该研究没有纳入基层医院,5.5小时可能仍过于乐观。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患者、医疗双重因素都影响再灌注时间,前者包括健康素养、经济因素、地理条件制约等,改善患者因素导致的再灌注延迟,是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共同加强宣传患教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后者包括医疗能力和医疗体系,医疗能力体现在偏远地区基层医院医疗人才缺乏,软硬件配套不齐全,无法开展PCI,转诊耗时长等等。医疗体系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间、医疗机构内部流程衔接和资源配置。接诊能力、沟通能力、各项诊疗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对于早期再灌注非常重要。急性心梗救治涉及院前、院内多科室,如急诊、检验、监护室、导管室等。

国内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同医院、不同地区、院前急救系统设置情况迥异。院内急诊室技术力量往往比较薄弱,加强急诊室工作能力、提高急诊和后续环节沟通效率是问题关键。院间转诊渠道不畅通问题有待改善。总的来讲,个人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改进。1.在能力建设方面,加强培训,提高各个环节/部门人员业务水平。2.优化院内流程和资源配置,避免流程复杂、人员设备缺乏等延误治疗。3.建立健全区域协调、转诊协同机制。4.加强医疗数据收集,便于将各个环节所用时间、医疗措施、效果进行分析,不断优化流程。

在这方面,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通过在全国建立健全胸痛中心,显著提高了我国急性心梗救治效率,缩短了再灌注时间,这将在心血管领域其他亚专科病种防控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冠脉介入论坛主席

刘兆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8年和2011年分别于澳大利亚墨尔本Epworth医院和德国图林根州Bad Berka心脏中心进修冠心病介入治疗。担任“BMJ 医疗质量和安全”中文版青年编委,“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编辑部主任、编委,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学组成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学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理事。专注于冠心病防治。参与编写多部专著。主要研究方向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遗传机制研究、血小板功能以及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研究。参与多项国家及部委级研究课题,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著、病例报告、综述、述评类文章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