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结构周2021|金秋十月•共话结构,第五届中国结构周开幕式重磅来袭!
4600人阅读

2021年10月10日晚8点整,中国结构周2021暨第五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会议国内频道正式拉开帷幕!为期一周的结构性心脏病学术盛宴正式启程!于此之前,专家访谈预热已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经典的手术转播和干货满满的学术日程更是令业界医师翘首以盼。今年中国结构周“国内频道” 将通过线下参会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重整戎装、继续前行,通过手术直播、学术讲座以及交流讨论等形式,于京、沪、广、镐四地同步为全球各地临床医师奉上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本次开幕式在京、沪、广、镐四地同步进行,分别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陶凌教授担任会场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候任主委马长生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孔祥清教授、台北振兴医院心脏中心殷伟贤教授、香港亚洲心脏病中心林逸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西达赛奈医疗中心Raj Makkar教授、纽约大学医学中心Hasan Jilaihawi教授、法国波尔多里尔大学附属医院Thomas Modine教授、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圣托马斯医院Bemard Prendergast教授、上海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陆方林教授、康奈尔大学Mark Reisman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李飞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捷教授等,共同为本次会议的圆满举行送上祝福。


开幕致辞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本届中国结构周开幕仪式由行云流水的水袖表演正式拉开帷幕,在与会专家共同欣赏结构周宣传视频后,便迎来了激动人心的致辞环节。


近年来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国产原创器械层出不穷,高润霖院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国内该领域的多位专家,结合中国患者特点及手术经验,提出了新的TAVR诊疗策略和评估方案,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技术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五年以来,中国结构周始终与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领域共同成长,并逐渐形成了以手术直播为特色的网络线上教育平台,重点展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新的器械、技术和理念,积极推动着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的规范化培训及科普教育。相信通过第五届中国结构周的举办,能让更多的国内外医生,了解结构性心脏病,学习结构性心脏病,带动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共同发展,造福更多的患者。



自中国结构周推出网络线上交流平台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领域专家在线上进行学术探讨和手术技巧的交流,推动了国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甚至是国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据相关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是35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改善,截至到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7岁,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比如上海,男性人均预期寿命甚至超过83岁、女性超过85岁,如此可见,在未来,瓣膜退行性病变患者基数将进一步增多。我曾经在临床中遇到过一位89岁病人,在行冠脉介入治疗之前状态良好,术后两年突发心衰,入院检查发现瓣口面积只有0.7 cm²,病程发展速度非常快,该病例提示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其实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不足之处。最后祝中国结构周可以越办越好,预祝今天开幕式圆满成功。



韩雅玲院士亦在百忙之中远程连线开幕式现场,并于致辞里指出,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猛,在部分技术方面还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这与各位同道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并强调,在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特别注意积累属于中国自己的经验及临床数据,尤其要对共病患者开展大量临床研究;国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还应积极交流经验,使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能够“质”与“量”并驾齐驱。中国结构周已圆满举办至第五届,成功形成以手术直播为特色的网络线上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展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最新器械、技术和理念,还积极推动了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规范化培训和科普教育,指引着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介入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身为房颤领域专家的马长生教授则在致辞中向诸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们表达敬佩之情,并指出,自中国结构周创办以来,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进展可谓突飞猛进,十分令人欣喜。在人口不断老龄化,高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数量日渐增多的今天,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仍处方兴未艾之时。在此祝愿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在器械研发方面能比冠脉和电生理领域走的更远,更加靠近国际领先水平。



Thomas Modine教授于致辞中回忆到,在很久之前,当自己还是名非常年轻的心脏外科医生时,便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曾来中国做过手术、参加外科会议,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天,应邀参加此次中国结构周开幕式并致辞更是倍感荣幸。我们虽出生在不同的国度,但却拥有着共同的信仰,近年来,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创新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歇,相信在未来,中国产品定会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期望在本届为期一周的中国结构周日程中,能学习更多的前沿的知识与技术;愿中国结构周作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的沟通桥梁能越办越好!



林逸贤教授则在致辞中表示,创办中国结构周是我人生中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发起中国结构周,就是希望能在一周时间内,将全世界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知名专家聚集到一起,通过讨论各种手术术式,让更多有志于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医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秉承着将中国结构周发展壮大,为国内培养新鲜血液的信念,2018年我们创办了亚太青年俱乐部,给年轻医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学术交流平台。在过去的几年里,伴随国内原创器械层出不穷,国外厂商不断涌入,与全球领域专家建立了浓厚的友谊。我希望在未来,国内各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能更加重视信息双向发展,致力于把国内的经验带出去,将国外的经验带回来,推动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



中国结构周真正的优势在于为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搭建了学术沟通的桥梁。来自美国的Hasan Jilaihawi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上月举行的国际频道中,通过对比欧美和亚洲其他地区的案例不难发现,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进步迅速。过去中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器械产品发展较为缓慢,虽也涉及二尖瓣、三尖瓣,但非常有限。而今中国已自主成功研发了可回收器械,研发范围不断扩大,且不再局限单一设备,涵盖了缘对缘修复、三尖瓣置换等多个高难度、高风险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此外,提及结构周便不得不说到亚太青年俱乐部,一个专为年轻医生搭建的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学术交流平台,很荣幸自己也可以参与其中,收获很多有独特见解的、来自中国各地的医师朋友。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他们之中一定会诞生出新一批的技术创新者、革命者!


殷伟贤教授首先对各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做出的努力表示敬佩,并在致辞中表示,作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医师,我们都是带着对病人的关心置身于临床工作中的,至今我仍记得2012年给一位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做第一例球扩瓣时激动的心情。随着国产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器械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或可得到及时救治,为让患者获得更加良好的预后,我们应更加注重规范化教育,努力追求更完美的手术效果。本届中国结构周将继续作为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沟通纽带,为众多业界人士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期待在本次结构周会议中,各位与会专家通过精彩的学术交流,能激发出更多的火花。


主旨演讲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在八位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精彩的致辞过后,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重磅来袭。葛均波院士Bemard Prendergast教授Raj Makkar教授Mark Reisman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纷呈主旨演讲。


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发展飞快,多位专家前辈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葛均波教授在围绕“中国结构性心脏病简史”这一话题演讲时表示,虽然我国TAVR起步较慢,但在国内数个大型中心的引领下,二尖瓣领域正在起步,三尖瓣介入被证实可行,我国正步入瓣膜介入治疗快速发展时代。在室缺封堵方面,我国新型的先心封堵器(可降、可穿刺解封堵器等)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左心耳封堵器械也逐渐具备多样性,形成了极简式封堵等特色。左心室重建、折叠技术、丽文术式、心房分流也正在探索或验证阶段。另外,由于新器械产品的不断涌出,加之中国结构性心脏病(SHD)患者数量巨大,SHD现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最大新热点,引领了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第四次革命。中国结构周作为全世界领域专家的沟通桥梁,给所有志同道合的医师们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在这里,临床医师们不仅可以获得最前沿的学术知识和手术技巧,其特有的规范化培训和科普教育,更是造福了太多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Bemard Prendergast教授则在学术讲课中表示,近两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学术会议无法如期举办,专家们很少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十分不利,好在中国结构周能利用线上网络交流平台,采用“化整为零”的新形势,继续向我们传递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接下来,围绕青年医师介入培训意义这一话题Mark Reisman教授与我们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置身于临床工作与在实验室做研究是不同的,一次介入手术的成功,永远也离不开手术团队的精诚合作。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应在及时传递前沿手术经验的同时,重视培养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年轻医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青年医师的再教育问题上,建立一个无国界的专属年轻医师的教育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每一位医师都可以畅所欲言,切磋技术,而中国结构周便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最后,通过多个影像学图像和大量循证依据,Raj Makkar教授我们详细介绍了美国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最新进展。无论手术风险如何,TAVR都是有症状的A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在行介入治疗之前,临床医师应明确患者是否存在CAD,重点评估每一位患者的年龄及解剖学特征。现有多项研究证据表明,良好的成像和选择患者方面的进步能持续改善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事件发生率,患者30天内死亡率仅为1-2%。在未来,脑保护策略、术后抗栓策略及二尖瓣领域将是进一步研究的热点。


启动仪式:开启中国结构周2021学术盛宴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在开幕式的最后,伴着对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未来发展的憧憬,参与开幕仪式的京、沪、广、镐四地嘉宾们共同按下象征着中国结构周的水晶之球,正式开启了第五届中国结构周序幕。吴永健教授在宣布开幕仪式成功举办后表示,在未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应保持初心继续砥砺前行,增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最后,预祝本届结构周圆满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