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金秋,思想盛宴
群贤云聚,共谋发展
以“健康心脏 健康中国”为主题的
中国心脏大会(CHC)2022开幕式和全体大会
将于9月16日上午8:30在京盛大开幕
本届大会采用线上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举办,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
邀您关注
中国工程院 胡盛寿院士
作主旨报告:新时代中国心血管病防控
历年主旨报告发言摘要回顾
2021年
中国心血管病防治能力进步明显
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21开幕式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指出,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心血管病防治能力和研究水平进步明显。未来30年,中国心血管病将持续增长,负担将持续加重。这与人口老龄化、人群不良生活方式流行、城市化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发有关。中国心血管病的防控,仍应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努力实现把心血管病防治的主战场由医院转向社区。
2020年
回望十年峥嵘路,下一个十年初心未变
在2019年中国心脏大会(CHC)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指出,“十年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成立。十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逐步建立起国内第一个集医教研防产学用为一体的国家级心血管病防控工作平台,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尽管时光飞逝,斗转星移,不变的是我们致力于服务心血管病患者,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能力的朴素心愿。”
2019年
新时代呼唤的是大医生,而非单纯的手术匠
在2019年中国心脏大会(CHC)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仍呈明显的增长态势,心血管疾病负担将持续加重。而应对策略就是,要将过去“以疾病治疗为主”的思想,彻底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应对这个转变,他说,“新时代呼唤的是大医生,而非单纯的手术匠。健康教育意识应渗透至每名医师的内心,医生应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2018年
构建学习型医疗体系至关重要
在2018年的中国心脏大会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就当时心血管病的防控形势,结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年来的调研结果所引发的思考,阐述了两个主题:把脉我国心血管病防治能力,构建学习型医疗体系应对心血管病流行的挑战。并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对医疗资源绝对不足与相对配置不合理并存的现状,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学习型医疗体系是“理性和有必要”的选择。
2017年
“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医生大有作为
医学大数据的到来是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也是对当今医疗模式客观审慎的必然结果。在“大数据”时代,医学人才培养观念应做出改变,要从医生经验的积累转变为医疗数据的积累。未来的医学人才,应该能熟练运用智能辅助工具,处理海量信息,做出正确决策。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对疾病的处理模式、对医疗质量的评价以及医学人才的培养观念,并做出改变。用“数据”来提升医生自我学习能力。
2016年
重塑医学和健康管理模式
构建学习型心血管病医疗中心
针对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高不下、医疗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国民健康意识有待提高等重大挑战,胡盛寿院士指出,阜外医院要从最大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向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转变,建立学习型的心血管疾病医学中心,重塑医学和健康管理模式:迁移预防关口,医疗资源下沉;产生证据影响决策;优化临床质量;创新诊疗技术;培训专业人员;汇聚全球英才,和世界同行相互欣赏,彼此合作,共同迎接挑战。
2015年
应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
为制定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干预指南提供证据
要强化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型研究标准数据集和信息化平台;建立和维护生物资源标本库;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心血管疾病分类系统;推动疾病模型转化研究;开展医疗结果评价研究,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建立临床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建立基于人类疾病和中国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控体系。
(上下滑动查看相关内容)
五大院士+国家疾控局专家联袂解读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发布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和心血管研究报告
揭示中国心血管医疗质量现状和高水平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