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培训精华,聚焦技术创新
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原因,原定于今年4月份在湖北武汉举办的第二十三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0)改为线上会议,也即CCIF2020 Online,结合线上会议特点,本次会议增设了“先心病介入技术与技巧病例讨论会”和“先心介入手术演示暨病例讨论会”学术版块,通过完整直接地展示典型病例,为大家准备最好的题材、打造最好的学习机会,确保大家有所收获。与此同时,考虑到大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各地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普及工作,这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再考虑到线上交流的特点,本次会议将原有“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教程”学术版块进行适当的浓缩,邀请先心病介入诊疗和质控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展望。
严把“三道关口”,做好全程护心
当前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者约15-20万例,在出生缺陷类疾病中位列第一,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1个是先心病患者。我国针对先心病实行三级预防措施:1.一级预防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2.二级预防是早筛工作,包括胎儿期的筛查工作;3.第三级预防是早治。先心病病因繁复,需高度重视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胚胎发育的多种理、化、生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防范,实行优生优育政策,大力倡导孕前、产前咨询。另外也需要进行遗传病以及可能或确定与先心病有关联性的疾病进行早筛,以尽可能高效地防控先心病,在这方面,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随着技术进步,如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在我国已经有相当程度的普及,其能够早期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并指导干预措施、评估效果。对于一些出生后先心病,如大型室缺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或严重低氧血症,亟需早期治疗,以尽可能避免后期不可逆转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在先心病一、二、三级预防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然也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需要大家明确目标、齐心协力一一攻克。
以新技术为“盾”,探求先心病防控新突破
当前介入已经成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等常见先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对于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而言,介入治疗已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的首选治疗方法,国内外多个指南也将介入治疗先心病的推荐等级放在越来越高的位置。上述4种先心病几乎占到整个先心病的50%以上,也即约一半以上的先心病患者有机会通过介入这种微创方式来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全国性的先心病介入诊疗网络直报系统;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接下来将丰富其远期随访和适应症选择方面的研究及数据,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机器人辅助技术已经在冠脉介入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报道使用该技术进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方面的尝试;此外,该技术在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国内有较多经验,尤其是在成人先心病方面,而在小儿复杂先心病方面则经验有限。考虑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该技术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重点聚焦、积极发展的新方向,将为我国先心病防控提供新动能。
强化胎儿期干预,向先心病前方阵地冲刺
整体上来讲,西方发达国家先心病发病率较低,和他们生活水平较高、孕期保健做得可能更好有关,在先心病一级预防方面其先进理念及实践经验值得借鉴。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先心病发病率也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良好态势,当然,生育政策调整也会带来新问题,比如二胎政策放开后,短时间内会有相当数量的高龄产妇,无形中增加先心病的罹患风险。某些先心病出生后再干预可能会带来更差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故在胎儿期对部分先心病进行干预成为一档期的热点前沿技术手段,如胎儿介入、胎儿外科,目前国外这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我国虽起步较晚,但也在积极探索开展对包括肺动脉闭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胎儿进行胎儿期干预,以避免这类胎儿出生后只能进行单心室矫治或“一个半心室”矫治。需要说明的是,胎儿期干预后这类胎儿的两个心室可能发育的更完整,出生后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的远期效果比单心室或一个半心室矫治的的效果要好。我国有一部分先心病介入治疗医生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初步的临床和研究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在胎儿干预方面技术水平也会跟国际上逐渐保持一致。
总的来讲,通过不断强化培训与教育工作,加强学术交流、互通有无,培养更多先心病防控人才,严格把控好“三道关口”,聚焦领域内新理念和新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我国先心病防控事业明天会更好。
长按二维码,免费注册CCIF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