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才华教授:心衰房颤导管消融经验分享

浏览量:1975

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互为因果,常合并出现,其治疗一直是医生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导管消融在治疗心衰合并房颤方面的地位逐渐彰显,据报道,心衰合并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可降低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并改善心功能。在近期召开的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桑才华教授通过两个病例分享了相关经验,并强调导管消融已成为极低射血分数心衰合并房颤的“常规操作”。

 

 

>>>>

病例一

 

患者基本情况: 男,40岁,主因“发现房颤8个月,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周”入院。8个月前体检发现房颤(2020年体检ECG正常),进一步行动态心电图提示“全程房颤”,未诉不适。自觉近半年活动耐量逐渐下降,但仍可上2层楼及平地快走,双下肢无水肿。住院1周前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干咳就诊,平地步行200m即觉胸闷、乏力,ECG提示房颤伴快心室率,UCG提示左心大,门诊予利尿、控制心室率等治疗症状可缓解。

 

既往史:饮酒10年,每次7两白酒,3-4次/周;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史。

 

查体:BP 137/100mmHg,HR 126bpm,BMI 28.4。心音强弱不等,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双下肺呼吸音弱,可闻及湿啰音。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可见明显房颤波。

 

图1 患者入院心电图

 

胸部CT:明显肺水肿,EF 40%,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重度反流,NT-proBNP 4770pg/mL,LA 49mm,RA 41mm,LVEDd 61mm。

 

图2 患者胸部CT图

 

治疗策略:该患者先有房颤,心室率快,再出现心衰症状,且心衰症状逐渐加重,再结合患者病史和入院检查情况,判断患者是房颤导致的心衰,行导管消融术治疗。

 

手术过程:术中基质标测发现患者左房容积 191mL。采用Marshall静脉酒精消融(EIVOM),消融后左下肺静脉电位基本隔离。之后采用“2C3L”消融策略,即在双侧肺静脉隔离基础上常规二尖瓣峡部线消融及冠状静脉内消融、左心房顶部线消融、三尖瓣峡部线消融。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验证肺静脉隔离及消融径线传导阻滞,消融终点明显。

 

图3 术中基质标测

 

图4 EIVOM前后左下肺静脉电位对比

 

图5 2C3L消融

 

术后随访:术后按照心衰四联治疗方案给予相关药物,同时加用利尿剂(三个月后停药)。术后单导联心电贴24h/周,未见AF/AT发作。三个月时,LA缩小至38mm,LVEDd 52mm,EF明显升高至56%;二尖瓣反流好转,呈轻度;三尖瓣反流消失;NT-proBNP降低至15pg/mL。术后6个月停止使用心衰四联药物,身体恢复良好。

 

病例总结

 

  •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使用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可以改善心衰症状。

  • 导管消融术后心衰四联药物治疗缺乏评价疗效的客观指标,何时停止尚无定论。曾有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心衰四联药物不能停止,但根据该患者恢复情况及其他类似患者的治疗实践,推测心衰四联药物可以停,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

病例二

 

患者基本情况:男性,56岁,3年前因卒中住院,发现心房颤动、心脏扩大,无胸闷、气短;CAG无明显狭窄,当地医院考虑扩张型心肌病,启用抗心衰药物治疗。1年余前开始出现活动时胸闷、气短;半年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恶心、呕吐,此后频繁因心衰住院治疗。5个月前TTE显示:EF 35%,全心增大,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重度反流。3个月前因规律药物效果欠佳,心外科建议心脏移植。此次为行心脏移植前准备入院。

 

既往史:高脂血症病史3年,缺血性卒中病史3年;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3年,目前使用呼吸机治疗;亚临床甲减病史3年。

 

入院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γ-GT 741U/L,TBiL 85.6 µmol/L,DBiL 31.7 µmol/L;NT-proBNP 4922pg/mL。

 

心电图:房颤波形明显,提示房颤。

 

图6 心电图结果

 

超声心动图:LVEF 35%,LVEDD 60mm,LA 66*59*73mm,RA 59*66mm。双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全心增大,二尖瓣和三尖瓣重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全心功能减低。

 

图7 患者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腹部B超和腹部CT:提示肝淤血,胆囊炎;脂肪肝,腹壁皮下水肿。

 

图8 腹部B超(左)和腹部CT(右)

 

心脏MRI:室间隔中层有明显线性强化影,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纤维化改变;心脏收缩功能较差。

 

动图1 患者心脏MRI检查

 

初步诊断

1.扩张型心肌病

      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

      心脏扩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

      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功能III级(NYHA分级)

2.高血脂症

3.陈旧性脑梗死

4.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降低

6.脂肪肝

7.慢性胆囊炎

8.胆囊结石

9.尿路感染

 

病因分析:追溯患者病史发现,随着房颤进程进展,患者LA及LV直径增大,LVEF逐渐下降,二尖瓣及三尖瓣反流逐渐加重。考虑房颤是引起患者心衰的重要病因之一。

 

图9 4年间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强化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改善,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厌食,偶有头晕,血压低(持续70-80/40-50mmHg),心率慢(50-60次/分),双肺仍可闻及少量湿啰音。首先给患者实施房颤射频消融术。

 

  • 房颤射频消融术:

术前完善TEE未见双房及双耳血栓;术前血压波动于60-70/50-60mmHg,术中予多巴胺缓慢静点维持,心率70bpm;在超声引导下成功穿刺房间隔;双侧CPVA隔离,Roofline、MAI线性消融;验证双肺静脉隔离及线性阻滞。

 

图10 为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

 

消融术后患者症状好转,活动耐力增加,食欲好转,NT-proBNP下降至1831pg/mL。但也遗留一些问题,主要是血压仍较低,心率慢,房室传导阻滞(AVB)一度,二度一型AVB,2:1AVB。

 

  • 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植入术

基于过往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心动过缓伴心衰的患者,提前进行CRT-D植入术可使患者获益。于是为该患者实施CRT-D植入术。

 

CRT-D植入术后,患者症状好转,胸闷、恶心较前有所缓解,心率提升至60bpm,NT-proBNP下降至1747pg/mL,TBiL下降至63.7µmol/L。

 

出院随访:出院后1个月,患者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恶心、厌食也明显好转,可以正常进食,TBiL与DBiL持续下降,患者已经可以恢复工作。

 

出院后半年,患者快走状态下无胸闷气短等不适,无恶心、腹胀、纳差,TBiL、DBiL恢复至正常范围,Holter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早,出院5个月后心功能改善,LVEF上升至50.3%,LA 54.7mm,LVEDD 56.8mm,二尖瓣反流减轻至中度,三尖瓣反流消失。

 

诊疗体会

 

对于该类患者,在治疗时应该注重几点:

 

  • 强化药物治疗:“新四联”+利尿

  • 病因纠正,包括综合管理

  • 射频消融+器械治疗

     

 

>>>>

总结

对于极低射血分数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心腔内超声可以发现左室收缩功能极差,房颤消融已成为该类患者的“常规操作”。

 

动图2 EF 20%患者超声心动图

 

面对此类患者行房颤导管消融术,于术者而言难度较高,负担较重,那么围术期要注意以下几点:

 

  • 术前优化药物治疗,尽量使患者能够夜间平卧,走平路,无明显呼吸困难。合理且充分使用利尿剂,使患者达到耐受状态。

  • 尽量高效地完成手术,控制手术时间。

  • 重视术中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全麻药物可能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升压药物可能使患者心率增快,因此可以考虑不使用全麻。

 

 专家简介 

桑才华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病区副主任 

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心律失常团队核心带教术者 

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导师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学术
扫码关注
医谱app
扫码下载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