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文教授:我国每年3~5万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这些教训不能忘
暴发性心肌炎是急性弥漫性炎症性心肌疾病,其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死亡风险极高。经过疫情和流感的双重袭击,大众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近期,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托和指派, 急重症学组组织全国涉及该领域的众多专家制定发布了《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发布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具体内容点击:推荐意见一览丨《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重磅发布)。
为此,我们邀请到了该指南的通讯作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道文教授,为大家解读指南、分享指南背后的故事。
第一、指南在共识的基础上补充完善了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总结了国内专家在临床上遇到的、文献报道的病因,如钩端螺旋体、原虫等。
第二、在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方面,暴发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复杂,其中特别是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证实了固有免疫过度激活和炎症风暴形成为本病发病机制,指南引进了最新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以拓展对疾病的整体认识。
第三、在流行病学方面,指南更新了关键的数据,既往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临床上诊断出来的患者远远低于实际人数,指南结合多项大型多中心研究分析,我国年龄>14岁的人群中暴发性心肌炎每年发患者数约为3万~5万。
第四、更加明确提出了暴发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诊断路径,将临床诊断作为最重要考虑,并将它分为拟诊和确诊。指出了炎症因子,尤其是sST2在诊断中的意义。
第五、基于我国实践的优势,特别提出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好转出院后的康复治疗和随访。
有3位患者床位挨在一起,其中有一位28岁的年轻人因为休克入院,容易联想到重症暴发性心肌炎,但是这位患者并没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做了冠脉造影后,显示三支病变。而另外2床都是70多岁的老大爷,“感冒”后胸闷气短、乏力3-5天,检查肌钙蛋白高、心电图不好,结合症状和检查基本判断为冠心病,结果冠脉造影都显示正常,其实这2例老年患者是暴发性心肌炎。
有一位普通病房的患者,已经发病四天了,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符合急性心梗的诊断。按照急性心梗的诊治流程,超过24小时不推荐做介入治疗,接诊的医生准备等一个星期后再做冠脉造影,判断是否做支架治疗。然而患者的情况越来越差,并不符合冠心病的病程,于是转到了CCU,造影显示并不是心梗。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