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在PDA病例中的应用及1年长期随访结果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5岁
左房左室增大,右房室不大,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DAO与MPA分叉处可见异常血管连接,CDFI可见红色彩流通过该血管从DAO→MPA,彩流束宽约:4.8mm(肺动脉端)、7.1mm(主动脉端),SV置其肺动脉开口处可探及连续性正向充填频谱,收缩期两大血管间压差约98mmHg。二尖瓣、三尖瓣关闭时可见少许蓝色彩流反流,范围局限;余瓣膜回声及活动未见异常。室间隔未见中断。房间隔、主动脉完整。肺静脉回流入左房。组织多普勒及室壁运动分析显示左室壁运动协调,左右室收缩有力。
超声提示:
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
动脉水平左向右分流
二尖瓣少量反流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临床策略
术前超声缺损情况: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DAO与MPA分叉处可见异常血管连接,CDFI可见红色彩流通过该血管从DAO→MPA,彩流束宽约:4.8mm(肺动脉端)、7.1mm(主动脉端),收缩期两大血管间压差约98mmHg,三尖瓣关闭时可见少许蓝色彩流反流,范围局限,余瓣膜回声及活动未见异常。
术中DSA造影复测:造影测主动脉侧8.9mm开口;肺动脉右出口3.22mm,长度14.44mm,确定为漏斗型PDA。
术前策略:考虑本次为经股动脉介入封堵,结合术前超声和术中DSA造影测量数据对比,决定使用ABFDQ II-07全降解封堵器(腰高5mm、腰部直径7mm),9F可降解鞘。
术前超声可见缺损反流信号
术中造影可见左向右分流、造影测主动脉侧8.9mm开口;肺动脉右出口3.22mm,长度14.44mm,可见为漏斗型PDA
由导丝建立完整动静脉轨道,以便后续手术沿导丝轨道将全降解封堵器系统鞘管送入主动脉
DSA下左盘推出后,超声下可见位置形态正常
DSA下右盘推出后、超声图像显示位置形态正常,锁定进行牵拉实验,牵拉后封堵器整体稳定,盘面无形变
造影无残余分流情况,封堵完好
1.超声描述:
全降解封堵器PDA封堵术中超声心动图实时监测:X线下建轨后,实时监测全降解封堵器逐步释放,指导主动脉侧封堵器伞盘打开、回撤及释放封堵器腰部和肺动脉侧伞盘。
术毕即时评估:封堵器的形态良好,释放后封堵器无移位,CDFI室水平未见明显残余分流,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2.影像学诊断:
全降解封堵器PDA封堵术中超声心动图实时监测提示:PDA封堵术程顺利,术后原动脉水平分流消失,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锁定后可见位置形态完好、盘面平整,扣合良好
1.超声描述:
(1)PDA可降解封堵器封堵术后复查,按比例显示左心增大,右心房室腔内径未见明显增大,室间隔、房间隔连续性好,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逆向运动,室壁厚度正常,于静息状态下室壁收缩运动有力,未见明显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测定在正常范围:EF54%(50-70%)FS28%(28-40%)。心包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
(2)二尖瓣、三尖瓣形态结构正常,开幅好,关闭欠佳,收缩期瓣口探及少量反流,主动脉瓣形态结构正常,开幅好,关闭欠佳,舒张期瓣口探及少量反流,肺动脉瓣膜形态结构正常,启闭运动好,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二尖瓣血流图示:E峰大于A峰。
(3)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及胸骨上窝切面观察。PDA位置可降解封堵器显示清楚,未见明显移位,CDFI可见少量残余分流,流速约131cm/s,压差6mmHg。
(4)主动脉根部内径正常,管壁不厚,内未见异常回声及异常血流。
2.影像学诊断:
(1)先天性心脏病——PDA封堵术后,动脉水平可见少量残余分流。
(2)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少量反流。
(3)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1.超声描述:
(1)左房、左室腔增大。肺动脉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不厚,室间隔、房间隔连续性好,IVS与LVPW逆向运动。主动脉不宽,管壁光滑,搏幅正常,主动脉瓣形态结构正常,开放关闭尚可。降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可见部分封堵器样回声,未见明显移位分流。二尖瓣、三尖瓣形态结构正常,开放关闭尚好,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2)室壁运动分析及彩色室壁动力技术显示:室壁运动协调,搏幅正常,于静息状态下室壁收缩运动有力,未见节段性异常。
(3)M型特征:二尖瓣呈双峰,前后叶逆向,E-E间距相等。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特征:心内房室水平及各瓣口未见异常彩色湍流信号。
(4)TDI: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单位cm/s):VE/VA>1。声学定量技术及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EF58%,FS30%,EDV66ml,ESV28ml,SV38ml。
2.影像学诊断:
(1)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复查。
(2)左心功能在正常范围。
1.超声描述:
(1)左房、左室腔增大。肺动脉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不厚,室间隔、房间隔连续性好,IVS与LVPW逆向运动。主动脉不宽,管壁光滑,搏幅正常,主动脉瓣形态结构正常,开放关闭尚可。降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可见部分封堵器样回声,未见明显移位分流。二尖瓣、三尖瓣形态结构正常,开放关闭尚好,主动脉弓降部未见异常。
(2)室壁运动分析及彩色室壁动力技术显示:室壁运动协调,搏幅正常,于静息状态下室壁收缩运动有力,未见节段性异常。
(3)M型特征:二尖瓣呈双峰,前后叶逆向,E-E间距相等。
(4)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特征:心内房室水平及各瓣口未见异常彩色湍流信号。
(5)TDI: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单位cm/s):VE/VA>1。
(6)声学定量技术及M型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功能:EF60%,FS31%,EDV57ml,ESV23ml,SV34ml。
2.影像学诊断:
(1)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复查。
(2)左心功能在正常范围。
病例小结
PDA的临床表现取决于PDA的大小以及肺血管阻力。成年PDA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自然史包括:小型PDA:无左心室容量超负荷(正常左心室)和正常肺动脉压力(通常无症状);中型PDA: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容量超负荷(左心室增大,功能正常或降低)和(或)肺动脉高压(可能出现右心衰竭);大型PDA:一般发展为艾森曼格综合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不同程度的发绀。
PDA的封堵难度:入口与出口间的距离较长,周围是质地较软的血管组织,常规金属PDA封堵器材质过硬,放置封堵器后受血管长度限制,盘面展开可能受限。
选择全降解封堵器的原因:1.相较于金属封堵器,全降解封堵器有4种腰高,10种腰部直径,共40种型号可供选择,能满足PDA漏斗型等各类复杂分型封堵的临床需求。
2.全降解封堵器顺应性更好,可自适应不同缺损解剖形态,更贴合漏斗型的同时,不易造成瓣膜反流、溶血、血小板减少、封堵器脱落、血管磨损或移位等相关并发症。
感谢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樊智勇院长、周尔能主任提供的病例分享

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MemoSorb®全降解封堵器封堵膜周部长隧道室缺及术后随访
MemoSorb®阿联酋首例商用|近主动脉瓣全降解室缺封堵术病例分享
MemoSorb®可降解PFO封堵器封堵房间隔夹层合并PFO病例分享
Science Bulletin | 新型完全可降解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MemoSorb® 全降解封堵器封堵外科室缺修补术后残余分流病例分享
中国原创智慧 闪耀全球 潘湘斌教授在德国CIS2024 用中国原创超声引导介入技术演示中国原研可降解PFO封堵器介入手术

可降解学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