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C 2024|心血管介入新时代——理论与实践并举,创新技术规范发展驱动临床应用变革!

浏览量:2203
2024年11月21-24日,第十八届钱江心血管病会议(QICC 2024)于杭州盛大召开。作为国内乃至国际极具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QICC每年都紧跟国内外学术最前沿,广泛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全面展示心血管领域创新成果。本届大会更是精心打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在这一学术舞台上,ScienCrown®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MemoSorb®可降解系列封堵器等多款彰显“中国智造”魅力的创新器械集中精彩亮相,为更多临床医师带来创新技术临床优势及应用新进展。这将为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该领域在全球创新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本文特就会议期间上海长海医院秦永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陈阳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苏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边昶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翁少翔教授等带来的精彩学术分享进行汇总报道。(按专家演讲时间先后排序)

秦永文教授:可降解先心病封堵器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QICC 2024

伴随MemoSorb®可降解系列封堵器(VSD、PFO、ASD)相继上市,中国智造、全球首创的可降解封堵器初代应用体系已成。在学术分享环节,秦永文教授详细介绍了这三款可降解先心病封堵器的结构设计、RCT结果及上市后临床应用实例。可降解ASD封堵器于2024年8月获批上市,其规格型号设计全面,Ⅰ型采用5个显影铂环设计,利于术中可视化操作,Ⅱ型则采取全降解设计,可满足临床多样化需求。
超声影像评估可降解ASD封堵器12个月左右降解

该款封堵器采用了专利降落伞成型锁定设计,锁定拉脱所需力达到金属封堵器的1.8倍,可保障封堵稳定不易脱落。据多中心RCT研究1年随访数据显示,可降解ASD封堵器封堵成功率非劣于已上市的金属封堵器,且心律失常发生率少于对照组,6-12个月内更是进一步降低,这可能与可降解封堵器体内逐步降解后降低了其对房室结及周围组织的压迫、挤压和摩擦相关。类似的积极结果在全降解VSD封堵器临床试验中同样可见,全降解组传导阻滞情况呈现可逆特点,而金属组则持续存在。且经长程超声随访观察,当封堵器术后1年左右完成降解后,房间隔组织能恢复正常形态,可为患者带来更长远期的获益。期间,秦教授还通过一例上市后应用病例,着重强调了TEE在明确诊断特殊类型(如合并房间隔膨出瘤)ASD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后续操作流程的逐步讲解,进一步阐述了在可降解ASD封堵术中遵循标准化和规范化流程对确保患者良好预后的重要意义。

陈阳教授: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在二叶瓣中的应用

QICC 2024

二叶瓣狭窄因其常伴随钙化不对称等不利解剖因素,一直被视为TAVR领域的一大挑战。陈阳教授在概述新型ScienCrown®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设计亮点时强调,该系统基于短瓣架自膨胀技术、全挂连接及锁定/解锁技术(确保稳定释放)、输送系统预弯形技术(实现同轴释放)等多重结构设计优势,可有效解决二叶瓣TAVR术中常见的瓣膜扩张不良、过瓣困难、放置不稳等现存难点,极大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目前,ScienCrown®TAVR一年随访数据已显示,使用新一代瓣膜产品治疗二叶瓣可获得与常规三叶瓣相似且优异的临床结果,临床终点及血流动力学表现均令人满意,整体数据均非劣于同类产品。且ScienCrown®凭借其短瓣架、自膨直筒设计及输送系统预弯形设计,依然展现出较国内同类产品更低的全因死亡率、起搏器植入率及中度瓣周漏发生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充分证明了其在国内常见二叶瓣患者人群中的良好表现。展望未来,期待该创新器械能够尽早上市应用临床,造福广大瓣膜疾病患者。
ScienCrown®瓣膜及其输送系统特征
讨论环节
栾波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ScienCrown®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如何解锁?陈阳教授:瓣膜挂头与输送系统挂钩间以管榫结构相连接,锁定状态下该结构被套筒覆盖,需先通过旋转移除该套筒,暴露出卯榫结构,再次旋转即可实现瓣膜挂头与输送系统的自动解锁。
苏浩教授: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最新临床应用经验分享

QICC 2024

房间隔穿刺术始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苏浩教授在讲座中,深入剖析了房间隔穿刺在各类介入治疗手术中的操作要点及方法学类型,并介绍了国产原研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的临床优势。房间隔穿刺是建立左心通路的关键技术,传统上需依赖金属机械针或外科电刀等器械完成,而随着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的问世,正式推动房间隔穿刺技术迈入精准化新时代。
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
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突破了传统机械方法的局限性,利用射频能量而非机械张力来完成房间隔穿刺,可轻松突破各种复杂房间隔结构造成的诸多阻碍,一次手术成功率更高。术中仅需脚踏同步启动射频,无需改变术者的操作习惯,学习曲线更短;聚集射频能量于圆滑钝状针头进行穿刺,可减少组织损伤,实现更安全、精准、可控的穿刺。通过一例射频消融病例,苏浩教授更直观展示了RF-Lance®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能,并总结指出,精准定位房间隔穿刺是各类左心介入手术最重要的起始步骤,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的应用可助力术者穿刺到最佳位点,保证良好的同轴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治疗效果,未来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讨论环节
周斌全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相较传统机械方法,使用射频穿刺房间隔更具优越性,术者操作体验更佳,穿刺精准,一次成功率更高,安全系数更高,可增加术者应对复杂房间隔的信心。
边昶教授:PFO最新国际临床进展与国内指南解读

QICC 2024

PFO是目前成人中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边昶教授在讲座中就PFO相关疾病、PFO国际临床进展、国内PFO治疗策略三方面进行了详尽阐述。PFO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尤其与不明原因卒中(CS)的关联已得到充分证实。2020年JAMA Neurology杂志首次提出PFO相关卒中概念,随后2022年SCAI指南明确采用PFO相关卒中取代不明原因卒中。中国学者则在2021年采纳了PFO相关卒中概念,将指南定名为《PFO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
2024年《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PFO相关卒中

PFO相关卒中防治是近年来研究热点,大量循证已证明行PFO封堵对卒中患者有益。伴随循证积累,国内外相关指南也在持续更新,对于诊断为PFO且经详细评估排除了其他潜在病因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行PFO封堵的推荐级别实现了不断提升。而临床上更常见的是合并偏头痛的PFO患者,但偏头痛与PFO之间的关联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主要在于准确界定反复的顽固性不明原因偏头痛存在挑战,导致在判断两者相关性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未来仍需进行更严谨的大样本RCT研究,为经导管封堵PFO治疗偏头痛提供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另外,PFO与癫痫、不明原因晕厥等疾病间的关联性也有待更多循证支持。

翁少翔教授:可降解PFO封堵器介入经验分享

QICC 2024

MemoSorb®生物可降解PFO封堵器的经股介入路径基本同于传统金属封堵器,但其独特之处在于“超声评估及引导”、“封堵器装载”、“成型线辅助操作”等方面。翁少翔教授在讲座中展开了系统阐述,并结合一例经典病例报告,以更形象的方式对操作要点进行了展示。可降解PFO封堵术前需严格把握适应证,该患者为29岁未婚年轻女性,有长期反复头痛病史,结合TEE及发泡试验,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考虑头痛与PFO相关性极大,故决定植入可降解PFO封堵器。术后随访结果积极,患者反馈偏头痛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获显著提升。
显影点辅助判断盘面释放过程
术中选择通过MPA2导管配合导丝行无创性过隔,并严格遵循“5S”操作法。在DSA下释放左盘面时,可通过观察腰部的两个显影点推出鞘管,来判断左盘已出鞘;后轻拉成型线,可见左盘头端显影点靠近腰部两个显影点,缓慢回撤,使左盘成型并贴紧房间隔;随后完成右盘面释放,前抵鞘管,使鞘管及钢缆持续抵住封堵器后牵拉成型线,完成锁定,此时可见4个显影点聚拢,呈四边形分布,轻拉钢缆测试,相对位置稳定未变。此时可剪掉并抽出成型线,并将鞘管抵住封堵器逆时针缓慢旋转钢缆,直至封堵器完全释放。

总结

QICC 2024

在当今医疗领域,创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驱动着临床应用发生深刻变革。随着越来越多先进医疗器械不断涌现并顺利进入临床实践,心血管介入领域已然迈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此次QICC大会以推动创新为主旋律,ScienCrown®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RF-Lance®射频房间隔穿刺系统、可降解系列封堵器等多款创新器械在会议期间大放异彩,凭借卓越的临床应用优势及效果,赢得了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内诸多专家大咖的高度肯定与一致认可。展望未来,一幅熠熠生辉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当驭开拓创新之风,以砥砺奋进之姿不断前行。期待在后续发展进程中,心血管介入领域能持续实现创新突破,让更多创新器械更广泛应用于临床,切实服务于临床需求,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书写属于中国医疗创新的辉煌篇章。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3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