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郭宁教授:从"药控困境"到"高效消融",RDN开创高血压治疗臻境界

近年来,去肾交感神经术(RDN)作为难治性高血压的创新型治疗手段,正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应用。其中,RDN的长期疗效评估、国产器械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高血压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等始终是临床聚焦的核心议题。基于此,医谱学术“对话RDN”学术专栏特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聚焦RDN患者术后疗效及国产RDN器械临床应用情况,以进一步传递RDN高亢之声,将为患者健康谋福祉的理念落到实处。
本期“对话RDN”我们有幸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分享RDN在西北地区的开展情况及基层高血压防治策略等诸多宝贵经验。

释疑·洞察·展望
郭宁 教授
Netrod®星带™RDN系统,网篮状六电极设计能达到360度消融;出色的贴壁性能可以确保手术安全、高效开展,是RDN成功开展的重要基石。
术精效显 患益为臻
从两例典型病例看RDN在
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突破性价值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袁祖贻、郭宁教授团队已成功开展多例RDN手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包括陕西省首例RDN手术,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RDN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石。在临床实践中,郭宁教授特别分享了两例令其印象深刻的RDN治疗病例,进一步印证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
第一例患者是中心开展的首例RDN患者,为50多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病例特点为长期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控制不佳)及显著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且在长达10余年的诊疗过程中,患者的降压治疗方案逐步升级:初始采用氨氯地平2.5 mg/d,后增至5 mg/d,随后调整为硝苯地平控释片,并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200 mg/d及比索洛尔5 mg/d。然而,多药联用仍未能实现血压有效控制,且伴随肾功能减退,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至<60 mL/(min·1.73m²)、血糖控制不理想、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由于患者强烈的治疗意愿,经团队严格评估后,患者符合RDN适应证并对其开展了RDN手术,术后降压效果明显。目前患者已经随访一年,动态血压监测完全达标,维持在120~130/70mmHg左右,同时患者的eGFR由术前50 mL/(min·1.73m²)显著提升至70 mL/(min·1.73m²),获益效果显著。该案例充分提示,对于难治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RDN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第二例患者于近期(约1个月前)接受了RDN手术。该患者患有多种疾病,服药种类较多,在术前接受了为期四年的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总体控制相对稳定。患者希望减少服药的数量,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主动选择尝试RDN进行治疗。术后即刻显现降压效果,手术当日收缩压即从130 mmHg降至110 mmHg。出院时,降压方案成功由术前四联用药减量为两联用药。术后1个月随访显示,患者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稳定在120 mmHg左右),且维持药物减量状态,显示出显著的临床获益。该案例提示,对于药物治疗依从性不佳或希望减少用药负担的高血压患者,RDN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锐器精工 匠心独运
从贴壁性能到温度控制,开启高血压治疗臻境界
1)全方位消融能力强:网篮六电极设计可实现血管周径360°无死角消融,显著提升消融覆盖范围;2)优异的贴壁性能:通过专利手柄设计提供卓越的支撑力,确保消融电极与血管壁的稳定贴合;3)搭载温度自动控制技术,单次消融时长仅需约2分钟,安全性更高,对术后血压的调控效果显著且稳定。
去芜存菁 守正拓新
RDN技术推广3大核心策略患者教育+严格筛选+资质认证
RDN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广。为进一步推动该技术向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郭宁教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以下关键策略:
加强患者教育,推动观念转变。RDN目前的适应证主要针对两类高血压患者:①药物控制不佳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②对降压药物不耐受或依从性差的患者。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仍有大量患者对RDN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效果存疑导致其临床应用受限。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需通过系统化的患者教育,使公众充分认识RDN的定位。
严格筛选适应证人群,明确RDN的临床定位。与冠心病的治疗原则类似,药物治疗仍是高血压管理的基石。RDN的适用人群应严格限定于:在优化药物治疗(如足量联合用药)后,血压仍未达标,或无法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通过精准筛选适应证人群,可避免技术滥用,并确保患者最大获益。
建立标准化资质认证体系,保障技术规范实施。RDN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度依赖术者经验及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推广过程中需建立双重认证体系,包括医院的资质认证和术者的资质认证,通过制度化的准入标准可最大程度减少技术异质性,确保RDN在全国范围内的规范化和同质化开展。
强基固本 智慧赋能
构建高血压分级诊疗新体系
破解"两高两低"防控困局
首先,应构建以大型三甲医院为核心的区域性网络医院体系,通过双向协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具体包括:1)通过规范化培训、远程会诊及临床带教,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掌握高血压的早期筛查标准、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以及难治性高血压的转诊指征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的诊疗水平;2)通过培训包括RDN在内的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疗法,以使前沿技术不断下沉的同时,进一步确保技术开展的规范性和安全性;3)定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强化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分级诊疗意识,促进基层医院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模式转变。
其次,构建有效的双向转诊体系。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诊疗能力通常可覆盖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常规管理,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或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若经规范治疗仍未能实现血压达标,则应启动分级诊疗机制,及时将患者转诊至具备专科优势的三甲医院。对于三甲医院,经系统诊治后,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依照双向转诊制度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的长期随访和慢病管理。如此,既能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能保障高血压患者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再者,制定完整的高血压诊疗疗程图。以胸痛中心在各大医院非常完善的诊疗流程和体系为例,高血压诊疗同样需要非常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同时针对基层和三甲医院版本,应有所区别,适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特点,最终实现高血压患者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最后,构建"患者-基层医生-三甲医院医生"多维互动的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创新特征体现在数据互联机制的构建:当高血压患者于基层医疗机构或三甲医院完成诊疗后,其动态诊疗数据与随访信息通过平台系统录入并整合。凭借数据互联能力,三甲医院与基层医师可实时获取患者完整的诊疗详情;针对难治性高血压病例,三甲医院医师能为基层医师提供远程诊疗指导,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闭环。这一机制在实现跨层级医疗资源协同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诊疗效率,减少了医疗资源的重复消耗。
结 语
本期“对话RDN”,通过对话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郭宁教授,让我们进一步领略到了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RDN的开展情况和基层高血压防治之道,为我们全国RDN有序、规范化开展和高血压防治提供了独属于陕西的智慧和思考。
相信未来,随着医疗科技的持续进步与临床循证数据的不断完善,RDN技术必将进一步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向更高层级发展。让我们一同期待,RDN必将大有作为!
Netrod®星带™RDN系统由肾动脉射频消融仪和一次性使用网状肾动脉射频消融导管组成。
其注册证号为:国械注准20243011385,国械注准20243011387
专家简介
- End -
精彩内容推荐
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马翔教授:从数字赋能到RDN的范式应用,再谱新疆地区高血压防治新蓝图
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胡伟教授:从难治到可治,国产创新RDN系统开创高血压介入治疗臻境界
对话RDN之临床应用丨贺玉泉教授:三擎聚力,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高血压建设的破局之道
对话RDN丨刘进军教授:以RDN革新之力,擘画皖北高血压防治蓝图,引领高血压诊疗臻境界!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