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房缺封堵器成功封堵儿童主动脉侧无缘18mm大型房缺病例分享
近日,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樊志勇、周尔能教授团队在张智伟教授指导下,成功为一名4岁患儿实施MemoSorb可降解房缺封堵术。患儿术前超声显示房间隔缺损直径达18mm(大型缺损),且距离主动脉侧0mm。团队选用BDASD-I 24可降解房缺封堵器,术中即刻及术后心超复查显示封堵器成型良好,稳定夹持缺损,房水平分流消失,证实了可降解封堵器治疗大型房缺的可靠性。
患者信息
基础信息:女,4岁。
经胸超声描述:
1. 各房室腔内径未见明显增大,室间隔连续性好,房间隔中部回声脱失约14✖️16✖️12mm ( 缺损主动脉侧残端长约0mm,对侧残端长约7mm;二尖瓣侧残端约11mm,对侧残端约6mm; 上腔静脉侧残端长约5mm,下腔静脉侧残端长约12mm)。三尖瓣探及少量反流,余各瓣膜形态、结构、启闭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大动脉关系、内径正常。心包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
2. 多普勒(CDFI):房水平左向右分流速度1.3m/s,压差12mmHg; 三尖瓣反流速度2.4m/s,压差24mmHg。
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II孔型房间隔缺损(中央型)、房水平左向右分流、三尖瓣少量反流
临床策略
术中复测及封堵策略:术中复测缺损直径约18mm,经术者仔细考量选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BDASD-I 24封堵器,配合14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
手术过程
术中复测


术前复测缺损18.2mm
左盘展开

DSA下将前4个mark点推出鞘管后,
轻轻牵拉成型线使左盘成型并贴靠房间隔
右盘展开


左盘贴靠房间隔后,展开右盘
固定钢缆后撤鞘管,推出第5个mark点,轻推钢缆使右盘贴合在房间隔上
封堵器双盘骑跨房间隔两侧


剑下双房心切面
主动脉短轴切面
锁定后超声多切面确认


四腔心切面
剑下双房心切面
前抵鞘管和钢缆,牵拉成型线进行锁定;
锁定后超声下确认封堵器位置正确,稳定夹持缺损,无残余分流
封堵器释放

逆时针旋转钢缆,释放封堵器,DSA下可见5个mark点呈“T字型”分布,封堵成功
术后3天超声复查
超声描述:先天性心脏病一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复查:
1. 各房室腔内径未见明显增大,房间隔连续性好,房间隔中部可见封堵器回声,未见明显残余分流;
2. 室间隔连续完整。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正常,于静息状态下室壁收缩运动尚有力,未见明显节段性运动异常;
3. 三尖瓣形态结构正常,开幅好,关闭欠佳,余各膜形态、结构、启闭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大动脉关系、内径正常。心包腔内未见明显液性暗区。
超声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房水平分流消失


病例小结
房间隔缺损的临床表现因缺损大小、分流量多少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畸形而异。小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儿童时期可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等症状。较大的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5mm),患儿在婴幼儿时期即可出现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本例患者为4岁儿童,术前超声复测房间隔缺损直径达18mm,且距离主动脉侧0mm,属于大型房间隔缺损,需尽早采取手术治疗。
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植入传统金属封堵器会终身留存于心脏之内,而生物可降解房缺封堵器由生物高分子材料构成,内皮化稳定后逐步降解,植入后1年左右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在有效修复房间隔缺损、诱导心脏组织重塑的同时,避免了传统金属封堵器远期并发症风险。经术者综合考虑后,选择了BDASD-I 24规格封堵器,配合14F可降解封堵器介入输送系统进行封堵。术中即刻及术后心超复查可见封堵器盘面稳固贴壁,稳定夹持缺损,成型良好,房间隔水平分流消失,充分证明了可降解封堵器在大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感谢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樊志勇、周尔能教授团队的病例分享,感谢张智伟教授的技术指导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