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PFO封堵器应用于长隧道PFO合并29mm下腔静脉瓣病例分享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琦光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极具挑战性的长隧道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患者房间隔解剖复杂,12mm长隧道缺损伴房间隔略向右房膨出、右心房见29mm下腔静脉瓣,多因素叠加增加手术难度。手术团队通过缜密的术前评估及娴熟的术中操作,成功植入BDPFO-I 2424可降解PFO封堵器,术后封堵器精准、稳固夹持缺损两侧,无残余分流,手术效果满意。
患者信息
基础信息:女性,37岁。
临床诊断:偏头痛,卵圆孔未闭。
TEE超声所见:房间隔回声中断不明显,略向右心房膨出,宽度18mm,深度5mm,略有摆动,卵圆窝处较薄,未见房水平分流,左房侧开口约1.2mm,右房侧开口不明显,瓦氏动作后左房侧开口约1.5mm,右房侧开口约2.5mm,可见房水平少量左向右分流,隧道长度约12mm,继发隔厚度约3mm,右房内可见下腔静脉瓣,长度约29mm,摆动明显。
超声诊断:房间隔卵圆孔未闭,体部及耳部未见明显血栓

右心声学造影:10ml手振生理盐水,经左上肢贵要静脉快速注入,右房充分显影,静息状态第二个心动周期左心房内见中等量微泡进入,瓦氏动作后即刻左心房内见大量微泡进入。
超声提示:心房水平可见右向左分流(大量)。

临床策略
经食道心脏超声示卵圆孔未闭,属于长隧道型PFO,房间隔略向右房膨出、合并29mm下腔静脉瓣,右心声学造影提示,静息状态第二个心动周期左心房内见中等量微泡进入,瓦氏动作后即刻左心房内见大量微泡进入,心房水平可见大量右向左分流。
选伞考量:根据术前综合评估,选伞确定:BDPFO-I 2424可降解PFO封堵器,搭配14F可降解封堵器输送系统。
手术操作
导丝过隔

送入输送鞘,撤出导丝


左盘展开


DSA下,左盘面3个Mark点聚拢
超声下左盘贴壁
锁定封堵器

封堵器成型,DSA下可见4个Mark点聚拢
锁定后牵拉实验

轻轻牵拉钢缆,4个Mark点依然聚拢在一起
Mark点相对位置未发生变化,并随着钢缆摆动
释放封堵器

钢缆和鞘管同时撤出,成功释放封堵器
术后超声


超声下可见封堵器左右盘面牢牢贴靠房间隔,且无残余分流,封堵成功
病例小结
本例为一例37岁女性PFO患者伴偏头痛,房间隔回声中断不明显,略向右心房膨出,宽度18mm,深度5mm,隧道长度约12mm,继发隔厚度约3mm,右房内可见下腔静脉瓣,长度约29mm,摆动明显。右心声学造影示右向左大量分流,属长隧道型、合并下腔静脉瓣的高危PFO病例。植入可降解封堵器后,超声即刻评估显示封堵器定位准确,形态良好,双侧盘片贴合紧密,牢固夹持房间隔组织,未见残余分流。
此病例难点在于长隧道PFO可能使导丝导管通过困难,封堵器贴合不良或残余分流;ASA摆动可能会干扰定位,增加封堵难度;下腔静脉瓣可能会遮挡PFO入口阻碍导丝进入或封堵器展开。可降解封堵器柔韧性高,能够适应长隧道、下腔静脉瓣等复杂结构,更好贴合房间隔并降低组织侵蚀和磨损。腰部阻流膜有效充填隧道空隙,显著降低分流风险;专利锁定结构则有效抵抗局部隔瓣运动的影响,确保植入后整体构型稳定,避免移位。
本病例成功植入并实现即刻完全封堵,表明可降解封堵器即使面对复杂PFO解剖结构,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封堵效果,凸显了其在特殊病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该产品为合并多发解剖异常的PFO介入治疗提供了可靠选择,有望进一步拓展可降解封堵技术在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范围。
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王琦光教授团队的病例分享
-END-
术后一年随访:可降解PFO封堵器应用于PFO合并偏头痛病例分享

扫码观看可降解学苑精彩内容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