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手术复盘|宋雷教授、崔成教授深度解析激光消蚀与血栓抽吸术在复杂冠脉病变中的应用

随着精准诊疗理念深化,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已不再局限于手术的即刻成功,而是更加注重远期预后。这对介入医生的策略制定、技术运用和术中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由阜外医院冠心病一病区牵头、联合介入导管室、医谱学术全新打造的全景手术复盘系列课程应运而生,该课程以多视角影像采集与时序化节点同步为核心,实现了复杂手术全流程的可视化、可标记的真实临床教学模板。
通过“主刀视角+操作影像同步+关键节点深度解构”三位一体的全景教学模式,将复杂手术的操作细节、策略选择与术中应变精准还原,为医生提供了手术全程高效学习和复盘的系统工具,推动先进技术与规范理念向基层持续普惠。
9月18日,全景手术复盘系列课程首期教学内容在阜外医院宋雷教授主持下,崔成教授通过一例“高血栓负荷编织样血管介入治疗”的特殊病例复盘,深入解析了激光开通血管的策略选择与操作要点,并展示了血栓抽吸术在快速恢复冠脉血流、减少远端栓塞中的关键技巧,为临床复杂冠脉病变应对处理探索了新策略。
复盘病例介绍
现病史
患者29岁男性,3月前运动后突发胸痛,ECG下壁导联ST段抬高,外院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右冠中段闭塞,行RCA PTCA+血栓抽吸+冠脉内溶栓;2月前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再通,存在明显附壁血栓+血管瘤样扩张改变,当地医院未进一步治疗,予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利伐沙班10mg抗凝治疗。术后,患者仍间断胸闷不适,遂前往阜外医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相关检查指标及主要诊断
UCG:LA36mm,LV50mm,EF58%,下后壁变薄伴室壁运动减低。LDL 1.15mmol/L;HbA1C5.7%;ESR 2mm/h;抗磷脂抗体阴性。
主要诊断:冠心病(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
入院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脉整体状况尚可;右冠脉呈弥漫性严重病变,病变核心位于第二转折区,表现为典型血管编织样改变及多腔结构(至少两个假腔)。具体受累范围包括:(1)中远段弥漫性扩张伴血管分层;(2)第二转折后严重狭窄及继发的狭窄后扩张(累及PLA);(3)PDA全程弥漫性重度狭窄。结合患者症状持续+狭窄严重+真腔存在连通可能,决定再次行介入治疗。

左冠造影

右冠造影
手术策略
考虑到患者血栓负荷,在手术策略选择上,着重关注导丝能否顺利通过+机化血栓处理+右冠第二转折狭窄处及前后血管扩张样变处理(支架/球囊扩张)。其中,针对相对机化的贴壁血栓,由于常规血栓抽吸较难奏效,准备行激光消蚀。
手术复盘过程
过导丝
术中经右桡动脉入路完成造影后,顺利将指引导管送至右冠口。在尝试通过导丝时,由于右冠近段血管粗大且分支较多,导丝多次进入分支血管,通过困难。随后调整为分步推进策略:先将一根导丝选择性送入分支,以调整导管方向并增强支撑,再沿该导丝顺利将第二根工作导丝送入目标主支远段,之后撤出分支内的首根导丝。工作导丝在通过第二转折处时,经反复调整与耐心操作,成功跨越RCA病变部位,抵达左室后支远段。

过导丝并评估血管内部情况
血栓消蚀和球囊扩张
随后,IVUS评估显示,右冠脉管径过大,且机化血栓负荷重,如直接植入支架/放置药球可能导致支架贴壁不良/药球膨胀不全及血流恢复不佳等,决定在支架植入/药球放置前先行血栓消蚀。
消蚀过程中,首先使用1.7mm ELCA激光导管,在第二转折处及其邻近区域实施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消蚀术,并配合持续生理盐水灌注,采用反复、缓慢的消蚀策略,逐步扩大真腔。随后,换用4.0 mm球囊对右冠中远段进行充分扩张后,IVUS提示管腔已趋于融合,但仍见低密度贴壁血栓及明显的腔内分隔。鉴于血管直径超过6 mm,升级为5.0 mm球囊,在第二转折处狭窄部位及右冠中段进行反复扩张,以进一步建立较大、形态完整的管腔通道。

4.0mm球囊扩张

4mm球囊扩张后IVUS检查

5mm球囊扩张后
血栓抽吸
考虑到右冠状动脉内贴壁血栓负荷较重、血管直径较粗,单纯激光消蚀范围有限,常规手动血栓抽吸亦难以完全清除附壁血栓,术者团队决定送入机械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术后IVUS复查,血管主腔形成,但局部仍存在双腔/多腔通道结构,主腔在所有通道中直径最大。

血栓抽吸后IVUS复查
放置药物球囊
充分血栓抽吸后复查IVUS,提示第二转折处狭窄部位的低密度血栓已显著减少,局部血管直径为5.5 mm。考虑到该位置植入支架存在技术局限及潜在疗效不佳风险,经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药物球囊治疗。
由于右冠近段尚未处理,术者团队先使用4.0 mm普通球囊对右冠近段进行反复扩张,随后更换为4.5x35 mm药物球囊,在第二转折处实施反复扩张并成功释放药物球囊。术后IVUS检查显示真腔形成良好,附壁血栓进一步减少;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第二转折处狭窄程度显著改善。手术顺利完成。


IVUS检查和最终造影
术后总结
本例患者青年男性,病情具有以下特征:冠状动脉扩张样改变、冠脉编织样改变以及高血栓负荷。针对这些特点,崔成教授指出:
-
冠状动脉扩张样改变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50%,其机制主要与长期血脂异常导致冠脉壁脂质沉积、血管弹性减弱并逐渐扩张有关。此外,炎症性疾病(如川崎病、结节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大动脉炎)、先天性与遗传因素、医源性或外部因素,以及其他罕见病因(如巨球蛋白血症)也可能引发该病变。
-
冠脉编织样改变的主要因素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因素涉及血管发育异常及遗传相关疾病;后天性因素则多由动脉夹层继发假腔形成,或血栓再通后管腔分隔所致。
-
针对患者高血栓负荷的处理原则,应关注以下几点:1)术前评估:通过冠脉造影明确血栓负荷(TIMI分级)、血管直径及远段血流情况。2)术中操作要点:优先进行血栓抽吸,必要时联合局部溶栓或GPI(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评估血流恢复情况;若效果不佳,可考虑激光消融或机械血栓抽吸。3)支架置入时机:应在血流恢复至TIMI 3级后植入支架;若血栓负荷仍较重,建议延迟置入。4)术后管理:强化抗凝治疗(如肝素、GPI),密切监测出血风险,并长期坚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此外,针对高血栓负荷的处理,建议考虑以下措施:(1)延长导管血栓抽吸:可在部分情况下使用,但并非常规推荐。对于较大的附壁血栓,抽吸效果可能有限,不一定能有效清除。(2)准分子激光导管:适用于多种病变类型,包括血栓、钙化及斑块组织等,能够通过消蚀作用减少血栓体积。在处理血栓时,推荐采用盐水灌注方案,而非造影剂,以优化消融效果并降低风险。(3)机械血栓抽吸等其他辅助手段也可作为治疗选择。
最后,崔成教授总结道,高血栓负荷是导致冠状动脉远端栓塞、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处理高血栓负荷时,首要目标是尽快恢复冠状动脉的有效血流,并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抗栓、溶栓及微循环保护策略。对于此类患者,血栓病变的预处理尤为关键,手动血栓抽吸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必要时可考虑采用机械血栓抽吸或准分子激光血栓消融等技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关于机械抽吸与激光消融在血栓清除中的确切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仍需更多临床实践与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验证。
小结
宋雷教授表示,当前临床在应对冠脉扩张样改变伴血栓形成这一复杂病变时,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现有血栓抽吸导管效率有限,难以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亟需探索更为高效、安全的血栓处理新路径。他特别强调,本次病例中所采用的新型血栓抽吸器械联合激光消蚀技术的成功实践,不仅为解决此类棘手血栓提供了新思路,也标志着介入治疗器械在精准化与高效化方向上的重要突破。
展望未来,宋雷教授表示,期待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临床探索,进一步研发更适用于此类复杂病变的专有器械与系统策略,从而不断提升临床救治水平。全景手术复盘可以帮助术者实现“多维同步采集—关键节点标记—操作策略回放”的系统化学习闭环,不仅精准回顾手术全过程,更能以可量化的方式对操作路径、器械选择与术中决策进行深度复盘。这一模式为复杂病变介入带来了全新的教学与质控思路,也为年轻医生提供了高效、真实的临床学习场景。

扫码回看全景手术复盘课程
专家简介

博士 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一病区主任,冠心病中心副主任,介入导管室负责人,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者(PI),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腔内影像及生理学专业访问学者。国家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导师。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JACC、JACC CI等国际医学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心血管介入器械研发与上市前临床试验;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老年心血管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胸痛影像与介入学组副组长、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健康科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等期刊编委。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目前外派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担任介入导管室主任,副主任医师。2009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内科博士毕业,同年任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从事心内科诊疗工作至今,先后于冠心病中心、急诊、冠脉重症监护病房、外周血管中心担任组长,参与了国自然、院所转化基金等,连续多年在CIT、CHC以及长城会等会议做主题报告。擅长冠心病急危重症治疗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钙化旋磨治疗,分叉,再狭窄病变,慢性闭塞病变等复杂介入治疗,年手术量1000台左右,其中年均PCI超过500例。


阜外医院冠心病一病区和介入导管室
-
冠心病一病区拥有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精英医护团队,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5名,其中国家级冠脉介入培训导师5人。病区年冠脉介入量超6000例,擅长高危复杂介入治疗、腔内影像与生理学指导,以及桡/远桡动脉入路等微创介入技术。教学资源丰富,承担国家冠脉介入基地、专科医师培训等项目,“潜心问道"教学平台累积授课100余次,播放量过百万。科研实力突出,承担了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年在LANCET等顶级医学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累积影响因子超过300分。

扫码关注科室动态
-
介入导管室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平台,汇聚全球最先进心血管介入诊疗设备与最专业的团队。全年各类心血管介入手术超5.8万例。以国家心血管病临床研究中心心血管介入影像核心实验室平台为依托,长期坚持开展冠脉介入影像及生理学培训与教学。依托阜外医院模拟教学中心,开创性的设计以实际动手操作、影像阅片实战及影像分析"手把手"互动教学系列特色课程,建立了一支临床实战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讲师队伍。已培训超过1500名年轻介入医师和技师,线上课程受众超十万人次。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