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W-ICC/AHS.25 | 胡新央教授:FLAVOUR研究揭示FFR指导策略在女性冠心病诊疗中的独特优势

浏览量:868

 

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期间,在“AHA @ GW-ICC”联合论坛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胡新央教授发表了题为“女性冠心病的特殊性”的专题报告。胡教授系统阐述了女性冠心病在流行病学、冠脉解剖及生理学方面的显著性别差异,并重点解读了FLAVOUR研究的性别亚组分析结果。报告强调,这些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临床表型和干预策略反应,特别是FFR(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PCI策略在女性患者中展现出独特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

 

 

胡新央教授:女性冠心病的特殊性

胡新央教授首先指出,女性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均与男性存在显著不同。在解剖学上,女性的冠状动脉管径更小,斑块负荷相对较低,且斑块常表现为“低风险”特征。在冠脉生理学层面,研究显示女性具有更高的静息血流,这一特异性导致了其冠脉血流储备(CFR)相对偏低。这些固有的生物学差异,是临床制定干预决策时必须考量的重要前提。

 

基于这些特异性,胡教授详细解读了FLAVOUR研究的性别亚组分析。FLAVOUR研究是一项对比FFR指导与IVUS(血管内超声)指导PCI策略的大型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该亚组分析旨在探讨不同指导策略在两性中的长期临床结局。数据显示,在5年长期随访中,女性患者的临床结局表现出显著的独特性。在女性中度狭窄病变患者中,采用FFR指导策略的初始PCI介入率显著低于IVUS指导组。

 

胡教授强调,最为关键的发现是,FFR指导组在女性中虽然初始介入率更低,但在长达五年的随访中,其靶血管失败(TVF)事件率与IVUS指导组相当,并未出现不良事件的“追赶”现象。这一结果有力证实了FFR指导策略在女性患者中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即可以在不增加远期风险的前提下,使更多女性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介入治疗。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男性患者中,FFR指导组的远期TVF发生率反而显著高于IVUS指导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差异主要是由靶血管血运重建(TVR)事件的增加所驱动,而非心源性死亡或心肌梗死。这一发现凸显了在男性患者中,单纯依赖FFR可能会低估IVUS所能识别的“高风险”病变,导致远期事件增加。

 

最后,胡教授指出了当前女性冠心病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即女性在绝大多数冠脉临床试验中的代表性严重不足,入组比例通常仅为20%至25%。这种证据的缺失导致了针对女性的专用冠脉功能学研究匮乏,也使得临床指南难以提供基于性别差异的精准指导。

 

结语

 

胡新央教授的报告系统性地揭示了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殊性,并为性别差异化的冠脉介入策略提供了关键的循证依据。FLAVOUR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清晰地表明,FFR指导策略对于女性中度冠脉病变患者尤为有效,能够在保证长期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她的报告也尖锐地指出了当前领域内女性证据不足的短板,为未来开展更多针对女性的心血管研究指明了方向,是推动冠心病诊疗迈向性别精准化新阶段的重要呼吁。

 

-END-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点击下载
医谱学术
点击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2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