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分享 | 2022国际卒中大会亮点透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冀瑞俊教授

浏览量:1852

 ISC 2022会议主要分为临床课程、基础学科课程、进阶专业可能三部分。

 

Clinical Sessions主要介绍了卒中风险因素和预防;脑血管系统护理;卒中影像;神经血管内治疗;急性卒中非血管内治疗;从静脉到动脉的非急性大血管疾病;住院护理;从ICU到出院;临床康复;卫生服务、质量改进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结果。

 

Basic Science Sessions介绍了转化基础科学;中风后恢复和恢复的分子、细胞和系统水平的神经科学等内容。

 

Further specialized topics讲解了COVID-19的脑血管表现;脑健康;脑出血;脑血管病护理;小儿脑血管疾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相关内容。

 

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已经成为临床一线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此次大会的谈论重点。

 

对于大面积的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是否仍安全、有效是全世界血管内治疗中都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

 

RESCUE-Japan LIMIT是全世界第一个对比较大面积血管梗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探讨的研究。

 

对于急性脑梗死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否安全有效并没有特定研究证实。在本次会议中第三军医大学杨清武教授为我们带来了RESCUE BT研究,进行了相关讨论。

46%~55%时间窗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及41%~43%超时间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在血管再通后无法达到90d功能独立,称为血管内治疗的无效再通。无效再通可能有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微血栓形成两个机制。

 

开通大血管后再进行微血栓血管内动脉溶栓是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CHOICE研究也进行了讨论。

真实世界内,不同医疗行为及介入干预直接结局有何差异?ASSIST Registry研究也对此进行了探讨。血管内治疗在儿童领域的发展情况也是临床许多专家关注的重点。

2021年欧洲卒中组织更新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指南

 

冀瑞俊教授及其团队一直在探索能否扩多大静脉溶栓时间窗,并较早地提出了"病理生理窗指导下溶栓干预模式"。

伴随着静脉溶栓医学模式的改变,药物的提升也十分重要。

本次会议第一次有研究探讨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移动卒中单元是否可行。

华法林是经典抗栓药物,但存在一些弊端。目前新型口服抗凝药已经成为重要治疗方式,而新型抗凝药是否优于华法林也有许多研究进行探讨。

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哪种治疗更安全、更有效,也有研究进行探讨。研究证实,在CVT患者中,DOACs与华法林相比,在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以及安全性中没有显著差异,但同时有可能口服抗凝剂有减少主要出血事件风险的趋势。未来仍需要大型前瞻性或随机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

冀瑞俊教授还为我们介绍了本次大会评选出的12位在卒中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其中不乏中国面孔。

 

新一期Stooke杂志对2020年卒中大会中所有摘要进行了刊布。

冀瑞俊教授在本次报告中带大家快速回顾了2022年国际卒中大会中发布的重要研究结果,并强调可以从研究结果中看出其与Let's go beyond主题相契合,且国内外同道都发出了正面的评价。未来也希望大家可以团结起来,在国际卒中领域发出中国学者更加有力量的声音。
3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