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结构周落幕:结束精彩现在,构造缤纷未来
3046人阅读

由葛均波、高润霖院士任大会主席,周达新、吴永健教授任执行主席,潘文志、宋光远教授任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联合全国多家医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昨天以三场精彩万分的辩论完美落幕。

过去整整一周,是所有从事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的一场盛大聚会。自10月8日开始,连续7天的日程全是满满的干货。

很多人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结构周精心策划的会议内容,34家医院65台手术转播,又有最前沿的技术展示,还有线下会议的深度讨论。这周密集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的经验,无论是效果还是效率都远远超过平时零敲碎打的自学。


最终,近 4000 家医院次(平均观看时间 121 分钟/次) 超过150000 人次观众(平均观看时间 113 分钟/次)利用直播平台观看了中国结构周的精彩内容,该数据不仅创下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学术会议网络转播的新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前所未见。在数量的基础上,会议的质量更是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中国结构周已经毫无疑问确立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地位。



马拉松式的手术转播,屡现亮点和惊艳

回顾第二届中国结构周四天半的手术转播,至今看来仍然令人惊艳。我们知道,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因为其内容新、难度大,一直被认为是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中的焦点和难点。虽然我国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是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步较晚,但是我们用短短5、6年时间走过了世界先进国家十几年的发展道路。如今,上海、北京、杭州、成都、广州、武汉、天津、西安、大连以及香港、澳门、台北十几家中心都成功进行了高水平、高难度的TAVR等手术转播。这也表明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已经大步赶上,而且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有把握在手术转播这样的压力下顺利完成手术表演。另外,来自美国、英国等一流介入中心展示非常前沿经导管瓣膜手术,使得结构周前沿性进一步提升。



从学习到创新,我们不仅仅是手术匠

更难能可贵的是,今年的中国结构周推出了非常多中国原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说明中国的结构性心脏病专业不仅仅学习了国外技术,能够成功完成手术,而且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积极创新,把临床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形成一个个攻坚课题。最终,第二届中国结构周关于创新技术方面交出了非常精彩的答卷。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ValveClamp技术首次手术转播;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陆方林教授带来的LuX-Valve首次公布人体试验结果;

  • 广东省人民医院张智伟教授展示房缺可降解封堵器手术;

  • 长海医院赵仙先教授展示“钢筋混凝土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瘘

  • 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的纯超声下房间隔封堵等等...

这些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展示的创新技术,为中国结构周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我们不仅仅满足于作为单纯的介入医师、一个手术匠,通过临床医学家敏锐的判断力和创造力,开发出一个个临床实用的技术或产品,再通过医工结合开展临床试验,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相信在不久在将来,在中国结构周的推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结构性心脏病新技术通过这个平台传遍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中国结构周将致力成为一个向全行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原创新技术的舞台。

因相聚而美好,因思辨而前进


网络直播带来的种种优点不言而喻,相信一周来所有参与网络收看的医师朋友们都能感同身受。但是,线下会议的精彩同样也是不可替代的。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线下会议暨第29届长城会结构性心脏病论坛,接力起网络直播,并带来更为丰富的线下会议内容。这也让现场参与的医师们更感觉到不虚此行。其中,2018中国TAVR临床路径规范化培训教程就是典型代表。会上同期发表的《2018中国TAVR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手册,可以说是目前我国TAVR技术的实战指导攻略,为更多中心开展TAVR技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的成立,让所有有志于从事该领域的青年医师们有了自己的新家。或许多年后,中国TAVR领域的大家就出自这个学术平台,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进阶之路。最为精彩的就是本届结构周的压轴大戏,辩论大赛。三道辩题可以说是目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具争议的焦点话题。TAVR手术是否应向外科中低危患者过渡?TAVR手术后是否应常规抗凝治疗?房颤无抗凝禁忌者左心耳封堵是否合理?辩论不仅仅是语言技巧的展示,更是学术理念的碰撞和交锋。三场辩论,场上双方辩手逻辑清晰,言语犀利,攻防精彩;场下观众欢声笑语,不停叫好。谁是胜利者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给大家带来思考。因为思辨,带来更多的进步。


TAVR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2018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


辩论大赛


今日虽然精彩,更有缤纷未来。

中国结构周,我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