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所)长顾问。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院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现任该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国循环杂志总编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副总编辑,欧洲心脏杂志国际副主编及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等国内外多家杂志编委。 高润霖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介入心脏病学,为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驱者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普及、推广和规范化,积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倡导多中心协作研究,为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首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急诊介入治疗,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内首先报道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及血管内放射治疗预防再狭窄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产学研结合,致力于介入器材国产化和新型降解性药物。 查看详情
高润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基金理事长、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 查看详情葛均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党员,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内科学主任医师,冠心病中心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副主任、52A病区主任,北京海淀医院心内科主任,厦门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 吴永健1965年8月出生在山东临沂,1983年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1988年获得山东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同年就职于北京阜外医院开始做住院医师。1990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94年获得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中德医学交流基金和DFG研究基金资助下在德国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工作,继续冠状动脉病理生理学研究和心血管临床技术训练。1998年8月完成整10年的大学后教育回到阜外医院做心内科主治医师。1999年升任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2004年晋升为主任医师。 吴永健出生在医学世家,挚爱医生职业。自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一线工作。在做住院医生和低年主治医生期间接受了严格完整的临床训练。经过20余年的临床实践,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处理各种疑难和复杂冠心病,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 查看详情吴永健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周达新,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主任医师;导管室副主任,结构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专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包括: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肺血管疾病、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工作。 现任中华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分会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理事,上海市药学会临床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东方心脏病学大会结构论坛坛主,卫计委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主任,《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常务编委,上海医药杂志编委。 起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专家共识,起草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团队建设 专家共识参加制订中国结构心脏病诊疗指南,起草房间隔介入治疗专家共识,参加制定中国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参加制定中国先天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治疗专家共识。卫计委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考试命题专家。 查看详情周达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FCSC,FACC,FES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肺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长城国际心脏病学组委员会县域心血管医师联盟副理事长,四川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前任及候任主任委员。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会议、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会议执行主席,London Valves会议、Tokyo Valves会议联合国际主席,ESC、PCR、TCT、CSI等会议的专家会员。 •详细资料: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Nature Review of Cardi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现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影响因子累计超过300分。获得国家十三五、十二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主刀完成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TAVI完成例数居全国领先水平。 查看详情陈茂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兼任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委员、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委员、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SCAI)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兼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001-2012年,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和生物陶瓷镀膜封堵器并建立配套介入治疗技术,产品和技术推广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国内首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著和经典教材。2007-2011年获国家863计划课题资助,完成国内首个自主创新介入人工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装置研发和瓣膜产品的临床转化,作为术者2012年完成世界首例经皮人工肺动脉瓣植入治疗肺动脉瓣功能不全病例。近五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15篇。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学仪器项目资助,主攻国际首个功率超声高血压研究装置的研发工作。经过15年的工作,在跨学科间协作、成果转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查看详情孔祥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逸賢醫生在1999年畢業于香港大學,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並獲JohnAnderson Grey獎章。他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和英國倫RoyalBromptonHospital接受心臟培訓,並於2011年獲授予醫學博士學位。林醫生為香港結構性心臟學會創辦人、賢德醫療總監、香港心磁首席醫學顧問、香港嘉諾撒醫院亞洲心臟科中心主任、威爾斯親王醫院副顧問醫生及澳門鏡湖醫院顧問醫生,並於2008年至2014年間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一職。林醫生在先天及結構性心臟介入診療方面牢牢佔據著亞洲領先、國際一流的位置。他是2017年首屆中國結構性心臟病周發起人之一,曾擔任多個亞太地區先天及結構性心臟病國際研討會專案主任 (如LAA Hong Kong/Shanghai (2012) 、LAA Seoul (2013)、CSI LAA Asia Pacific (2013 - 2017)、APCASH (2013 - 2017),並先後應邀到歐洲、美洲及亞洲等多個國家進行學術講座和手術演示。此外,林醫生跟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研發了左心耳封堵器 LAmbre™,他曾是國際權威期刊Inte 查看详情林逸贤
主任医师、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心脏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是全国“白求恩”奖章、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浙江省科技重大贡献奖、浙江省创新人才奖以及全国“最具领导力医院院长“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首席科学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统编教材《内科学》共同主编,《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辑;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里根医学中心客座教授。他在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和干细胞治疗心功能不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影响力。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共发表研究论文236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84篇。 查看详情王建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历: 振兴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 桃园荣民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台北荣总心脏内科主治医师 台北荣总内科住院医师、总医师。 专长: 複杂心导管治疗手术,包括冠状脉气球导管扩张术(PTCA)、血管支架装置 术(stenting)、冠状动脉旋磨术(Rotablation)、左主干及血管完全闭塞(Chromic total occlusion)治疗等。 複杂结构性心脏病(Structural heart disease)治疗,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TAVI)、经导管先天及后天性心脏病治疗等。 心脏节律器(Pacemaker)之装置及追踪。 胸前及食道心脏超音波心电图检查(Transthoracic and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心脏循环学(Cardiology)及急诊及重症加护医学(Emergency and Intenisve Care)。 查看详情殷伟贤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现任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哈医大二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侧重于冠状动脉内影像学研究,应用OCT指导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研究。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区域认证办公室主任;国家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委员;心肌缺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临床新药(心血管)实验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心血管学会主任委员。同时担任Circulation Journal日本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中文版)副主编;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 n d Applications,Coronary Artery Disease,Chinese 查看详情于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
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 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
完善个人信息
提交
切换帐号
提交即同意
,
以上信息仅供医疗专业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 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https://file.docbook.com.cn/upload/subject/bde174457e47f827c3b45728b10c9840.png)
会议时间
观看量 210681
医院播放量 7247
- 回顾
高血压分论坛
11597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冠脉分论坛
18058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基础医学论坛
15217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1
22021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2
17379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1
20043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2
15791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1
17546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2
11094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1
7635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频道2
7751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结构心脏病高峰论坛
17396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结构周高峰论坛及病例回顾
14294人观看点击观看
- 回顾
热点问题精彩辩论
14061人观看点击观看
我们谨代表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您参加2018年10月8日至14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共同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近几年来,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左心耳封堵(LAAC等为代表的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猛。在美国和德国,每百万人群TAVR病例数分别为65/150例。而在中国,由于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每百万人群中不足1例,大量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医师积极学习最新技术,已有数十个中心相继开展了TAVR、LAAC手术,但依然迫切需要以实战、手术演示为主的学术会议来推动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2017年,首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成功举行,邀请了国内外顶级专家,以典型病例手术演示为主线,辅以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的主题演讲;通过网络直播技术对手术进行实时转播,同时连线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专家进行提问、点评和讨论,灵活的会议交流形式获得了普遍评。2018年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在之前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技术为焦点,包括TAVR的规范化、左心耳封堵的科学简化、二尖瓣返利介入治疗、瓣周漏介入治疗、肺动脉瓣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新技术等;以中国大陆为主、联合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海外中心,计划5天内,2个频道对40余家心脏中心,52台手术进行网络直播,随后1.5天内,近百名专家集中进行线下会议,为广大有志于学习应用结构性心脏病新技术的医师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还将联合国内外知名专家,在患者筛选、术前评估、策略制定、影像学指导、器械选择和术中操作等多方位向大家讲解与讨论。希望通过学术活动能够打造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学术盛宴,促进国内外学者交流,提高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诊疗能力,推动其在中国的迅猛发展,最终造福我国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https://file.docbook.com.cn/upload/images/71/81/68/71816820808612847b37b6988fb5af88.jpg)
![](https://file.docbook.com.cn/upload/images/06/73/19/0673199f87ced956b7a5f05794699956.jpg)
2018结构周落幕:结束精彩现在,构造缤纷未来
由葛均波、高润霖院士任大会主席,周达新、吴永健教授任执行主席,潘文志、宋光远教授任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联合全国多家医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昨天以三场精彩万分的辩论完美落幕。2018结构周,开创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新时代!
10月8日-12日上午,第二届中国结构周为期4天半的手术转播到今天圆满收官。接棒的,就是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线下会议暨第29届长城会国际心脏病学论坛。4天半的时间,2个频道、国内外40余家心脏中心,60多台手术顺利完成网络直播,开创了中国结构心脏病新时代。结构周压轴辩论来袭,你准备好了吗?
10月14日,结构周线下会议压轴大戏——三场辩论赛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分别就:TAVR手术是否应向外科中低危患者过渡、TAVR手术后是否应常规抗凝治疗以及房颤无抗凝禁忌者左心耳封堵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各抒己见、激烈辩论。结构周凸显国际化,明日精彩继续!
10月11日,第二届中国结构周已经到第四天。所有通过远程平台参会的专家们热情依旧持续。据统计,今日全国30个省市,近27000名手机终端聚焦今日直播,不仅如此,还有近800家医院通过远程终端设备观看结构周。结构周热点聚焦:中国原创黑科技集体亮相!
10月10日,第二届中国结构周已进入第三天,据统计,今日全国30个省市,近33000名手机终端聚焦今日直播,不仅如此,还有近1000家医院通过远程终端设备观看结构周。结构周10日精彩预告:数项中国原创黑科技首发亮相
第二届中国结构周昨天开幕,从上午8点30分开始,网络直播平台的上线率就节节攀升。据统计,今日1300余家医院、34000名观众聚焦第二届中国结构周,引爆热点,该数据已创下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学术会议网络转播的新高!2018中国结构周丨今天起,迈入结构性心脏病的殿堂
长假后第一天,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暨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拉开大幕。之前的专家视频预热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丰富的手术转播和学术日程更是吸引了众多心血管介入医师翘首期盼。10月8日早8点30分,简单隆重的开幕式在主会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为期一周的结构性心脏病学术盛会就此启程。2020 VMDT | 罗建方教授团队完美演绎TaurusElite™植入一例
2020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周围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课程暨大湾区抗栓论坛、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培训班于2020年8月6日-8日在线召开。2018中国结构周丨今天起,迈入结构性心脏病的殿堂
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暨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拉开大幕。之前的专家视频预热已经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丰富的手术转播和学术日程更是吸引了众多心血管介入医师翘首期盼。10月8日早8点30分,简单隆重的开幕式在主会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为期一周的结构性心脏病学术盛会就此启程。2018中国结构周 | 周达新教授:新技术,从生命深处成就自己
周达新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二届中国结构周将在第一届举办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以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新技术为焦点,结合最新的研究热点,邀请国内外数百位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专家展开深入讨论。2018中国结构周丨吴永健教授:用技术方式超越技术层面的问题
吴永健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结构性心脏病由于TAVR、左心耳封堵、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瓣周漏介入治疗、肺动脉瓣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出现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既往由于受到研发能力以及医保等问题的限制,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相对要滞后于西方国家。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都能逐步得到解决。正如冠脉介入早期,也是同样面临这些问题,但在经历了最初的探索阶段之后,技术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后期发展也越来越好。虽说结构性心脏病这些年的发展落后于冠脉这些大的学科,但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因为我们拥有庞大的人群,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需要新技术来帮助更多的患者。2018中国结构周 | 高润霖院士:TAVR,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新的里程碑
201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起,联合国内众多大型医院共同建立的“中国结构周”,开辟了崭新的“网络会议化”模式。在首届中国结构周会议上,邀请了国内外多位顶级专家,以典型病例手术演示为主线,辅以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的主题演讲,将基础技术培训、手术演示、器械展示等通过网络进行实时转播,灵活的会议交流形式获得了普遍好评。有了第一届的经验,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简称“中国结构周”)将于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4日在上海,再次出发,此次会议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共同打造,为大家呈现一场异常精彩的思想盛宴、学术盛会。2018中国结构周丨葛均波院士:共同迎接介入心脏病学的第四次革命
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中国结构周”),将于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通过网络转播的形式举行。届时,将有来自港澳台及欧美等众多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介入专家参与其中,为广大关注结构性心脏病的医师呈现一连七天的精彩学术盛宴。10月8-14日—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盛大开幕!
10月8-14日—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盛大开幕!“第二属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属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邀请函
尊敬的______教授,您好!我们谨代表大会组委会,诚摯地邀请您参加2018年10月8日至14日举行的“第二属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属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共同为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 波科视频 中国结构周10月11日频道一花絮 中国结构周10月11日频道二花絮 中国结构周10月11日频道一花絮 中国结构周10月10日频道一花絮 中国结构周10月10日频道一花絮 中国结构周10月11日频道二花絮 中国结构周10月10日频道二花絮 中国结构周10月10日频道二花絮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构团队视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构团队视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构团队视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构团队视频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电生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TAVR团队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TAVR团队介绍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视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左心耳封堵团队视频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宣传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宣传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脏中心视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视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视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宣传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团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团队视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团队及成员介绍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左心耳封堵团队视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宣传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TAVR心脏团队视频 广东省人民医院视频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TAVR团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电生理团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团队视频 宁波第一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简介 宁波市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团队视频 高润霖院士谈结构周-阜外医院 高润霖院士谈结构周-阜外医院 高润霖院士谈结构周-阜外医院 高润霖院士谈结构周-阜外医院 高润霖院士谈结构周-阜外医院 高润霖院士谈结构周-阜外医院 高润霖院士谈结构周-阜外医院 葛均波院士谈结构周-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谈结构周-中山医院 葛均波院士谈结构周-中山医院
邀请榜暂无排名
精彩会议内容,邀请更多人观看
说明
![](/_nuxt/img/invite.efd06e5.gif)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