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结构周 | 高润霖院士:TAVR,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新的里程碑
2688人阅读

       2017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起,联合国内众多大型医院共同建立的“中国结构周”,开辟了崭新的“网络会议化”模式。在首届中国结构周会议上,邀请了国内外多位顶级专家,以典型病例手术演示为主线,辅以临床经验和相关研究的主题演讲,将基础技术培训、手术演示、器械展示等通过网络进行实时转播,灵活的会议交流形式获得了普遍好评。有了第一届的经验,第二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第二届中国国际结构性心脏病学会议(简称“中国结构周”)将于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4日在上海,再次出发,此次会议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共同打造,为大家呈现一场异常精彩的思想盛宴、学术盛会。




中国结构周:新的会议模式,让交流更顺畅


高润霖院士在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先进技术的引进还是学术传播,都需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首届中国结构周的举办经验看,大家的反响非常好。运用网络平台,将方法学的演示、技术的交流、专家的讨论、学术内容的分享以及器械产品的展示等多重内容融合为一体,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会议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既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消除了大家的陌生感,让线上、线下的交流都能够非常愉快地进行。


TAVR出现: 打破传统的“金标准”治疗 


当然,有了第一届的经验后,后续会越来越好。今年的中国结构周就将会有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内容方面,除了国内专家,还会邀请欧美等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参与其中,我们不仅要改进办会形式,更要提高会议的质量。以心脏瓣膜病的治疗为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脏瓣膜病人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非常重要的疾病。过去,无论是严重主动脉瓣狭窄、退行性瓣膜病还是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都只能将外科换瓣手术作为“金标准”治疗,而对于一些高龄不能做外科手术的患者而言,就只能进行药物治疗,可是治疗效果并不如意。然而,近年来,随着TAVI的发展,这一“金标准”治疗方式已被打破。可以说,TAVI是介入心脏病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TAVR在中国:  技术自主,初步发展滞缓  


虽然TAVR在国外发展比较迅速,但是由于中国起步较晚,且我们选择走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不像早期冠脉时代,更多的是引进国外的器械,因此,TAVR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要滞缓一些。另外,这项技术的风险比较高,必须要依靠团队执行才好。团队的建设必须要有外科技术的支持,有较强的介入基础,还要有很好的影像学团队,甚至护理队伍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TAVR在中国的发展还不可能像冠脉介入技术那样广泛地开展。但是随着两个国产瓣膜的上市应用,我国TAVR的发展应该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TAVR团队:需要磨合,建立运行机制  


从学习曲线看,因为TAVR更依赖团队的工作,所以TAVR技术确实比PCI更难。而TAVR团队的组建,不是单纯的将几个人绑在一起就可以。这个团队要磨合、要建立新的机制,能够高效运行。真正的团队是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大家都是受益者,大家都是贡献者,而这个团队运行和建设,也必须在整个技术开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磨合,然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心脏团队。


中国TAVR:起 步 晚,后 劲 足     


高润霖院士表示,尽管我们国家在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方面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的发展还是非常快。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上市产品,还在临床试验中培养了一批人才,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已经在50家医院做了将近1000例TAVR手术了,而且患者的术后恢复也都非常好。虽然大部分医院的TAVR治疗还属于起步阶段,但是我们的后劲很足。只要我们将人才的培养、团队的建设及器械的研发,三个方面紧密结合,在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方面,还是会像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一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最后,高润霖院士代表第二届中国结构周组委会特别向您发出邀请:


2018中国结构周,我们直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