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院士在采访中表示,结构性心脏病(structural heart disease)是近年来心脏病领域涌现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在过去十多年中,结构性心脏病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当今心脏病领域的一大亮点,也是心血管领域持续发展绕不过去的一个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也会越来越多,就像80岁以上的患者,其瓣膜会慢慢发生退行性病变,这时就不得不对瓣膜进行修复。因此可以推断,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引领介入心脏病学的第四次革命。
正因如此,2017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结构周就因为在线手术转播+学术讨论的形式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在第一届会议良好的基础上,葛均波院士领衔国内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各位专家精心设计第二届的大会内容,将从患者筛选、术前评估、策略制定、器械选择、术中操作、影像学指导等方面,对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诊疗模式开展系统性的规范化培训。
第二届中国结构周在一周的时间内,全程采用网络交流的形式,连线国内外诸多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方面颇具建树的专家学者。通过国内外专家深入细致的手术演示、病例交流和专题讨论,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平台。尤其应用网络直播的形式,既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地域和时差的限制,又可以为大家建造一个更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既节省了大量的活动费用,又能够避免长途奔波,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内容上。学习者不仅能够观摩术者的手术操作及内容讲解,还可以领略到更多专家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从而让学习者进行深入思考,将所学、所思、所想能够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实用理念。
最后,葛均波院士代表第二届中国结构周组委会特别向您发出邀请:
2018中国结构周,我们网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