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教授:当TMVR遇见3D打印——治疗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狭窄不同策略
刘洋教授授课
二尖瓣反流(MR)是最常见的一类心脏瓣膜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75岁人群的高龄患者中,发病率高达10%。传统外科手术风险高,治疗率有限,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置换技术的微创优势明显,目前已是大势所趋,方兴未艾!近期,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刘洋教授在第五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上以“当TMVR遇见3D打印——治疗二尖瓣反流与二尖瓣狭窄不同策略”为题做详细汇报,充分展示了3D打印技术在辅助临床诊疗策略中的应用优势。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TEER)在国际上应用广泛,在国内也发展迅速。不可否认它确实解决了临床问题为患者带来获益,但经静脉途径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适应证有限,远期效果有待研究,且失败后缺乏后续微创补救措施等缺陷也不容忽视。
虽然TMVR目前研究进展相对较慢,但可借鉴外科置换经验。此外,它具有适应证更广“包治百病”,残余反流发生率低,以及远期衰败处理方法明确等优势。根据置入方式不同,现有技术类型包括:瓣中瓣(valve-in-valve,ViV)、环中瓣(valve-in-ring,ViR)、自体环中瓣(valve-in-mitral annular calcification,ViMAC)、自体瓣中瓣(Valve in native valve)。
外科生物瓣衰败后的瓣中瓣TMVR是目前最成熟,成功率最高的技术形式。
二尖瓣原位的TMVR仍需更多的探索,包括:二尖瓣反流和二尖瓣狭窄,这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由于二尖瓣解剖结构与主动脉瓣差异较大,即使我们有很丰富的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验,也不能单纯认为TMVR就是TAVR in MV,这就造成TMVR研发时间长、技术发展慢、技术路线多样、患者筛选困难,未达到技术成熟阶段。
原位TMVR主要技术难点
1.二尖瓣解剖结构功能复杂
2.评估难度大
3.目前器械适应证筛选、入选患者困难
4.左室流出道梗阻风险
5.瓣膜过大、径向支撑力锚定、影响左心收缩
6.随访数据有限
3D打印技术辅助TMVR的技术优势
1.直观展示复杂空间解剖结构
2.不同期向展示空间形变
3.多种入路设计、筛选
4.实物体外模拟、瓣膜类型及型号选择
5.指导手术方案制定、并发症预测
6.新技术探索、新器械研发
Case 1 MR
女性患者,77岁。主诉是心悸、气短、胸闷2年,活动后明显加重。前期辅助检查提示:1.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大量反流;2.三尖瓣关闭不全,少-中量反流;3.LVEF25%,收缩功能明显减低;4.房颤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6.肾功能不全。STS评分9.86%。
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二尖瓣瓣上大量反流并开放受限,术前心功能EF=25%,二尖瓣环与主动脉瓣环夹角120.8°。
术前超声心动图
术前CT评估
术前3D打印及体外模拟
3D打印体外模拟43mm Mi-thos
手术策略
3D打印指导二尖瓣反流的TMVR
1.入路:第六肋间隙经心尖入路
2.型号:43mm Mi-thos经导管二尖瓣
3.投照角度:RAO27°,CRA28°
4.难点:瓣膜位置、植入深度定位
5.注意:瓣周漏、瓣膜移位、左室流出道梗阻等并发症
术中操作
术中造影及超声
术后左心室造影,显示无二尖瓣反流及瓣周漏,左房测压19/10mmHg。
CT及三维重建
术后CT图像及3D数字化半透明模型显示Mi-thos位置理想,无瓣周漏,收缩期二尖瓣瓣叶对合正常,且Neo-LVOT面积大,无梗阻风险。
Case 2 MR
女性患者,74岁。主诉是间歇性胸闷、气短、心悸15年,加重2月。既往史:3年前患有“高血压病”,服用降压药后现好转。STS评分8.13%。术前诊断:1.风湿性二级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三尖瓣关闭不全;3.肺动脉高压;4.心功能分级Ⅲ级(NYHA);5.高血压病2级。
心脏超声检查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重度)伴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收缩压约48mmHg),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硬化,左室收缩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0.7cm2,EDV 69ml,ESV 27ml,EF 60%,FS 31%,SV 42ml。
术前超声心动图
CT提示:患者二尖瓣瓣叶明显增厚,瓣下腱索挛缩,瓣环平面完全无钙化,非MAC结构。二尖瓣瓣环最大周长为124.2mm,瓣环最大面积为12.0cm2,瓣叶3区可见交界区瓣尖少许钙化。舒张期可见二尖瓣口重度狭窄,收缩期可见关闭不全间隙。在全期相CT分析中可见瓣叶动度明显较差。
术前CT评估
二尖瓣明显增厚,瓣下结构挛缩。模拟双期相经房间隔植入29mm PrizValve后Neo-LVOT面积充分,无LVOTO风险,且瓣膜锚定稳定,无明显瓣周漏。测试选择最佳植入深度为瓣环下锚定。房间隔穿刺位置为卵圆窝后下优选。推荐投照角度RAO30°,CRA36°。可行冠脉左旋支导丝标记,或冠状静脉导管标记,提示二尖瓣后瓣环平面。
术前3D打印及体外模拟
3D打印体外模拟29mm PrizValve
手术策略
3D打印指导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TMVR
1.入路:经下腔静脉穿刺房间隔,跨二尖瓣至左心室心尖建立轨道
2.型号:29mm PrizValve瓣膜
3.难点:瓣膜锚定、植入深度定位
4.注意:瓣周漏、瓣膜移位、左室流出道梗阻等并发症
术中操作
术后造影及超声
术后造影及超声显示二尖瓣无明显瓣周漏,形态位置理想。
术后3D数字模型
但该患者TMVR术后1年随访发现瓣周漏。再次进行MV-PVL术前三维重建及3D打印,通过观察模型,非常直观的看到瓣膜靠近内交界的地方间隙变大,而瓣膜的位置也偏移了。考虑可以进行瓣周漏的封堵手术。
在体外进行模型的测试后,判定封堵手术比较合适,进一步也选定了封堵器的型号。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也明确看到靠近内交界的局限性反流,再定位寻找内交界漏进行封堵。
MV-PVL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MV-PVL术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术后瓣周漏完全消失,而且瓣膜位置恢复正常。
MV-PVL术后三维重建
术后进行3D打印回顾,发现跟术前模拟相同。
通过上述两个临床案例,我们也明确看到了3D打印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优势,一些相关经验也在杂志上进行发表,并出版了专著。
总结
综上所述,二尖瓣解剖结构功能复杂。TMVR较TEER适应证更广,是TMVI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原位TMVR目前技术难度仍较大,患者筛选困难。此外,3D打印技术有助于TMVR术前策略制定,并发症预测等,它还有助于TMVR新技术探索和新产品研发。
文中图片均来自授课幻灯
本文为医谱学术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注来源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