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18载,共创麻醉新高度——第12届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年会如期召开!

浏览量:2117

“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已经18岁了!在这18年中,我们在无数前辈的引领下,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时光荏苒,相隔四年之后,我们终于在线下再次举办年会,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感激之情。”

开幕式现场

 

2024年5月25日,由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中国女医师协会主办,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18家附属/教学/共建医院麻醉科协办的“第12届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年会”在北京如期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安海燕教授主持,邀请的嘉宾有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冯艺教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刘颖处长,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秦春华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崔爽副院长,中华护理学会疼痛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海燕教授,北京大学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江哲涵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前任主任吴新民教授杨拔贤教授

 

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授课,会议内容关注麻醉专业“医教研”学术前沿,着眼于改善患者预后,力求提高麻醉从业人员水平,从而更好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推动麻醉学科发展,构建跨学科及多中心协作平台。本此会议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解决“医教研”实际问题的学术平台,让我们在此相聚,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共同促进麻醉学的永恒发展。

 

-开幕致辞-

共叙情谊,共话创新,共享经验,共创发展

▼▼▼

 

冯艺教授致辞

 

百十年来,北医麻醉学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学生遍布全球。经过8年努力,已完善从本科到研究生,再到专培的麻醉学教学体系。本次年会包括“教学论坛、危重症麻醉、转化医学研究与应用、麻醉学研究最新进展、研究生论坛、师资讲课大赛、新技术与新概念、护理论坛、MDT病例讨论、Workshop”等板块,旨在促进交流创新,推动学科发展。青年医师是学科未来,期待他们学以致用,展现风采。

 

刘颖处长致辞

 

对于麻醉医生,临床知识过硬是手术顺利的关键。他们在手术中扮演重要角色,需精通麻醉药物使用,了解手术、患者生理状态及风险。首先,麻醉医生需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及疾病机制,以制定合适麻醉方案。其次,他们需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积累经验,提高操作技能。此外,麻醉医生还需良好沟通协作,与团队成员紧密配合,传递患者信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最后,他们需持续学习,关注最新研究,提高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段丽萍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医学部段丽萍教授致辞指出,麻醉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涉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服务于手术、疼痛诊疗、急救复苏等。无痛技术改善了就医体验,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及北大医学的厚道与担当。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德医术人才,麻醉学系教学团队坚持立德树人,重审教学目标,优化培训体系,助力青年医师成长,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年会专家教授积极研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新思路,推动了麻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并致力于培养全生命周期健康守护者

 

毛汛教授致辞

 

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毛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女医师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先导,立足科研,走向社会基层,普及健康知识。协会在调动医师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才和专业优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次麻醉学系年会邀请了多位麻醉及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讲者嘉宾,围绕麻醉学最新研究成果、实践经验、人才培养和创新技术进行深入探讨。相信嘉宾们能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分享智慧、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共同为麻醉学及相关领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圆桌派-

打破一考定终身,建立我国特色的考试制度

▼▼▼

 

冯艺教授:什么是合格的医生?

 

秦春华院长: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我对麻醉最重要的感受就是消除了我们在就医体验中的疼痛感受。一名合格的优秀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过硬的专业能力,以及在临床诊疗中对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在我国目前的医疗背景下,医患之间的信任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江哲涵副研究员:在现代医学领域,一个合格的医生已经不再是单纯拥有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代名词,而是更多地要遵循一套规范的标准,并注重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对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处理能力上,更体现在对知识技能培养、医德医风、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的全面考量。

 

冯艺教授:如何为患者看好病需要一把标准化的尺子来衡量。好医生是“训”出来的,也就是临床实践+考核。

 

冯艺教授:在考核过程中,考核制度对于考核标准的制定有怎样的变迁?

秦春华院长医生考核制度的变迁,对医生职业素养进行了全面提升。过去,考核主要依赖笔试成绩,注重理论知识。但医学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因此现代考核更侧重医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考察综合素质。医生的仁爱之心是考核的关键部分。作为救死扶伤的职业,医生需具备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关注患者身心健康,给予关爱与支持。这种仁爱之心体现在医生的言行和对患者的真诚关怀中。医生与患者间的信任也是考核重点。医生需与患者建立良好信任和合作关系,这需要医生具备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医德医风。只有这样,医生才能赢得患者信任和尊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冯艺教授:在我国的医学住培带教、考试制度方面,我国跟欧美有哪些不同?

江哲涵副研究员我国医学教育逐渐走向具化和过程化,有助于培养优秀医生。医生需终身学习,提高医疗水平和专业素养。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模拟手术操作、个性化学习等方式,人工智能帮助学生掌握医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协助教师掌握学习进程,优化和改进医学教育过程。然而,在评价体系向欧美靠近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国情,走出自己的道路值得深思。我们应借鉴欧美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国情的医学教育政策和评价体系

 

冯艺教授: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的过程中,研究生考试制度有怎样的改革?

崔爽副院长医学研究生考试制度改革值得探讨。现行制度存在局限性,需改进以满足医学教育和社会需求。建立标准化、公平化的考核制度对提升培养质量和医学发展至关重要。打破一考定终身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应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学习过程、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全面反映学生素质和能力。同时,推广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医生不断学习和进步,适应医学领域发展。

 

25日,除了主会场,五大分会场也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授课、师资讲课大赛、MDT病例讨论和workshop培训工坊等内容。

 

-分会场一精彩回顾-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妙手亦良师,仁心化春晖”,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教学论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文茗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婧副研究员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鸿教授等专家,围绕“如何深化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改革”;“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刻而有趣的分享和探讨。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凝聚了发展的共识,对中国麻醉学住专培事业做出了科学规划和远景展望。

 

“危重症患者的麻醉”是麻醉医生永远的主题之一。危重症麻醉板块,北京积水潭医院王庚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姚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孔昊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高秀梅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晔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玲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楠教授等专家围绕骨科、产科、胸科、泌尿外科等相关外科重症麻醉的相关知识进行精彩授课,还注重中西医结合和实战应用,同时把握学科前沿,探讨AICU建设新思路,为危重症麻醉领域搭建了专家交流切磋的舞台。

 

-分会场二精彩回顾-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科研创新转化是各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关键词。在转化医学研究与应用板块,天津市胸科医院韩建阁教授,王庚教授,安海燕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韩永正教授四位专家聚焦麻醉学领域前沿又实用的科学问题,基于自己的研究介绍如何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现场大家探讨激烈,为麻醉学研究领域注入新活力!

 

关于麻醉学研究最新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晏馥霞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路志红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张亚军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婷教授等专家聚焦于麻醉研究的最新进展,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探讨前沿的科学问题和挑战。

 

-分会场三精彩回顾-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本次年会研究生论坛暨科研课题设计大赛有来自多家医院的硕博研究生参与,既有基础方向的科研,也有临床项目的创新实践,内容丰富,创新性强,为北大医学麻醉学系在读研究生搭建了交流切磋的舞台,也是一年一度研究生科研水平的整体展现。

 

今朝松柏比高,来日桃李争辉”,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2024年北京大学医学部麻醉学系年会师资讲课大赛板块”致力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以适应新时代医学教育的要求。选手们通过精妙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讲解,展示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新思维、新策略,展现了自己的实力与自信,展现了青年麻醉医师的风采!相信他们将为医学教育的未来做出重要贡献。

 

-分会场四精彩回顾-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新技术与新概念”是学科发展进步的永恒动力,在新技术与新概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缪慧慧教授、中日友好医院李卫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魏昌伟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仝黎教授等专家,深入探讨并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展示的这些宝贵知识和经验不仅为麻醉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着麻醉学科不断迈向更高的水平。

 

护理论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晓丹护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华薇护师和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赵欣护士长等专家以“科研与培训双向赋能,助力麻醉护理品质提升”为主题,聚焦麻醉护理品质提升,临床护理思维培养,护理人才建设等核心问题;并通过解锁SCI秘籍,透视论文投稿与审稿流程,助力临床护理科研能力提升。

 

-分会场五精彩回顾-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MDT对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诊疗能力,具有非凡的探索意义。MDT病例讨论板块呈现了两例精彩的复杂案例。现场参会嘉宾围绕“心脏先天畸形患者接受长阶段脊柱矫形术、脆弱心功能遭遇大量出血?”,“当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嗜铬细胞瘤手术,谁的儿茶酚胺分泌更多?”困难重重中,如何突围?展开细致探讨,并结合各自经验分享了临床解决办法。

 

Workshop:决策于脑,实践于手,手脑兼顾,安全无忧!临床麻醉的重要环节是技术操作,尤其是气道管理、区域阻滞和心脏超声,是将临床决策转化为麻醉管理的必备环节,尤其是可视化技术的普及推广,更使这三项技术成为麻醉医师的基本技能。通过workshop培训,广大医生更直观的了解、掌握了这些技术。

 

这是麻醉的舞台,汇聚医学的精彩。

 

在这个舞台,麻醉医师们以仁爱之心守护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他们运用精湛技艺,为手术患者带来无痛体验,展现医学魅力。麻醉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致力于解决疼痛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麻醉医师精心操作,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接受手术,减轻恐惧和焦虑,促进手术顺利进行,体现对患者的关爱与尊重。

 

本届年会是医学界的盛会。在医学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年会中,我们听到了创新观点,看到了实践技术与方法。希望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为医学事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麻醉学术交流平台

点击关注
医谱麻醉
点击下载
医谱app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101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24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