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脉至简|广东省人民医院成功完成CardiPulse®国产首个花瓣状PFA上市后全国首批应用
近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荆志成教授和薛玉梅教授的指导下,邓海教授和刘方舟博士运用德诺电生理CardiPulse®脉冲电场消融系统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了房颤脉冲消融手术,该患者房颤病史1月余,发作后可自行终止,5月28日因再次发作入院。此次手术在消融时间上再创突破,左房导管操作时间仅26分钟,总消融时间138秒,轻松实现肺静脉即刻隔离。在三维标测过程中机械刺激诱发房颤,持续不足30s自行转复。基质标测结束后,burst诱发,220ms反复s1刺激均未再诱发房颤,充分验证了消融效果。
在上市后的多台临床使用中,CardiPulse®体现脉冲消融能量与独特导管设计的有效结合所带来的显著优势,“秒杀”式消融得到反复验证。

广东省人民医院邓海教授
术后评价:
作为一种新兴的房颤消融技术,PFA具有不损伤周围组织且对贴靠要求低的优势,此次手术消融时间明显缩短,得益于CardiPulse®的导管设计以及PFA的能量优势,符合期待。对于患者来说,痛苦更少。对于医生来说,操作灵活,省时省力。新技术若能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更多房颤患者将可受益。广大临床医师应积极学习这一器械,为日后的临床应用做好准备。
广东省人民医院刘方舟博士
术后评价:
本台手术整体操作流畅,CardiPulse®在术中展现了良好的性能,结果令人满意。整个过程仅20多分钟,肺静脉即刻隔离,消融效率上与其他技术对比有明显区别。而且产品操作方便,术中打成网篮或者花瓣状时可以灵活应对不同的肺静脉结构。看好未来PFA技术在全国的推广。

手术概览
患者信息
患者男,36岁,主诉:发现心房颤动一个月。
现病史: 患者1月前无诱因出现心悸,2024年5月28日心悸再次发作,伴气促、呼吸困难,于急诊就诊,症状发作时做心电图检查示:房颤,伴不固定型房室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
超声提示:左房增大,轻度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
根据患者情况和术前CT测量,推荐使用CardiPulse®32mm直径的导管。
手
术
过
程
房间隔穿刺后,先进行左房建模同步进行电压标测,再交换可调弯鞘,并送入CardiPulse®导管,测量基线阻抗后,在三维导航下依次将脉冲消融导管送入LSPV、LIPV、RSPV、RIPV四个肺静脉口部与前庭实施脉冲电场消融。
设置不同的消融指数(PI值),采用“231”消融策略依次对肺静脉口部和前庭进行消融,口部2个位置,前庭3个位置,左上肺和右上肺前顶部各1个位置,每个位置消融3次,单次2秒,并对右肺两肺间前壁进行消融,肺静脉轻松隔离。
消融完成后,再次使用三维系统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L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LI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L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S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S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RIPV消融


消融导管呈网篮与花瓣形态下放电。


RIPV,消融前后电位。消融后电位即刻消失。

术中运用三维影像辅助消融引导
消融后窦律下电压标测

消融完成后,使用三维进行基质标测,验证肺静脉隔离符合消融终点。X线透视确认心包正常。手术顺利结束,患者安返病房。
专家简介
- End -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