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丨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规范化系列培训——NCPI专题会第一场顺利举行

浏览量:1438

无冠窦支点(NCPI)技术可大幅提高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F-TAVR)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具体到技术操作层面上,还有较大挑战。为积极应对这些挑战,进一步推广与规范NCPI技术的临床应用,2024年6月12日,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规范化系列培训——NCPI专题会成功召开。本次专场会议引起行业关注,共11000多人观看了会议。

 

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达新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武汉亚心总医院张龙岩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建兵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飞成教授、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汤圣兴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张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兵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浩教授、上海市胸科医院潘欣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亮教授等专家学者就NCPI的应用展开多角度讨论。同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武汉亚心总医院带来应用NCPI技术进行主动脉瓣反流(AR)的规范化手术演示。会议的成功举行进一步促进了NCPI的推广,相信随着这一技术的应用,TAVR将为广大AR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开幕致辞

直面挑战,勇于突破,以中国智慧填补AR介入领域空白

 

会议伊始,周达新教授及苏晞教授进行会议致辞。周达新教授表示,中国就医人群中,AR的检出率高于主动脉瓣狭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自2022年初,率先探索总结出NCPI技术策略,最初是为了解决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合并横位心导致TAVR输送系统和主动脉不同轴时导致瓣膜植入容易下滑过深的问题。本次会议将围绕NCPI展开深入的探索,内容精彩纷呈,相信能为临床医生带来更多指导。

 

苏晞教授表示,在过去十年间,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数量、技术还是学术推广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我们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既往与东南亚国家的学术交流中,中国介入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是AR患者的干预,虽然器械进步提升了AR患者手术成功率,但是仍然不能解决AR患者的所有问题。本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对NCPI进行推广,相信能用我们中国的经验填补AR介入治疗的空白,让我们拭目以待。

 

Session1

群英荟萃,探讨NCPI操作要点

 

周达新教授:NCPI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周达新教授在解读NCPI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时指出,对于PAR,由于瓣环和左心室流出道扩张,瓣膜无钙化点,舒张期会产生强大的血流冲击力,所以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植入瓣膜锚定困难和移位。NCPI锚定原理为无冠窦底部瓣膜支由于不同轴及内收效应,使得无冠窦底部为瓣膜支架提供了一股向上支点力,防止瓣膜下移,而左右冠窦处瓣膜支架伸入到流出道,被流出道卡住使得瓣膜支架不会上滑,从而形成稳定的力学三角。

 

NCPI的判别标准为PASS原则。其中P代表Position,无冠窦的深度在-2mm与2mm之间,小弯侧瓣膜的深度不超过12mm;A代表Axis同轴性,瓣膜要充分释放张力,输送系统无牵拉力,瓣膜的同轴性与完全释放后相同;S代表Shape形态,无冠窦瓣膜支架的下端微内收;第二个S代表Sizing压缩比,从瓣膜形态可以观察压缩情况,也可以从数据测量精确评估压缩比,压缩比在15%-30%较为合适。

 

圆桌讨论

在讨论环节,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周达新教授重点强调了NCPI的评估时刻是在瓣膜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且输送系统已无张力时,此时的瓣膜状态及受力情况基本和瓣膜完全释放时相同,且位置不满意还能回收。NCPI验证投照角度是在无冠窦最低/Overlapping体位,此时无冠窦投射在DSA屏幕的最右侧切线位置,易于判断无冠窦深度、形态,评估无冠窦侧瓣膜与解剖受力情况,DSA旋转机头即可实现,可操作性强,可用来评估释放过程中无冠窦支点的锚定力。

 

手术演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转播了一例超级挑战病例,患者瓣环周长达87mm,流出道及瓣叶均无锚定结构,需要单纯依靠瓣环锚定,因此采取NCPI技术策略。该患者为62岁男性,主诉反复胸闷气促3月。诊断为AR(重度),阵发性房颤,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心功能III级(NYHA)。冠脉CT显示LM少许钙化斑块伴轻微狭窄。利用无冠窦最低法对DSA投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为RAO 22°+CAU 27°,入路选择了右股动脉,瓣膜选择了30mm Vita-Flow Liberty。

 

由于该病例同时存在垂位心,使得输送系统初始释放时难以贴靠在无冠窦。前三次释放,瓣膜支架均发生移位无法做到NCPI。术者分析原因后,考虑和导丝塑型不够理想有关,重新塑型导丝后,瓣膜在可回收极限位置仍难以NCPI,容易向上移动,故采取低位释放策略,瓣膜释放到可回收极限位时无冠窦深度为4mm,后采用顶导丝及拉拽系统,将瓣膜向上移动2mm达到了NCPI,再缓慢释放脱钩完成释放,最终取得完美结果。

A.垂位心,瓣膜释放时容易上移;B.瓣膜起始低位深放

 

C.顶导丝同时拉系统让瓣膜上移位;D.瓣膜上移2mm达到NCPI;E.最后结果

 

 

Session2

集智共话,推动NCPI规范前行

 

潘文志教授:NCPI技术定义与早期临床研究结果

潘文志教授作“NCPI技术定义与早期临床研究结果”报告时指出,NCPI包括两层含义:NCPI效果及NCPI策略。NCPI策略的定义为:在瓣膜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且输送系统已无张力时,在DSA工作位投照角度下,无冠窦侧植入深度在-2mm与2mm之间且无冠窦侧瓣架下缘呈微内收形态。NCPI效果则为瓣膜完全释放后达到NCPI上述的标准。

 

NCPI的单中心小样本临床研究显示,采取NCPI作为手术第一策略后,较2023年之前手术成功率有了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90%的患者可以做到NCPI,总体器械成功率在95%以上,取得不劣于专用反流的TAVR瓣膜的结果,但需要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NCPI策略的效果。瓣环角度是影响是否可以达到NCPI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圆桌讨论

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重点强调了PAR患者行TAVR时需重点考虑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为纤维环+纤维三角结构是TAVR-AR术中最重要的锚定点。主动脉瓣环是AR病例CT评估的核心,瓣环上下有一定管状结构高度。增厚的瓣叶或者交界区的粘连能够提供更多辅助锚定。室间隔肌性“台阶”提供了避免过度下滑的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升主、STJ在瓣膜工作位的锚定不可预判,只能作为完全释放后辅助锚定的判断。在瓣膜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且输送系统已无张力时,要保证系统合适的同轴。过于同轴或过于不同轴都不利于NCPI。此外,要释放至可回收极限,需要根据不同可回收瓣膜的特点,确认其可回收极限。

 

手术演示

武汉亚心总医院带来NCPI策略指导下TAVR精彩手术演示。该患者为69岁男性,诊断为:1. 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NYHA 2-3级;EF 45%);2.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LV 5.7/3.4;LA 4.8);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 阵发性心房颤动;5. 肺部感染、胸腔积液;6.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7. 肾功能不全(Scr 189;GFR 26),中度贫血;8.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术中插管全麻,进行食道超声,预装AV31瓣膜,以NCPI策略开展TAVR手术。

 

该患者输送系统送入后也不贴靠无冠窦,故初始2次释放也是难以做到NCPI,瓣膜发生上移。亚心团队采取一个该团队发明的小技巧,让瓣膜支架稍微开花形成小椎体结构,然后顶导丝,瓣膜支架即可贴靠到无冠窦,然后再进行快速释放至可回收极限位,做到了NCPI,在详细使用PASS原则评估后缓慢释放瓣膜,取得完美结果。

 

第一次瓣膜释放至可回收位,造影位置偏高

 

第二次释放至可回收位调同轴,最终瓣膜位置良好

 

会议总结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AR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在会议最后,苏晞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苏晞教授指出,本次会议旨在建立一个学术交流沟通的平台。当前,各个中心都在总结AR患者的主动脉瓣植入经验和技巧,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判断锚定性,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治疗时机的判断,特殊患者的植入技巧,如何更有效的实现同轴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中进行总结,从而实现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深耕临床,探索不止。NCPI策略是PAR-TAVR治疗的重要技术理念,从而推动PAR介入治疗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相信在一场场的规范化培训下,NCPI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普及与规范,从而推动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开启新的篇章!

 

 

关注我们
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学术交流平台

医谱app

扫码或者点击图片下载

微信公众号

扫码或点击图片关注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发表内容知识产权归属医谱平台、主办方以及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未经许可,禁止进行复制、传播、展示、镜像、上载、下载、转载、摘编等。经授权使用,须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图片

表情

发表留言

暂无留言

输入您的留言参与专家互动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Copyright©2018 远大康程 京ICP备14005854号-1